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21282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教材.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篇 激进主义经济学范式,激进主义经济学家以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经济学批判者的姿态出现,他们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诸种弊端和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他们或是遵循马克思经济学传统,或是遵循凡勃伦经济学传统,或者遵循古典经济学传统,建立起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的理论框架,揭露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的种种缺陷,并提出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改良、改革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各种政策主张。 由于其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完全与主流经济学相对立,所以激进主义经济学又被称之为“异见经济学”(Economics of Dissent);同时,由于站在左派的立场上并且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根本性变革,它又被称之为“左

2、派经济学”。,这种经济学范式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整体观; 第二,制度观; 第三,演变观; 第四,冲突观; 第五,变革观。 在资本主义世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使激进主义经济学注定无法成为主流学说,但它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生命力,值得我们加以研究。,第十章 新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Neo-institutionalism)或新制度经济学(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延续凡勃伦、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传统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对派。它坚持技术制度二分法,强调经济现象的过程特征,提出经济学研究必须进行价值判断,社会价值是判断的标准,把

3、经济学定位于研究制度调整以改善经济功能为目标的、实用主义的、进化的和政策的科学;还提出了如“二元体系”理论、“循环积累因果”理论等颇具影响的理论学说。,第一节 新制度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新制度主义源于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美国是它最主要的策源地。,一、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前史 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8571929)、约翰康芒斯(John Commons,18621944)是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段时期,制度经济学成为美国经济学界一支活跃的学术力量,形成了三大理论中心:(1)阿默斯特学院布鲁金斯研究生院, (2)威斯康星大学, (3

4、)哥伦比亚大学是最大的中心 。 制度经济学成为当时美国经济学界的主流学派,并且对国家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经济思想史上被称为“制度主义运动”(Institutionalist Movement)。,不过,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和“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由盛转衰、濒临消亡。在4060年代,这段困难时期,仍有一部分学者致力于制度经济学的前行 ,使制度经济学薪火相传,预示着它的复兴之路。,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确立 1965年,制度主义者汇聚一堂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进化经济学学会”(Association for Evolutionary

5、 Economics),两年后出版期刊经济问题杂志,设立凡勃伦康芒斯奖(Veblen-Commons Award)来表彰那些卓越的制度主义经济学家。随着形式上的完善和理论上的成熟,至60年代末期,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正式(Neo-institutionalism)出现,开始崭露头角。1968年,路易斯容克在美国经济学和社会学杂志发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基础,首次公开使用“新制度主义”一词,但他在注释中指出这来自于图尔在1953年的博士论文自主的经济:政治经济学的规范理论(该论文直到1979年才出版)。,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加尔布雷思、纲纳缪尔达尔、福斯特、图尔、布什,以及罗伯特海尔布伦纳(

6、Robert Heilbroner,19192005)、肯奈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19101993)等人。新制度主义者在方法论上完善了“凡勃伦二分法”,形成了制度调整理论、社会价值原则、权力/势力理论等一系列丰富的理论学说,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正走向成熟。,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2006),生于加拿大。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任教多年,任在二战期间任美国价格管理局的副局长,负责战时价格控制工作。肯尼迪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和美国驻印度大使,1972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加尔布雷思未完全延续凡勃伦艾尔斯传统,但汲

7、取了它的知识营养,作为制度主义者又有着广泛的影响。加尔布雷思著述颇丰,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其代表作包括:美国的资本主义:抗衡力量概念(1952)、丰裕社会1958)、新工业国(1967)和经济学和公共目标(1973)。,三、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纲纳缪尔达尔(Karl Gunnar Myrdal,18981987)生于瑞典南部的古斯塔夫,192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开始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执教,1974年与哈耶克一起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缪尔达尔既是瑞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学者。他将凡勃伦所使用的进化方法概括为“积累因果”,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写有:美国的困境:黑人

8、问题与现代民主(1944)、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1968)和反潮流:经济学批评文集(1972)。,接下来的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另三位代表人物以坚持发展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的研究方法,更为关注纯粹经济理论的学理研究。 法格福斯特(John Fagg Foster,19071985) 马克图尔(Marc R.Tool,1921) 保罗戴尔布什(Paul Dale Bush,1933),四、新制度主义的激进化发展 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发生了一系列反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社会现状的群众运动,这一背景下,新制度主义内部产生了一股更具激进色彩的学术思想“激进制度主义”(radical inst

9、itutionalism)。 不过,杜格强调,激进制度主义的理论根源在于凡勃伦,而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激进制度主义的成长与美国社会的各种激进思想与社会运动密切相关,激进制度主义学者主要包括:杜格、道格拉斯多德(Douglas Dowd,1919)、代尼尔富斯菲尔德(Daniel Fusfeld)、詹姆斯斯坦菲尔德(James Stanfeild)、威廉沃勒(William Waller)、瑞克蒂尔曼(Rick Tilman)、弗洛德麦克法兰(Floyd McFarland)等,他们中有不少人也是“激进政治经济学联盟”(Union for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y)的活

