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20325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I卷 阅读题 (共55分)一、古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于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

2、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

3、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节选自班固苏武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B.私候胜曰 候:拜访C.恐前语发 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 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C. 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4、是( )(3分)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5分)_(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5.上片写孙权及刘裕的事迹,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5分)_6.下片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4分)_(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描绘了楚天千里,辽远空阔,江水流向天边,不见尽头的两句句是“_,_”。(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不用语言渲染,而用典型意义的动作描写,抒发自己报国无

6、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两句是“_,_”。 (3)醉华阴中以乐景写哀情,写词人黄昏后独饮赏菊的情景的两句是“_,_”。(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的两句是“_,_”。(5)声声慢中词人直接抒发自己内心凄苦哀愁的两句“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811题。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

7、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

8、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

9、,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10、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启发蒙昧),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

11、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B上了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更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没再向母亲要过一分钱。C散文用纯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9.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4分)_10.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4分)_ 11.这是一篇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的怀念。读来扣人心扉,我只欠母亲就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