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19425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会宁四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中期考试政治试卷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2018年,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C2018年7月26日,巴基斯坦大选揭晓,伊姆兰汗在大选中获胜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洪荒之力”“蓝瘦香菇”这些新词热词从不同

2、侧面折射出当今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心态的变化。这表明()A文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B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D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力3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揭示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全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A B C D4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于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

3、强权政治。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5.漫画变与不变中,变的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变的是生活的陋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文化塑造人,落后文化会阻碍经济发展C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D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62018年我国部分城市“房市”再次呈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仅从文化层面来说,有人认为:我们是儒文化、农耕文化,重视不动产。“成家”必有房,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房地产的特殊情结;不仅中国,凡儒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房价都普遍偏高。这告诉我们()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

4、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根本措施文化可以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影响人A B C D7“什么都可以谈,只有价值观不能谈判”,这是马云收购“雅虎中国”时的核心原则。因为,一家公司一旦扩张到500人以上,仅仅靠管理很难继续成长,必须借助统一的价值观聚集人心。由此可见()A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B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公司产生积极的影响C优秀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持久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8起源于欧洲的万圣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其主要是为了纪念所有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圣灵。但美式“万圣节”

5、虽然借用了宗教中关于鬼魂和亡灵的元素,但实际上,它产生于美国移民时代,是一个促进邻里间社交的世俗节日。这说明()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民族节日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独特标识透过民族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的文化韵味民族节日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成就A B C D9 2018年,中国文化部“欢乐春节”活动以春节庙会、非遗互动、校园联欢、美食品鉴等20多个类别的项目,给世界人民,包括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送去了中国新年的问候。如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场关于狗年文化的“欢乐春节”讲座吸引了上百位市民,让当地民众不仅了解了中国生肖文化,也对象征财富、除灾、和平的狗年充满

6、期待。欢乐春节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不同民族文化应该在相互交流中走向统一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A B C D10母亲的善良和爱成就了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莫言又用他的小说故事,继续讲述着母亲教给他的真善美的精义,这种精义已经超越了国界、族群和时空,走向了永恒。这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作品有持久生命力中华传统思想总是引领着世界各国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不断趋向同一A B C D11传统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或村镇的历史信息和人文底蕴。这种“符号

7、”寄托着人们的乡愁,镌刻着民族记忆,不啻为一张张难以移易的“文化名片”。这表明传统地名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记忆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根脉A B C D12数字化革命催生了一批新的大型媒体公司,同时一些大的出版、传媒集团也阔步进入网络领域。这说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是文化的基础A B C D13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诫我们必须()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B加强对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C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他国文化D加强对青少年的书法艺术教育1

8、4中国古代的中原文化曾经数次受到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侵略”,成为中国文化兴盛的转折点。“五四”时期是一个西方文化急速涌入中国的时期,对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生长的起点。这一现象说明()A文化因为不同而交流,因为交流而丰富、发展并保持个性B文化的交流、融合,一定会促进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C中国文化只有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才能焕发生机D只有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才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5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

9、新时代新征程凝聚无比强大的精神动力。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不忘本来”就是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吸收外来”就是要辩证取舍外来文化,开放包容“面向未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文化渗透要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A B C D162017年中国话剧迎来了110周年。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这表明()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A B C D17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发收视狂潮。舌尖上的中国对大江南北的

10、各色美食生态的讲述,撩拨着观众的味蕾,勾起观众的乡愁,有的观众因此按图索骥购买食材,尝试制作相同的美食。这表明()文化源于实践,优秀文化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A B C D18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汉字已成为当前

11、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 B C D19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20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如在饮食风味上,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饮食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12、动力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各区域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212017年春季,全国各地方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相关学科、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教材,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确立“十四年抗战”有利于()学生全面真实地认识中华民族抗战历史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唤起全民族的觉醒让抗战精神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准确理解和弘扬抗战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复兴A B C D22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在整个中华民族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升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

13、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民族精神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A B C D2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 B C D24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蕴含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A B C D25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能够转化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