10、跃分子。,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新制度主义提出了社会经济研究的二分法,和经济学研究要坚持价值判断标准,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独立学派身份。,一、“凡勃伦艾尔斯传统”的二分法 在凡勃伦看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两个组成部分:金钱部门和工业部门。 艾尔斯指出,经济系统由两类行为构成:仪式特征的行为和技术特征的行为。 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现实资本主义研究时,美国经济便是“价格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混合 。,艾尔斯把技术与制度完全割裂开来,技术被认为是自发进步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人的因素没有受到重视,作为由人所组成制度降至次席。 艾尔斯的贡献在于,他使制度经济学具有了独立的哲学基础,即实用主

11、义哲学。把“凡勃伦二分法”作为分析社会经济现实的基本方法,拓展了凡勃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新制度主义的“凡勃伦艾尔斯传统”。,二、新制度主义的二分法 新制度主义修正了艾尔斯的不足,完善了二分法的理论体系。 1福斯特的二分法 福斯特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实际收入的生产过程,实际收入的生产是通过制度来组织的。具体的考察被分为两个范畴:(1)职能范畴,包含经济职能及其辅助职能,前者是创造实际收入,后者为此的具体生产方式;(2)结构范畴,即制度。 福斯特将制度视为经济过程中的结构范畴,将技术视为功能范畴,这就避免了艾尔斯关于技术与制度割裂对立的观点,体现了过程范式的基本精神,福斯特的二分法被新制度主义经济

12、学家所广泛地接受。,2布什的二分法 布什认为,制度是行为模式的社会规定,行为模式有相应的价值标准,行为间的相互关系随价值体系的变化而变化。价值体系中包括工具价值与仪式价值,三、坚持价值判断的标准 新制度主义认为,经济学研究要注重分析与判断经济活动利弊得失有关的价值标准。 鲍尔丁在经济政策原理(1958)中指出,一个产生着与自身的制度不相适应的理念和价值体系的社会是不能长久持续下去的。在他看来,不探讨价值准则,便没有使经济学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科学。 新制度主义认为,经济学如果缺乏价值判断的伦理标准,便无从判别现实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弊得失。加尔布雷思与缪尔达尔都强调价值判断的重要性。,第三节 新制度主

13、义的基本理论,一、加尔布雷思的“二元体系”理论 加尔布雷思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二元体系”理论及相应的社会改革方案,为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看作“二元结构”模式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所组成的二元体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计划体系是有组织的经济,由一些大公司所构成,实行一种计划经济。 市场体系则由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组成,这是一种分散的自由市场经济。,加尔布雷思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如下分析: 1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2随着权力的转移,大型资本主义企业已不再将最大限度的追逐利润作为目标。 3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的转移和企业新

14、目标使企业和工人关系不再反映为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而是反映为“技术结构阶层”和工人的关系。 4“技术结构阶层”为实现大企业的稳定发展,避免工人罢工,一般会同意工会关于提高工资的要求,尔后通过提高售价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引起物价上涨,生活费用提高,造成新一轮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5计划体系与市场体系进行着不平等交换,计划体系可以压低价格向市场体系购买产品,而又抬高价格向市场体系出售产品。,二、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缪尔达尔借鉴了凡勃伦的进化方法或过程范式,在对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进行综合分析与批判传统经济学的均衡论与和谐论的研究过程中,演化出他的“循环积累因果”(circul

15、ar cumulative causation)理论 。 缪尔达尔认为,主流经济学家割裂了生产与分配领域的联系,忽视社会平等问题,更不关心不发达国家的贫困问题,他们一般进行静态均衡分析,避开价值判断。,在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中,社会经济的各因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某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这后一因素的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前一个因素的那个变化,并导致社会经济过程沿着最初那个因素变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累积性的循环发展趋势。缪尔达尔将其概括为“循环积累因果”,并认为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任何一个因素“起始的变化”都引起其它因素的相应变化,循环往复进行积累,不仅存在着

16、上升的循环积累运动,也存在着下降的循环积累运动。前者指“扩展效果”,即某一地区兴办了若干工业之后,逐步发展为一个经济中心,资金和劳动力向周边扩散,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后者指“回荡效果”,即某一地区的发展,将周边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吸引过来,进一步导致周边地区的落后。 正是由于这两种效果,国际贸易会导致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采用新技术,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输出大量产品,导致其社会经济的衰退。因此,国际贸易并不总是对贸易国双方都有利。缪尔达尔认为,只有在贸易国双方的工业化水平相近时,国际贸易才是有益的。,三、制度调整理论与社会价值原则 (一)制度调整理论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要进步和发展,必须进行制度调整,它按照凡勃伦关于制度调整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新制度主义的制度调整理论。,1福斯特的制度调整理论 福斯特认为,社会的延续要依靠实际收入的不断增长,由制度来组织完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