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96127140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拉萨片八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拉萨片区高中八校期末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小25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

2、析】材料“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家庭手工业的状况,但没有反映出规模的扩大,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济政策,故D项排除。2.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 西周B. 春秋战国C. 唐朝D. 宋朝【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因此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3.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材料反映了我

3、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不算工本”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的信息;C项,家庭手工业是面向家庭而非面向市场,排除。4.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花瓷的出现要

4、早于青瓷、白瓷。B. 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 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 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青花瓷产生于元朝,而青瓷出现于东汉时期,白瓷出现于北朝,至唐已有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因此青花瓷的出现迟于青瓷、白瓷,故A说法错误,B、C、D正确,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手工业青花瓷【名师点睛】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题方

5、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

6、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6.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

7、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 商帮主要从事长途贩运B. 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C. 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徽商黄崇德将经商资本投资田地的史实说明当时抑商政策松动的状况下商人受到传统重农意识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未体现商帮长途贸易的情形,排除。B项,黄崇德获政府许可经营食盐贸易,不代表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排除。D项,材料现象反映了以农为本的传统意识,无法得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结论,排除。7.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

8、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B. 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 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 积极贯彻重农政策【答案】D【解析】兴修水利、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意在强调明清是积极贯彻重农政策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清时期是古代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是谈不上较为完备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是重视水利工程但水利工程事业还不能说成发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直实施而非空前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强调了明清时期积极贯彻重农政策。8.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

9、桑”才是“治国、平天下”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 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B. 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C. 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答案】A【解析】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选A;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故选B;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故C错误; 西方入侵并没有明确表述,故D错误。9.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

10、班牙占有。但是到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被世人讥讽为“黄金漏斗”。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B. 金银未转变为原始资本积累C. 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 日益崛起荷兰商业资本的挑战【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获得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但是由于自身工商业的落后、连年战争而导致获得的白银和黄金大量外流,最终没有转化为工商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也没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A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10.在较长时期内,史学家的视野只局限于本国或某一城市,且主要集中在政

11、治军事问题上。新航路开辟后,人们开始以整体的思想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包括它的现实和历史。这表明新航路开辟A. 锤炼了欧洲人冒险的精神B. 强化了欧洲的中心地位C. 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D. 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人们开始以整体的思想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包括它的现实和历史,这表明了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为一体,从而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C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人冒险的精神,排除A;材料是说认识整个世界,并不是强化欧洲的中心地位,排除B;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11.“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

12、抖的老板们”这首法国诗歌反映的是A. 攻占巴士底狱B. 人权宣言颁布C. 法兰西第一帝国诞生D. 巴黎公社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自由的巴黎,它给法兰西作出榜样,尊劳动为至高无上的主人来支配发抖的老板们”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精神,无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与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的性质相符,故D正确。 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斗争的表现,故A B错误。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拿破仑建立的君主制国家,和尊重劳动、支配资产阶级无关,故C错误。12.“国内阶级力量发生巨大变化,临时政府的支柱军队陷于瓦解,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一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

13、起义形势开始成熟。”这段描述应为下列哪一事件的背景A. 辛亥革命B. 巴黎公社运动C. 二月革命D. 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广大士兵不再相信政府”、“转向布尔什维克一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是俄国“七月事件”后的状况,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形势开始成熟,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明显错误,与“布尔什维克党”不符,排除;B项明显错误,与“布尔什维克党”不符,排除;C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之后,才出现两

14、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月革命背景13.1848年,大约有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列火车中有118列出入于该城的7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15英里方圆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B. 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C. 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D. 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大量规模化聚集,工厂布局及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使交通向城中心汇集,波士顿的交通布局反映工业革命后的城市

15、工业迅速发展状况,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为美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而非原因,故排除。B项,火车运输有利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因此B项为题干的现象的有利影响,故排除。C项,题干现象是工业化的结果,并非第三产业,故排除。14.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D. 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答案】C【解析】“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从中可以分析出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故C项正确;A项符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排除;B项符合“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故D项排除。15.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