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6216864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紫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紫阳中学2017至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

2、恐慌。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

3、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

4、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1. 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B. 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

5、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C. 经典阅读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D. 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2. 【小题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A.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B. 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C. 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

6、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D. 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3.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B. 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清与生命的深情感受。C.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D. 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答案】1. A 2. B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

7、分析:A项,偷换概念。注意“它”指代的是什么。“经典”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而不是“经典阅读”。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原文说的是“似乎在逐渐消失”;C项,强加因果;D项,原文说的是“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并不是事实。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题详解】试题分析:A项强加因果;B项逻辑错误,原文是“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D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属于无中生有。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书刘立勤空闲的时候,我喜

8、欢到县中门口遛遛。那里有一个书摊,我喜欢看书摊上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也喜欢和卖书的老李拉呱几句闲话。老李好像是陕北人,亦或是山东人,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老李是邮电局的职工,说着一口外地话。几十年都没有改变他的乡音,几十年也没有改变他的行当。几十年里,他都用那外地话卖着从外地进来的花花绿绿的书。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从他书摊杂志的多寡,能够看出书籍的流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书籍一统天下,间杂着一些娱乐杂志;世纪交替前后,文学屈居第二,家庭读者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故事类的杂志书籍又占领了大部分的地方,娱乐类书籍又靠了边。认识老李的时候,我刚刚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教师。

9、那时候穷呀,记得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可我却喜欢读书。一年总有几个周末,我会骑着自行车专门到县城买书。那时候县城不大,却有十多家卖书的。有的是书报亭,有的是店铺,只有老李在县中门口摆了一个书摊。别人家的书大多高高的挂在墙上让人仰望,只有他的书摆在那里让人挑选阅读。不过,老李很忙,在他那里买书的人很多。老李进的图书很多,杂志也很全,我在翻阅那些图书时,忍不住圪蹴在他的书摊前看起来,忙碌的他也不催促,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小凳子让我坐着看。坐着看书的感觉真好,就像饥饿的汉子走进了免费的餐厅,大快朵颐而不知羞惭。太阳终归要西下,我也终归要回家。专程进城为了买书,而我又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买

10、上三五本书。常常是把书拿在手上,才发现钱不够。正在尴尬之际,老李操着重重外地腔说,你先拿走吧,下次来了再补上。其实,老李并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看看他信任的目光,我不敢辜负他的好意,还是把把书拿走了。路上,我听说老李卖书挣了不少钱,还买了单元楼。我默默的期盼老李挣更多的钱,卖更多的书,我有读更多好书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不几年,我也来到县城工作,县城繁华了许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城里的书摊已经所剩无几了。书店萎缩了,原来的报刊亭全部拆除,原来卖书的门市部要么改行卖烟酒,要么卖时装,有的甚至改作了发廊,有的改卖教辅资料,专门卖杂志和文艺书籍的书摊只有老李一家。老李的书摊算得上

11、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我以为老李的生意会好起来,可老李说生意越发的难了。老李本来的书摊有两张钢丝床,现在只有一张床了,文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娱乐杂志也江河日下,只有读者故事会还在勉力维持。熟悉的成人越来越少,主要客户是一些上学的孩子。老李显得很清闲,常常是茫然地看着街上忙忙碌碌的行人。我也很少掏钱买书了。上班下班的时候,习惯性喜欢到老李的书摊看看,喜欢和老李说说闲话。遇上喜欢的杂志也买一本两本,老李善解人意地说,看完了就放我这里寄卖,又给了我一个看白书的机会。生意真的很清淡。有时候一连几天还不见老李的书摊。问及原因,老李说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城管让他把书摊收起来。老李的书摊没有占道,他不明白领

12、导为什么不准他摆书摊,我也说不明白。领导来了,他把书摊搬走了;领导走了,城管又默许他把书摊摆了出来。他们互相理解着各自的不易。老李日渐的老了,老李的老伴儿也去世了,老李的孩子去了很远的地方。老李乌黑的头发变白了,挺直的腰板也佝偻了下来。老李的书摊还在坚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买书看。偶尔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书摊的兴盛,老李一边喘一边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老李进的书越来越少,有些很好的杂志干脆也不订了。老李吃饭的时候,书摊放心的摆在那里,也没有人去拿他的书。记不得多久没有读书了,也忘记了老李和他的书摊。忽然想起去看看老李,老李的书摊也不见了。问及熟悉的朋友,说是老李病了。期盼

13、着老李的病能好起来,期盼着老李的书摊再摆起了。期盼了一个冬天,期盼了一个春天,也不见老李好起来,心中就有了不安。后来,听说老李死了。听说老李死前把他的房子卖了一大笔钱,为县中捐献了一间图书室。我不知道老李的图书室里有多少读者,却看见老李摆书摊的地方变成卖撸串的摊子了,小摊前等待吃撸串的客人站成长长的队伍。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第二段特别强调“几十年”既交代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周期,也强调了老李卖书坚持了几十年。B. 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说明卖书是老李的职业,赚钱是老李的主要目的。C. 我当代课教师时,一个月拿到手的工

14、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却常买书。来县城工作后却很少买了,说明我不爱读书了。D. “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这句说明:县城人都认可了老李和他的书摊,都喜欢来这买书或来看看。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卖书老李是怎样的人?6. 老李冷清的书摊变成了撸串的摊子后客人站成长长的队,请结合文章与现实,试着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答案】4. A 5. 做事执着,摆书摊卖书能坚持几十年。为人厚道淳朴,别人的书都挂起来,他的书摆那让人挑选阅读,还让蹭看的人坐下来看,对真正爱书的人,哪怕不认识,也让人赊账。把为能让更多的人读书当作自己的使命,卖书尤其是年老后,赚钱已经很不重要了,去世前更是卖房为县中捐献

15、图书室。 6. 现代人阅读的欲望正在消退,功利思想盛行,很多人已经不会静下心来读书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读书的途径越来越多,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书大行其道,买纸质书看的人越来越少了。更多人思想功利实用化,心态也普遍较浮躁,读书学习补充精神食粮的需要已经不抵街边小吃撸串了,两者的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人们较普通不爱读书,忽略精神食粮的现象的担忧。【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

16、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赚钱是老李的主要目的”错误。结合“听说老李死前把他的房子卖了一大笔钱,为县中捐献了一间图书室。我不知道老李的图书室里有多少读者”分析可知,尤其是死前老李卖房子捐肾献图书室更证明这项错;C项,说“我不爱读书了”的说法错,原文中看不到这个意思,属于无中生有。D项,“都喜欢来这买书或来看看”错误。结合“我以为老李的生意会好起来,可老李说生意越发的难了。老李本来的书摊有两张钢丝床,现在只有一张床了,文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娱乐杂志也江河日下,只有读者故事会还在勉力维持”“老李显得很清闲”等分析可知,原文中也说老李很清闲,书摊前难得有人了。故选A。【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