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208347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高中2018届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咸宁市2018届高三重点高中11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

2、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

3、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

4、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

5、进程。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T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从油面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6、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C.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D.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答案】1. D 2. B 3. D【解析】1. 试题分析:A项,强拉因果,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

7、容它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项,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油画艺术”。C项,“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2.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3. 试题分析:“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

8、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混淆范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墙孙艳梅吃晨饭的时候,田春花跟男人说,跟你商量个事儿。男人的脸埋在碗里说嗯。春花给男人盛上一碗饭,我寻思把咱家和三枝家的那堵墙拆掉。春花跟男人说起半个月前发生的一桩事儿。那天晚上她睡得正香,恍恍惚惚听见砸门声,披衣跑出去一看,三枝的儿子小龙在门外哭得都没人腔了:二大娘,二大娘,我妈她等春花跑到三枝家里,三枝正疼得满床打滚,春花骑着电动车一溜烟把三枝带进镇医院。大夫说再晚点就没命了,万一那天我就睡死了一直听不见砸

9、门声呢?春花心有余悸地说,人吃五谷杂粮,保不准我哪天也啥的。你和三枝男人在外打工,仨月俩月不着家,把墙拆掉,我们两个女人彼此好有个照应。我没意见,男人说,只是三枝家里的同意拆墙吗?春花笑,这会儿三枝应该也和她男人商量好了吧。春花来到院里,西边的墙脚有个半米高的木凳,她踩上去大喊,三枝三枝。三枝的头从墙头上露出来,大拇指和食指蜷成圆圈很洋气地说,欧了。吃过晨饭,春花男人去隔壁家一转悠,回来,就抡起大锤。三枝男人在墙那边接应,你一锤,我一锤,剩南边的最后一个角,春花和三枝上前合力一推,一片尘土飞扬中春花拍拍手,德国那啥墙也是这么倒的吧?没了墙的院子一下子敞亮了,两家合伙吃了个午饭。男人在院子里喝酒

10、,女人炒菜端菜,皮小子疯跑。虽说暮春的春风咬人,可春花一点不觉得冷,三枝更是热得脱下外套。春花包了韭菜饺子喊三枝过来吃,三枝提一只饺子耳朵塞满嘴,拆了墙,真方便,你还记得我上次做渣豆腐,托墙头上没端好,汤汤水水洒你一身。春花说,可不是,现在可好了,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春花和三枝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好得真像一家人一样。天慢慢暖和起来。南墙角春花种了几畦菜,那天她端着舀子给菜地泼水,三枝家的鸡扑棱棱跑过来,二话不说就啄春花的菜,春花撵着鸡,不小心踩到一泡新鲜的鸡粪,就说三枝你怎么把鸡放出来?三枝坐在太阳底下绣着十字绣说,鸡散养,下的鸡蛋才好吃。春花说,鸡到处拉屎,忒脏。三枝笑得花枝乱颤,你吃我

11、的鸡蛋时咋就不嫌脏了?春花听着三枝的话很不中听,这是什么话,自己种的菜她三枝也没少吃啊。春花继续撵鸡,去去,馋嘴东西。春花去秋月家玩,看见秋月的正屋里挂着一幅“富贵满堂”的十字绣,照得满屋亮堂堂。春花一看就知道是三枝的杰作,心里就酸溜溜的,自家正屋一直空荡荡的,就缺富贵满堂呢。春花闷闷不乐,院子里小龙和小虎又打起来了。小龙说小虎抢了我的漫画书。小虎“哇”的一声哭了,小龙还抢了我的娃哈哈呢。春花拽着儿子回屋时,瞄见三枝的窗前人影儿一闪。春花娘生病,春花带着儿子回娘家住了三天。回家,第一件事习惯性向西瞅,目光就被一堵墙堵住了。这墙堵得春花百爪挠心,她连包都没放,窜到屋里像炸药包一样摸起电话就炸,你

