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93121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6.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常交际礼仪教材_2(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日常交际礼仪,一、称呼礼仪 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 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 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 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因 此对它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第一节 见 面 礼 仪,称呼礼仪是交际礼仪中的 一个基本内容。使用正确, 适当,得体的称呼。 一要合乎常规; 二要照顾习惯; 三要入乡随俗。,1、生活中的称呼 (1)对自己亲属的称呼 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 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 所共知。 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 应称为“曾祖

2、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 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大家对 此都不会搞错。,面对外人,对亲属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谦称或 敬称。 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 称辈份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 加“家”字,如“家父”、“家叔”、“家姐”。 称辈份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后 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称自己的子女, 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小婿”。,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 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母”、 “尊兄”。 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 “贤妹”、“贤侄”。 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

3、般可分不分辈 份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 郎”。,对待比自己辈份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 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或是在其名字之前加 上“小”字相称,如“长发”、“毛毛”、“小宝”等 等。 但对比自己辈份高、年纪大的亲属,则不宜如 此。,(2)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 好,又要不失敬意。 敬称 对任何朋友、熟人,都可以人称代词“你”、 “您”相称。对长辈、平辈,可称其为“您”。对待 晚辈,则可称为“你”。 以“您”称呼他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恭敬之 意。 对于有身份者、年纪长者,可以“先生”相 称。其前还可以冠以姓氏,如“尚先生”、“何先 生”。,对德高望重的年长者

4、、资深者,可称之为“公”或“老”。 其具体做法是: 将姓氏冠以“公”之前,如“谢公”。 将姓氏冠以“老”之前,如“周老”。 若被尊称者名字为双音,还可将其双名中的头一 个字加在“老”之前,如可称沈雁冰先生为“雁 老”。,(3)对普通人的称呼。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面之交、关系普通的交往 对象,可酌情采取下列方法称呼。 (1)以“同志”相称。 (2)以“先生”、“女士”、“小姐”、“夫人”、“太 太”相称。 (3)以其职务、职称相称。 (4)入乡随俗,采用对方理解并接受的称呼相 称。,2、工作中的称呼 在工作中上,彼此之间的称呼有其特殊性。总 的要求,是庄重、正式、规范。 1)职务性称呼 在工作中

5、,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称呼方法。(1)仅称职务。例如:“部长”、“经理”、“主 任”,等等。 (2)职务之前加上姓氏。例如:“周总理”、“张 处长”、“马委员”,等等。 (3)职务之前加上姓名,仅适用极其正式的场 合。例如:“胡锦涛主席”等。,2)职称性称呼 对于具有职称者,尤其是具有高级、中级职称者,可 直接以其职称相称。 以职称相称,下列三种情况较为常见。 (1)仅称职称。例如:“教授”、“律师”、“工程师”等。 (2)在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钱编审”、“孙研究 员”。有时,这种称呼也可加以约定俗成的简化,例如, “王工程师”简称为“王工”。但使

6、用简称应以不发生误会, 歧义为限。 (3)在职称前加上姓名,它适用于十分正式的场合。例 如:“安文教授”、“杜锦华主任医师”、“郭雷主任编辑”, 等等。,3)行业性称呼行业性称呼 在工作中,有时可按行业进行称呼。它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 (1)称呼职业,即直接以被称呼者的职业作为称呼。例如,“老师”、“教练”, “律师”, “警官”, “会计”, “医生”或“大夫”,等等。 在一般情况下,在此类称呼前,均可加上姓氏或姓名。 (2)称呼“小姐”、“女士”、“先生” 对商界、服务业从业人员,一般约定俗成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为“小姐”、“女士”或“先生”。其中,“小姐”、“女士”二者的区别在于:未婚

7、者称“小姐”,已婚者或不明确其婚否者则称“女士”。 在公司、外企、宾馆、商店、餐馆、歌厅、酒吧、交通行业,此种称呼极其通行。在此种称呼前,可加姓氏或姓名。,4)学衔性称呼 工作中,以学位、军衔作为称呼,可增加其权威 性,有助于增强现场的学术气氛。 称呼学衔,也有四种情况使用最多。它们分别 是: (1)仅称学衔。例如:“博士”。 (2)在学衔前加上姓氏,例如:“杨博士”。 (3)在学衔前加上姓名,例如:“劳静博士”。 (4)将学衔具体化,说明其所属学科,并在其 后加上姓名。例如:“史学博士周燕”、“工学硕士 郑伟”,“法学学士李丽珍”,等等。此种称呼最为 正式。,5)姓名性称呼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

8、姓名,一般限于同事、 熟人之间。其具体方法有三种: (1)直呼姓名。 (2)只呼其姓,不称其名,但要在它前面 加上“老”、“大”、“小”。 (3)只称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于同性 之间,尤其是上司称呼下级、长辈称呼晚辈 之时。在亲友、同学、邻里之间,也可使用 这种称呼。,俗语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在涉外交往中,称呼的问题因为国情、民 族、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显得千差万 别,十分复杂,因此值得认真进行研究。 在对外交往中,对待称呼问题,有两点 必须切记:其一,是要掌握一般性规律,即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其二,是要留心国别差 异,加以区分对待。,3、外交中的称呼 1)一般性规律 对男

9、子不管年龄大小与婚否,可统称为“先生”。 已婚女子称“夫人”,未婚女子称“小姐”。婚姻状况 不明的女子统称为“小姐”或“女士”。 在使用称呼语过程中,可用姓名加先生或小姐, 姓加职务,职业加先生或小姐,姓名加学位加先 生或小姐,如“秘书小姐”、“基辛格博士(先生)” 等。,在涉外接待中,对地位高的政府官员、外交使节、军 队中的高级将领,按不同国家的习惯,可称“阁下”,以示 尊重。 在称呼职务或“阁下”时,还可加上“先生”这一称呼。 其组成顺序为:先职务,次“先生”,最后“阁下”;或为职 务在先,“先生”在后。 例如“总理先生阁下”、 “将军先生阁下”; “总统阁 下”、“部长阁下”、“大使阁下

