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6193473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采用以下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 中的遗传学问题()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纯合度 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为纯种用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则说明该个体是杂合子,如果测交后代就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说明该个体是纯合子;在一

2、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应采用杂交的方法,若后代表现型只有亲本中的一种,说明该种表现型是显性,另外的就是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宜采用连续自交的方式,以淘汰杂合子;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常用测交的方法。故选D。【点睛】测交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此方法常用于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检测;植物常用自交法,也可用测交法,但自交法更简便。2.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A. 染色体自我复制B. 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C. 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 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细丝【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的过程:、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

3、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发生交叉互换。中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详解】A、染色体自我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B、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

4、主要特征,B正确; C、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染色体都会恢复成染色质细丝,D错误。故选B。【点睛】熟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过程及特点便可解答本题。3.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染色体、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A. 1、2、2B. 2、2、4C. 1、4、4D. 2、2、2【答案】A【解析】【分析】(1)一般情况下,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粒数,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体。(2)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粒连接着两条相同的染色单体。【详解】染色体在未复制之前,每条染色体含有1条染色体、1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

5、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粒的数目不变,即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但DNA数目加倍,且出现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目等于DNA数目。所以,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含有1条染色体、2个DNA分子、2条染色单体。故选A。【点睛】理清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关键是( )A. 单独直接观察不同成分的作用B. 同位素标记法C. 病毒侵染法D. 杂交实验法【答案】A【解析】【分析】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详解】艾弗里及其同事研究肺炎双球菌的方法是:将S型细菌中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离,再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的效应,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

6、物质。故选A。【点睛】明确弗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便可解答本题。5.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 细菌的核苷酸和自己的氨基酸B. 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C. 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D. 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详解】当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注入细菌细胞内,然后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内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并以细菌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噬菌体,当噬菌体达到一定数量时,细菌裂解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因此,噬菌体在增

7、殖过程中利用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全部来自细菌。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以下两点:(1)噬菌体合成子代核酸的模板是自身DNA。(2)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来自细菌。6.有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 )A. 一个DNA、两个RNAB. 2个DNA、一个RNAC. 三个DNAD. 三个RNA【答案】A【解析】【分析】DNA和RNA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组成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

8、链结构【详解】(1)组成D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T,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RNA分子的含氮碱基为A、C、G、U,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已知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说明三个核酸分子中既有DNA也有RNA。(2)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结构。这三个核酸分子共有4条多核苷酸链,则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一个DNA分子和两个RNA分子。【点睛】掌握DNA分子和RNA分子结构组成的异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彻底水解DNA分子可以获得( )A. 4种核苷酸B. 4种脱氧核苷酸C. 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D. 磷酸、脱氧核糖和四种

9、碱基【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详解】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DNA分子初步水解生成脱氧核苷酸,而脱氧核苷酸还可以继续水解生成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故DNA分子彻底水解生成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故选D。【点睛】易错点:审题时要注意是“初步水解”,还是“彻底水解”。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8.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A. DNA、细胞核、细胞质B. 核酸、染色体、细胞核C. DNA、染色体、细

10、胞质D. DNA、染色体、细胞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2)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3)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存在少量的DNA。考点: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名师点睛】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其中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而RNA只是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2、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9.在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

11、碱基A与T之间的连接结构是( )A. 氢键B.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C. 肽键D.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双链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A错误;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错误;C、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C错误;D、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D正确。故选D。【

1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扣住关键词“单链”答题,明确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若审题不清,误认为是“双链间”则会误选A选项。10.从某一生物的组织中提取DNA进行分析,其中C+G=46%,又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为28%,问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 )A. 14%B. 24%C. 26%D. 11%【答案】C【解析】【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A=T,G=C。【详解】由题意知,该DNA分子中,G+C=46%,则A+T=1-46%=54%,因此双链DNA中A=T=54%/2=27%。又知该D

13、NA分子的一条链中A为28%,则该链中A占双链的28%/2=14%,所以另一条链中A占双链的比例是27%-14%=13%,故另一条链中A占该链全部碱基的比例是13%2=26%。故选C。【点睛】在理解DNA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能够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 在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碱基配对C. 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子链D. 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过程包括解旋、合成子链和复旋三个阶段。解旋:DNA

14、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作用下,把螺旋的双链解开。合成子链: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模板链互补的新子链。复旋:模板链与新合成的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2个新的DNA分子。【详解】A、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中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形成两条单链,A错误;B、DNA分子复制是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B错误;C、解旋后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C错误;D、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复制后,每个新DNA分子中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D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DNA分子的复制过

15、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是( )A. 1条B. 2条C. 4条D. 8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最初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始终保留在复制多代后的两个DNA分子中,即某DNA分子复制三次后,所得到的第四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的条数还是2条,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3.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A. 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