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20133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边,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

2、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这个现

3、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你看安徒生的童话有几个是让你快乐的?不是!它是让你悲哀的,让你忧伤的,让你意识到这个世界

4、存在的人的那种苦难,甚至说是巨大的苦难。一些人给孩子制造的那种快乐叫“傻乐”。一个小孩如果长期在傻笑中长大,那么长大了他不是个白痴,也是个准白痴。但是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几乎是无法纠正的。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摘自阅读是一种宗教,有删改)1. 下列关于“经典阅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经典阅读应被看成是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应当被看作是整个

5、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因为这样的阅读是正当的、有效的阅读。B. 经典阅读只是把经典作品提供给学生阅读,而不是把这些作品作为课程来要求学生,因而不仅不会加重学生负担,反而会缓解学习的紧张。C. 经典阅读是对那种至高无上的作品的一种仰视,它可以帮助人们把握一些东西,如经典的艺术性,经典反映的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D. 经典阅读并不排斥对时尚文字的阅读,但如果我们把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阅读就是低质量的,就会妨碍人们接受经典。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天的社会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为孩子们制造的文字大部分缺乏诸如忧郁感、悲悯、雅致、美感、圣洁、庄重和

6、意境等宝贵的品质。B. 现在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而这些文字往往又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缺少经典的品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C. 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带来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而不是给他们带来快乐,安徒生的童话没有几个是让人快乐的就证明了这一点。D. 悲剧性的经典作品可以让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人的苦难,而现实的那些时尚文字往往在给孩子制造“傻乐”,这种“傻乐”不利于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典作品就像一座高山,阅读经典就像是仰视高山。经典的东西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迁移,现在的东西也可能成为经典。B.

7、 时尚文字的泛滥是与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对时尚文字的过多阅读,容易使孩子们缺少经典所具有的许多宝贵的品质。C. 现实是许多人过多地追求文学应该给孩子带来快乐,却忘了也应该给孩子带去悲剧性的快感,但这个观念我们现在却几乎无法纠正。D. 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开始,来构建孩子健康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在文本中将有关“经典阅读”的内容筛选出来,然后同各选项表述对照,以发现正误。题中,由原文首段第二句“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

8、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知,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比照,以发现正误。第五段原文是“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而这个快感包括悲剧性快感。”可知,C项表述错误:悲剧性快感是快感中的一部分,安徒生的童话证明的是快感中的悲剧性快感,没有否认儿童文学应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比照,以发现正误。第五段

9、原文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一个孩子如果不能使他回到经典性的文字,而长期沉落于这些轻飘的、快乐的、没有忧伤的文字,这种阅读在建构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素质方面,它会起到一个怎么样的作用?”可知,D项表述错误: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快乐、忧伤甚至苦难的文字,应该是经典的文字。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传 承卢生强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

10、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

11、儿呢?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爸,就我们俩去吗?”“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

12、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

13、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

14、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儿子默默无语。“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B. 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C. 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

15、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D. 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5. 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答案】4. D 5. 正直坦荡。他每次接儿子给的钱,总要盘问清楚来历,教育儿子为官要坦荡。深爱家人。担心儿子走上歧路,多次给儿子讲自己父亲为官清廉的事情,教育儿子传承家风;见儿子媳妇、孙子没有回家祭祖,满是失落。脾气急躁。从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或多或少带点火药

16、味儿可以看出,父亲脾气有点急躁。 6. 照应小说开头,揭示了父亲坚决要求儿子回家的真正原因,同时照应小说的标题“传承”,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点明小说主旨,表明要“传承”的是清廉、坦荡的家风。引出后文儿子态度的转变,前文儿子想要雇人帮忙祭祖,后文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儿子的这一转变使小说情节完整,结构严密。【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有误,从儿子的语言“怎么可能忘”,当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