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2075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

2、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

3、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

4、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

5、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技术有支配和压

6、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天 嚣 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他躺着,

7、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

8、、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他朝后看看。 “开啦!

9、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

10、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B被

11、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6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创新是引领发展

12、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材料二:材料三:继山东理工大学、

13、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合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

14、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廉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材料四: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造遇到了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7下列对材料二相

15、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断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