12、抓紧时间给我回来!春花和三枝竖起的两重墙,把北斗村村民的大牙都快笑掉了,你听说过两墙之隔的邻居吗?千古奇闻千古奇闻哪!一天,春花忽然发现儿子不见了。屋里屋外没寻到,正心慌就听见墙里传来“咯咯”的笑声。她赶紧踩上久违的高脚凳,一幕让她脸红的景象呈现面前:墙与墙之间半米的夹道里躲着两个小人儿,他们头挨头亲密地看着漫画书,旁边散落着娃哈哈的空瓶儿。春花其实不知道,就在刚才,西边墙头上也有个女人像她那样踩着高脚凳看了半天,俊俏的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一片桃花杏花林。 (摘自百花园,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春花和三枝两条线索并行,两线交织,既能凸显春

13、花的形象,又能使情节紧凑。三枝部分着墨不多,却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B. 三枝手指蜷成网圈说“欧了”,墙倒后春花提到了德国的“那啥墙”,这些细节反映出三枝和春花对和睦的邻里关系的渴望,并付诸行动。C. 天气变得暖和,春花和三枝的关系却冷漠了,两人在阳光底下的一番对话,既交代了两人嫌隙产生的原因,又凸显了两人性格中的狭隘缺点。D. 小说中的名字都是精心构想的,比如春花、秋月代表美好,三枝则暗含着二三其德,不能贞一,这与她送十字绣给秋月的情节是吻合的。5. 小说以“墙”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6. 墙被拆后,两家合为一院,春意融融,会餐洽洽,这个场面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4

14、. D 5. 墙作为一个屏障,阻碍了两家交流与互助,因此被推倒。两家后来各竖一堵墙,明示两家有隔阂。墙之间的夹道里,两个小孩亲密无间,大人看后甚羞,暗示两家都存愧意,情感回暖。 6. 营造了一种融洽的氛围,强化了小说希望邻里和睦的主题。表现了春花和三枝的喜悦。与下文两家之间的隔阂形成鲜明对比。【解析】4. 试题分析:D三枝并不是一个二三其德的人,写她送十字绣给秋月,主要是为下文作铺垫,看不出三枝的性格。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题目的理解,分析题目的寓意,实质上也就是分析“墙”的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墙”既指拦在两家之意有形的墙,更喻指阻隔两家情感的无形的墙。还要通过“墙”的变化,深刻理解

15、小说的主题。6. 试题分析:小说中场面的描写一般用于渲染环境气氛和烘托人物形象,这里的“春意融融,会餐洽洽”的场面描写,就是主要用来渲染在拆墙后两家和睦相处的融洽氛围和喜悦的心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在北大今年录取的4380名本科新生中,农村学生占700余名,这也意味着,每6名新生中,几乎就有1名是农村寒门学子。而寒门学子人数创新高,得益于北大持续推进的“筑梦计划”。事实上,不仅是北大,国内著名高校,均将高等教育的阳光,洒向了广袤的农村大地。无论是北大的“筑梦计划”,还是清华的“自强计划”、复旦的“腾飞计划”等,名校均提高了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并向农村贫困生

16、倾斜,让人们看到了高等教育走近农村、走向公平的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优秀教育,都有权利享受发达的教育资源,农村孩子尤其是贫困孩子起点低、条件苦、上升通道较为狭窄,为此,在各方面多照顾他们一下,很有必要。当然,在分数上倾斜并非唯一渠道。彻底改变寒门难出贵子的状况,更应该在均衡教育资源上做文章。如果贫困农村不配置优质资源,比如优秀教师不愿意下沉,比如基本的教学硬件不具备,即便名校大幅度降分,受益的也只能是极少数农村孩子。 (摘编自促进教育公平,“筑梦计划”助“寒门”学子脱颖而出)材料二:中国青年报调查材料三:2013年秋季学期起,友成基金会与北京人大附中合作开展了双师教学试验,探索通过互联网把城市优质教学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