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10112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沙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2019年3月21日 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国家太大,治理需要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在孟子的时代,认为精英就当如“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到了庄子的时代,更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似乎很呆板。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孙子说:

3、“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在中国,不同的思想理论可以想办法走通。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当然,这个说法我们是存疑的。但从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从来都不是僵硬的文化。20世纪后半期,当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进入改革的时候,西方的一些政要,比如撒切尔夫人、基辛格等人都对某些国家的改革不看好,而上述这些人却说,改革唯一可能成功的是中国,原因之一是中国

4、有独特的文化,该坚持的继续坚持,该改革的就改革,化之于无形。全世界能够迈开这么大步子进行改革开放而又保持稳定局面的,只有中国。我们当然不能无原则地自我吹捧,但中华文化适应调整、变化的能力,统筹兼顾、面面俱到的能力,世界上罕有其匹,这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点。如今,我们更可以在中华文化传统和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当下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时势,推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们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建设我们美好的生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王蒙道通为一从传统经典看中华文化的特点,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理大国的精英往往都习得孔子的“中庸”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特

5、别讲求掌握分寸,留有余地。B中华文化中“变”“化”的思想表现为有所坚守但从不僵化,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进行多样化选择。C孔子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只说“如浮云”而没用丑恶的词,这形成了论语注意分寸的特点。D作者也主张做事要恰到好处,峻急迟缓不能过度,和孔子相比,他更多了一点理性主义色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释了中华文化调整变化、统筹兼顾的特点,全文为分总结构,前三段为并列关系,第四段是总写。B第二段引用孟子对孔子“圣之时者”的评价来论证“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两者是相通的。C第三段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了“中庸之道”和“穷通变化”带来的文化优

6、越性。D文章最后指出我们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发展新时势下的积极意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用孙子关于“善战”的话语是要告诫人们只有训练矫健勇猛之士才能立于不败之地。B作者对老子和庄子的一些主张尚存疑问,但不否认它们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变化之道。C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点并非自我吹捧,新时期既要大力传承传统文化,又要注意与时俱进。D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改革成功,原因就在于我国拥有“化之于无形”的独特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玉 麒 麟焦辉老人把哑巴兄弟的手放进邵林手

7、里,用力摁。邵林说:“爹,我给叔养老送终。”老人笑了笑,咽下最后一口气。邵林按乡村习俗埋了父亲,哑巴叔拖着瘸腿送棺到坟地。第一锹土落在硬木棺材上,哑巴叔哭昏了过去。邵林收拾旧物。哑巴叔佝偻着背蹲在枣木门槛上,怀里抱着邵林父亲的遗像,刀刻般的皱纹藏满秋阳的余晖。邵林从父亲枕头下翻出一个小铁盒,打开,一个红绸卷,展开,一根白色羽毛。邵林看不出是什么鸟的羽毛。没听说父亲生前喜欢鸟啊!怎么会珍藏一根白色鸟羽呢?邵林不解。母亲早已过世,只好问大姐。大姐电话里很嘈杂,说:“鸟羽毛?不知道啊。”邵林想,既然老人把白羽珍藏,一定有他的道理,也说明它是老人生前喜爱之物。邵林就把白羽放进旧衣旧被褥,拿去河边焚烧了

8、。豫东乡村习俗,过世人的衣物一般不能留过头七,要寻个僻静处烧掉。邵林回城时把哑巴叔从老家逊母口邵家营子带走了。他联系了一家老年公寓,把哑巴叔安顿好。哑巴叔很安静,一直抱着邵林父亲的相片。哑巴叔一辈子没找到老婆,一直住在邵林家。邵林父亲对这个兄弟好,衣食相同。哑巴叔知恩德,吃罢饭就拖着残腿下田干活。年月晃晃悠悠过去了。邵林母亲去世后,他父亲和哑巴叔一起生活,倒也是个伴儿。领导喜欢鹌鹑,邵林下班就跑去东关小同街寻。小同街是个背街,街上有个鹌鹑市。想学习鹌鹑知识,这里可是个好去处。有个细白眉毛老者,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大家都喊他老白。有人把着鹌鹑问:“老白,看看我这个品相咋样?”老白斜睨

9、眼,嘿嘿笑,摇头,说:“麦鼻,蒜头,下品。”又一人敬烟举鹌鹑:“老白,您给掌掌眼。”老白接过烟,有人打火。老白吞吐口烟,指着鹌鹑的眉,说:“黄须同金,白银一线。可惜啊,阔过额顶了,眉硄,一见诸鹑先躲藏。”有个粗汉不服气,问老白:“你到底见没见过上品鹌鹑?不要只会背书格子忽悠!”老白冷哼一声,长脸上满是不屑,说:“我打小跟父亲走街串巷,七八岁时就在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见过玉麒麟。”邵林听见逊母口邵家营子豆腐铺,忙凑到近前。老白说的豆腐铺是他祖父开的,邵林祖父的豆腐铺是邵家营子历史上唯一的一家,做豆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煮豆子,天一亮就要拿出去卖,邵林父亲没有子承父业。人群听

10、见“玉麒麟”也纷纷聚拢过来。粗汉不肯示弱,说:“玉麒麟不就是白鹌鹑吗,打斗时不定咋样呢,好多事都是看景不如听景。”老白叹口气,神色黯然了,说:“可惜啊,玉麒麟还没调养,就被开豆腐铺那人的儿子吃了。”人群也发出惋惜的嘘声。老白又说:“听我父亲讲,那人原打算把玉麒麟献给伪县长刘金坡,换回骂日本人的商铺许老板,玉麒麟没了,许老板被狼狗咬死了。那人气得一棍子打断了儿子的腿。听说那人的儿子还是个哑巴。”邵林听到这里,忽然想起父亲珍藏的那根白色羽毛。那根羽毛会不会是老白口中“玉麒麟”身上的?可惜那根白羽已经焚烧。要是“玉麒麟”的羽毛,父亲为什么珍藏呢?哑巴叔的腿,也一定是祖父打断的。邵林没见过祖父,他出生

11、前,酗酒的祖父已醉死在河里。没等邵林精通鹌鹑经,单位领导被双规了。邵林不再去小同街。几年后的一天,哑巴叔到了落叶之秋。他很虚弱,用手比画着,想吃什么东西。邵林脑海中闪过那根白羽,忙打车去小同街,买了只鹌鹑,炖好。哑巴叔吃了一块鹌鹑肉,笑了笑,咽气了。后来邵林不止一次想,当年哑巴叔吃“玉麒麟”时,父亲在干什么呢?(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一根白色羽毛”为行文线索,围绕邵林对它生疑、解疑来展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引人入胜。B邵林祖父虽没直接出场却性格鲜明。他勤劳肯干,为人仗义,脾气粗暴,一棍子就打断了偷吃了

12、鹌鹑的儿子的腿。C小说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细白眉毛”“腰间一溜四个色彩各异的鹌鹑袋子”,寥寥几笔就使“老白”带上了传奇色彩。D小说以“玉麒麟”为题,借老白的口讲述“玉麒麟”的前朝故事,反映出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5小说中邵林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6小说以疑问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答: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

13、24日18时05分,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材料二: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

14、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材料三: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15、,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英国卫报称,“此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鉴于着陆地艾特肯盆地被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分。”(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人民网2019年01月7日)材料四: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