10、”或“市长先生”,等等。 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家习惯称“先生”而不是“阁 下”。,对军界人士,可以其军衔相称。 称军衔不称职务,是国外对军 界人士称呼最通用的做法。在进 行称呼时,具体有四种方法: 一是只称军衔,如“将军”、“上校”、“下士”。 二是军衔之后加上“先生”,例如“上尉先生”、“少 校先生”。 三是先姓名后军衔,如“朱可夫元帅”、“巴顿将 军”。 四是先姓名、次军衔、后“先生”,例如“布莱尔上 校先生”、“卡尔松下士先生”。,对宗教界人士,一般可称呼 其神职。 称呼神职时,具体做法有 三类: 一是仅称神职,如“牧师”。 二是称姓名加神职。 如“亚当神父”。 三是神职加“先生”,如

11、“传教士先生”。,对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 呼上应尊重对方习惯。 对国王、皇后,通常应称“陛下”。 对王子、公主、亲王等等,应称 之为“殿下”。 对有封号、爵位者,则应以其封号、爵位相称, 例如“爵士”、“勋爵”、“公爵”、“大公”等等。 有时,可在国王、皇后、王子、公主、亲王等头 衔之前加上姓名相称。例如:“西哈努克国王”、 “莫尼列公主”、“拉那烈王子”等等。 对有爵位者,可称“阁下”,也可称为“先生”。,教授、法官、律师、医生、博士,因其社会地位 较高,颇受尊重,故可直接以此作为称呼。称呼 的具体做法, 一是直接称“教授”、“法官”、“律师”、“医生”、 “博士”。二是在其前加上姓名,

12、如“福特教授”。 三是在其后加上“先生”,如“法官先生”。 四是在其前加姓名,在其后加“先 生”,如“高斯博士先生”。,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兄弟党的人士,可称之为“同志”。 除此之外,对方若称我方为“同志”,我方即可对 对方以“同志”相称。不过,对“同志”这种称呼, 在对外交往中切勿乱用。,2)国别性差异 外国人的姓名写法和中国的不同,一般由2-3 部分组成,有的名在前、姓在后,有的则姓在 前,名在后,还有的既有父姓又有母姓. 如:北美和大洋洲人,名在前姓在后。如“理查德尼克松”这一姓名之中,“理查德”是名字,“尼克松”才是姓氏。 在英美诸国,女子结婚前一般都有自己的姓名。但在结婚之后,通常姓名由

13、本名与夫姓所组成。例如“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一姓名中,“玛格丽特”为其本名,“撒切尔”则为其夫姓。 有些英美人士的姓名前会冠以“小”字,例如:“小乔治威廉斯”。这个“小”字,与其年龄无关,而是表明他沿用了父名或父辈之名。,俄罗斯人名在前姓在后。 俄罗斯人的姓名由三个部分构成。 首为本名,次为父名,末为姓氏。 例如,在列宁的原名“弗拉基米 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这一姓名中, “弗拉基米尔”为本名, “伊里奇”为父名, “乌里扬诺夫”方为姓氏。,称呼顺序 先上级后下级; 先长辈后晚辈; 先女士后男士; 先疏后亲。,4、称呼的禁忌 1)错误的称呼。使用错误的称呼,主要在于 粗心大意,用心不专。常见的错误

14、称呼有两种: (1)误读。一般表现为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比 如“郇”、“查”、“盖”这些姓氏就极易弄错。要避 免犯此错误,要作好先期准备,必要时,虚心请 教。 (2)误会。主要指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 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 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2)使用过时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旦时过境 迁,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 比方说,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彼此之间互称 “公民”。 在我国古代,对官员称为“老爷”、“大人”。 若全盘照搬过来,就会显得滑稽可笑,不伦 不类。,3)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人 爱称人为“师

15、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 人把配偶、孩子经常称为“爱人”、“小鬼”。 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 “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而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进行“婚外恋”的 “第三者”,将“小鬼”理解为“鬼怪”、“精灵”,可 见更为“南辕北辙”,误会太大了。,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 学生喜欢互称为“同学”, 军人经常互称“战友”, 工人可以称为“师傅”, 道士、和尚可以称为“出家人”,这并无可厚 非。 但以此去称呼“界外”人士,并不表示亲近, 没准还会不为对方领情,反而产生被贬低的感 觉。,5)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切勿使用。 例如“兄弟”

16、、“朋友”、“哥们儿”、“姐们儿”、 “磁器”、“死党”、“铁哥们儿”,等等一类的称 呼,就显得庸俗低级,档次不高。 它们听起来令人肉麻不堪,而且带有明显的黑 社会人员的风格。 逢人便称“老板”,也显得不伦不类。,6、使用绰号作为称呼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 更不能随意以道听途说来的对方的绰号去称呼对 方。至于一些对对方具有侮辱性质的绰号,例 如,“北佬”、“阿乡”、“鬼子”、“鬼妹”、“拐 子”、“秃子”、“罗锅”、“四眼”、“肥肥”、“傻大 个”、“柴禾妞”、“北极熊”、“黑哥们”、“麻杆 儿”,等等,则更应当免开尊口。另外,还要注 意,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要尊重一 个人,必须首先学会去尊重他的姓名。每一个正 常人,都极为看重本人的姓名,而不容他人对此 进行任何形式的轻践。,二、介绍礼仪 现代人要生存、要发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需要与其他的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就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 总原则:举止得体,顺序准确, 称谓得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