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法讲义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27240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动成本法讲义_1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变动成本法讲义_1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变动成本法讲义_1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变动成本法讲义_1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变动成本法讲义_1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动成本法讲义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动成本法讲义_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三章 变动成本法,成本计算分类概念简介 变动成本法概述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 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及该法在实践中的应用,2,一、成本计算分类概念简介,成本计算的涵义 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3,成本计算的涵义,狭义的成本计算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核 算,即归集和分配实际成本费用的过程。 广义的成本计算是指现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系 统,这个系统是由成本核算子系统、成本计划子 系统、成本控制子系统和成本考核子系统有机结 合而成的。管理会计学中使用的是广义成本计算 概念。,4,成本计算的主要分类,按成本计算的演化进程分类 按成本计算流程的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

2、时态的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对象的类型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规范性的不同分类 按成本计算手段的不同分类,5,常规成本计算中重要的分类,完全成本计算。即完全成本计算法,简 称完全成本法 变动成本计算。即变动成本计算法,简 称变动成本法,6,第二节 变动成本法概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 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 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7,一、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变动成本法在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 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 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 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 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8,完全成本法是指在

3、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 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 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 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 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9,二、变动成本法的历史沿革,关于变动成本法的起源,国外会 计专著的论述众说不一。,10,三、变动成本法的理论前提,重新认识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本质,产品成本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的依据,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的依据,11,第三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 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 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

4、,12,一、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变动成本法首先要求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发 生的领域或经济用途分类,13,二、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例31】,14,【例31】两种成本法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计算,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2所示。 表32 资 料,15,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33所示。,16,表33 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计算表 价值单位:万元,17,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

5、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18,三、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注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同,【例32】,19,【例32】两种成本法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算,已知:例3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解: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20,表34 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的计算分析表 价值单位:万元,21,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

6、期末存货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10 000万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12 500万元,其中,除了包括10 000元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2 500万元(2.5万元/件1 000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少了2 500万元。,22,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30 000万元销货成本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30 000万元变动生产成本和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少了7 500万元。 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10 000万

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品成本(最终有2 500万元计入存货成本,7 500万元计入销货成本)所造成的。,23,四、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两法都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定!,24,五、损益确定程序不同,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 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 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25,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 销售毛利-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 其中: 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

8、期末存货成本,变法,完法,【例33】,26,【例33】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已知:例3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业利润。 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 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 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103 00030 000(万元) 变动成本30 000+600+30030 900(万元) 贡献边际60 000-30 90029 100(万元) 固定成本10 000+1 000+2 500+600 14 100(万元) 营业利润29 100-14 10015 000(万元),27,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 营业收入20

9、3 00060 000(万元) 营业成本0+50 000-12 50037 500(万元) 营业毛利60 000-37 50022 500(万元) 营业费用1 600+2 800+6005 000(万元) 营业利润22 500-5 00017 500(万元),28,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变动成本法使用贡献式利润表;完全 成本法使用传统式利润表。,29,30,所编制的利润表格式及提供的中间指标 有所不同,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 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31,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有可能不同,看【例34】【例35】你自然就会明白!,32,【例34

10、】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已知:例3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表(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 (2)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 (3)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 解: (1)编表结果如表35所示。,33,表35 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格式 价值单位:万元,34,(2)从表35中,可以看出变动成本法的贡献式利润表三种格式之间的异同: 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补偿顺序不同。在标准式利润表中,属于混合成本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按其性态分别处理的。其中,变动部分作为变动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计算贡

11、献边际前被扣除,固定部分则在贡献边际后被扣除;在变动成本法的变通式利润表中,按销量计算的变动生产成本与变动性非生产成本分开了,这样可以分别计算出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贡献边际;在变动成本法的简捷式利润表中,只计算生产阶段的贡献边际,而将属于混合成本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合并为管理会计的期间成本。,35,尽管非生产成本在贡献式利润表中被扣除的位置不同,却丝毫也改变不了它们属于期间成本的性质。 不论哪种格式,都能够反映“贡献边际”这个中间指标。 不论哪种格式,计算出来的当期营业利润数额相同。,36,(3)从表35中,可以看出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 两种成

12、本法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相同。 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被全额计入当期的利润表,但在计入两种利润表的位置和补偿的途径方面存在形式上的区别。 两种成本法的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不同。如贡献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贡献边际”;传统式利润表的中间指标是“营业毛利”指标。这两个指标的意义和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37,例35两种成本法多期营业利润的比较,已知:乙企业从投产迄今连续10年的有关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6所示。该企业存货成本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要求: (1)分别编制各年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和传统式利润表。 (2)据此分析产销量与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13、38,解: (1)根据相关资料两种成本法编制的利润表如表37所示。 (2)根据相关资料编制的综合分析表如表38所示。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两个问题:第一,即使前后期成本水平、价格和存货计价方法等都不变,两种成本法出现不为零的营业利润差异也只有可能性,而没有必然性;第二,产销平衡关系与分期营业利润差异的性质之间的联系似乎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有规律。,39,六、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能揭示外界公认的成 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关系,按该法提供的 成本信息有助于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能刺激增产 的积极性。,40,所提供的信息用途不同,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科学反映成本与业务量 之间、利润

14、与销售量之间有关量的变化规律的信 息,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强化预测、决策、计 划、控制和业绩考核等职能,促进以销定产,减 少或避免因盲目生产而带来的损失。 当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时,营业利润额应该 直接与销售量的多少挂钩。 【例36】【例37】,41,【例36】利用变动成本法销售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的规律,直接判断某期利润水平,已知:仍按例35中的资料及结果,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第十一期的销量为5 000件(不论该期产量是多少)。 要求:根据表38的资料,判断该期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不用计算),并说明理由。 解:根据资料,可以断定第十一期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为34 400万元,因为该期的销售量

15、等于第六期,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也等于第六期。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指标与产销量之间缺乏这种规律性联系。,42,如在表38上可以看出,同样是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前后期产量不变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有增有减,如第一与第二期;当任意两期销售量相同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也可能不相同,如第四与第十期、第五与第九期。,43,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有时在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会出现以下奇怪的现象,即: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比上期减少;当某期销售量比上期减少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比上期增加;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当

16、某期销售量最高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可能不是最高;而当某期销售量最低时,该期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也可能不是最低;当前后期产量与销量都不变时,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却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指标往往难于被管理者理解,不便于正确地决策。,44,【例37】完全成本法的销售量与营业利润之间缺乏规律性联系,已知:仍按例35中的表36资料及结果,假定第七期和第十一期的产销量均为5 000件,各期生产成本为60 000万元,营业费用合计为5 600万元,其他条件均不变。 要求:按完全成本法计算这两期的营业利润,并与第六期进行比较。,45,解: 第七期的期末存货量1 000+5 0005 0001 000(件) 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初存货成本 12(万元件) 第七期的营业利润205 000- (121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