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省优质课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200418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省优质课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醉翁亭记省优质课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醉翁亭记省优质课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醉翁亭记省优质课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醉翁亭记省优质课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省优质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省优质课(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欧阳修,我,作者简介及出处,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欧阳修(1009-1072),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

2、、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青莲居士 少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

3、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林壑 蔚然 潺潺 翼然 晦明 辄醉 环滁 野蔌 觥筹交错 伛偻 琅琊 阴翳,h,gng,y l,s,ch,y,chn,wi,hu,zh,lngy,y,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

4、一股水流)从两个山峰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造亭子的人是谁?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太守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就)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一、引入(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亭的周边环

5、境: 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翼然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亭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分析第一段,想一下,能否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 ? 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这段有一个名句,请将它找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日出而林霏开”(朝),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暮),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云归而岩穴暝暮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

6、,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阴,,风霜高洁,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落而石出,水流减少,石头裸露(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写山中之景和出游之乐。,第二段,山中之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抒情:,乐亦无穷,分 总,这两段的内容可以用哪一个字概括?,(1)课文哪些地方 写了“美”?,诗情画意,秀丽多姿,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其二,朝暮变化之,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 夏: , 秋: , 冬: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7、落而石出,(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其三,四季变幻之,结构:,醉翁亭记,景美亭美,尽显山水之美,山间朝暮四时之景美,其乐无穷,课文小结,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 前者呼,后者应, (互文:前者后者呼应前后呼应) 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 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 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来酿造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洌, 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错杂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

8、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在尽情地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滁州人的欢乐图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太守之乐 与民同乐,主旨:,(从外到内),下一页,下一页,“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啊

9、。,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下列句中的“乐”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 乐趣 乐趣 以为乐 快乐,写日暮醉归: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分析第四段,一、引入(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琅玡山酿泉有亭 翼然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亭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 二、写山中之景和出游之乐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

10、归为“乐亦无穷”(分总) 三、写滁人的游游和太守的宴饮: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从外到内) 四、写日暮醉归: 三种乐:禽鸟游人太守,品味赏析,1、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肴野蔌,起坐喧哗。,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与民同乐,“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非常“乐”。,2、 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乐民之乐也”(与民同乐)。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职为滁州知州。“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读罢却让人觉得不仅是在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许多思想情感。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怎样理解这“醉翁之意”呢?它是一种消极

12、的情绪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范仲淹向宋仁宗所陈“十事”,包括改革官制、选贤任能、严肃法纪、强兵富民等,都无法实现。对此,范仲淹以耿介拔俗之质“进亦忧,退亦忧”,而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二人行为模式不同,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相比之下,欧阳修的表现更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更在乎“乐民之乐”,这就是欧阳修的高洁志趣。,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

13、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写作特色,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 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2、语句凝练,语意精警含蓄。 本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 如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都言简意深,片语传神。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多为后人沿用。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

14、,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欧阳修论文,主张“言简而意深” ,他特别推崇他的老友梅尧臣论诗的一句话,即“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2.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4.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常含贬义)。,本文成语,3骈散结合,相映成趣,这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地运用了

15、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 与岳阳楼记不同的是,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本文共用25个“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顺承、转折、修饰、递进等关系。说

16、说下列语句种“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 云归而岩穴暝。 3.朝而往,暮而归 4.溪深而鱼肥 5.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递进,而且;重读,表顺承,不译;轻读,表修饰关系,不译;轻读,表示并列,可不译 ;轻读,表转折,却;重读,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 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应有陶醉语气)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应是得意语气)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应有陶醉语气),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