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25145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死蜱的风险评估讲义.ppt(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报人: 邵雁、谈珊珊、田璐、王红梅,毒死蜱的风险评估,$,危害识别,危害特性,暴露评估,风险描述,危害识别,案例描述,2006年5月12日,新罗区西陂镇园田塘村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确定是一起由毒死蜱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 1.1 发生经过5月12日中午园田塘小学6名学生在朱某清汤粉店食用米饭和空心菜,当日中午1点左右,首例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至2点半,6名学生相继出现上述症状。未进食空心菜的其他9名顾客均未发病。发病学生于下午4时送龙岩市一医院抢救,经洗胃、阿托品等治疗,15日上午病

2、人痊愈出院。,1.2 现场调查朱某清汤粉店为农村小吃店,加工场所简陋,仅有水池一个,洗菜、洗碗和洗工用具均在同一水池。该店未取得卫生许可证,2名从业人员未经健康体检及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上岗。12日进餐的空心菜未用流水冲洗,仅简单清洗。 1.3 菜地调查空心菜为外地菜农种植,本次采摘的空心菜与三叶青种植在同一坵田,空心菜位于三叶青的下风向。在5月9日有对三叶青喷洒毒死蜱农药。,2实验室检测: 采集清汤粉店剩余的空心菜、菜地的空心菜及三叶青、患者呕吐物及洗胃液,经检测除洗胃液外有机磷均呈强阳性。经市一医院抽取6名患者的血清检验,胆碱脂酶测定值分别为3391.0U/L、4207.9U/L、5437.3

3、U/L、4294.5U/L、4839.7U/L和5760.6U/L,均不同程度低于参考范围5859.013060.0U/L。,毒死蜱是白色颗粒状的中等毒性杀虫剂。是一种具有中等毒性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熏 蒸作用,能较好的防治多种作物的地上和地下害虫。是取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理想品种之一 。,毒死蜱又称氯蜱硫磷 ,通用名为乐斯本 分子式:C9H11C13NO3PS 分子量:350.5 理化性质:原药为白色颗粒状结晶,室温 下稳定,有硫醇臭味,密度1.399(43.5),熔点41.543.5,蒸气压为 2.5mPa(25),水中溶解度为 1.2mg/L,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毒死蜱结构

4、式,毒理学研究显示: 毒死蜱可经呼吸道、皮肤吸收,主要分布于肝脏、肾脏、脾脏等血流量较高的器官。大多数以原形和代谢物经尿排出,少量通过粪便排泄。急性毒死蜱中毒可引起头痛、多汗、恶心、呕吐、头晕眼花、呼吸困难、心率减慢等症状。长期或反复接触毒死蜱可引起麻木、刺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高剂量可导致昏迷死亡。,毒死蜱毒性作用,低毒高效 抑制胆碱酯酶并阻断植物光合作用 对多系统有毒性作用 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毒性作用值得研究,毒死蜱的神经毒性,研究证据,RAUH等对254名出生前接触毒死蜱的儿童进行瞻性研究表明,接触高剂量毒死蜱的3岁儿童贝莱精神运动指数及贝莱智力测试得分均低于低剂量组,提示毒死蜱对儿童神

5、经系统的发育存在威胁。 RICHARDSON等研究显示用毒死蜱处理母鸡,直至60天时仍不能达到可引发迟发性神经病的中毒阈值,但与其它一直胆碱酯酶的药物联用时,神经毒性明显增强。,临床病例分析,危害特性,毒理学研究,朱金文等(2006)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毒死蜱对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毒死蜱对 25 龄家蚕幼虫的摄入 LC50值(48 h,25)分别为 1.11、1.73、3.48 与4.12 mg/L 胡秀卿等(2004)测定了毒死蜱对蚯蚓 7 d LD50值为 89.25mg/L,认为毒死蜱对蚯蚓表现为低毒。,毒理学研究,近来研究发现,毒死蜱特别是亚中毒阈剂量毒死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具

6、有毒性作用。 Nostrant 研究发现,10 mg/kg 染毒雄性大鼠不出现动作行为效应但大脑酞胆碱酷酶活力抑制达 40%;染毒 30 mg/kg 可减少自主行为,其它行为能力受损,大脑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抑制达70%。,毒理学研究,毒死蜱可以通过作用干脑干中的类胆碱能突触可以调控血压(Ronsey,1997)。10 和 25 mg/kg 剂量的毒死蜱 2 h 后能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升高 1520 mmHg,40 h 时内脉压升高 24 mmHg。心率虽在 10 mg/kg 时无显著变化,但在 25 mg/kg 时轻微减少(Christopher and Beth,2000;Cordon

7、and Rowsey,2000)。,毒理学研究,Whitney分别以 2 mg/kg 和 11 mg/kg 皮下剂量染毒 1 日龄和 69 日龄仔鼠,结果发现,毒死蜱在无明显毒性效应或代谢物产生的作用下,可对大脑发育或功能产生影响,低剂量引起 DNA 和蛋白质合成特异性抑制,长期或重复给予亚毒性剂量可对细胞神经轴突产生影响,甚至引起行为改变(Whiteney et al.,1995)。,毒死蜱对鲤鱼毒理作用,实验目的: 毒死蜱暴露情况对鲤鱼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酶学指标、抗氧化功能)等指标的检测,探讨其可能的毒理学机制 受试动物:鲤鱼,实验设计,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实验

8、方法,预试验方法 在95*45*50 cm的玻璃水族箱中,盛放100 L试液,设7个试验浓度组,不更换试液,每个浓度放入10尾鱼,连续实验96 h,筛选24 h100死亡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浓度(96 hLC0)。,实验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每24 h更换一次药液,根据预试验中所得的24 h 100死亡浓度(24 h LCl00)和96 h无死亡浓度(96 h LC0),在此浓度期间设置5个质量浓度梯度,每个浓度梯度设3次重复,并设一个对照组,每个质量浓度放鱼10尾,记录各质量浓度组的24 h、48 h、72 h、96 h的死亡数。,实验方法,暴

9、露试验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所测的毒死蜱LC50值,取其LC50值的1/5LC50、1/50 LC50、1/500 LC50依次分做为高、中、低三个浓度组,每个处理组设一平行,每组中投鱼26尾。在第40 d时分别从各处理组取部分鱼用于试验指标的检测。 各处理组剩下的鱼用于恢复试验。,实验方法,恢复试验 恢复试验期为20 d,从暴露试验结束开始每隔2 d全部换水一次,所用试验水要求同暴露试验。,实验结果,预试验结果: 毒死蜱处理后鲤鱼24h LC100和96h LC0分别为3和0.05mgL,实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中鲤鱼苗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呼吸减弱,肌肉颤搐、机

10、能亢进、麻痹、鱼体弯曲、失去平衡翻肚且倒挂于水中的神经中毒现象。,毒死蜱对鲤鱼的半数致死浓度: 96h LC50=0.582, 安全度: 96h LC50*0.1=0.058;,实验结果,亚慢性实验临床中毒症状观察 在暴露实验期间: 所有低剂量组鱼游泳行为、采食情况以及对环境反应的速度无明显变化; 所有中剂量组鱼在暴露后期表现为采食量有所下降,行为方面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所有高剂量组鱼在染毒前20 d其采食情况及行为反应无明显异常,此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鱼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其游动速度逐步减慢和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实验结果,在恢复实验期间: 所有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鱼的一切表现均正常;

11、中剂量组鱼在恢复后期表现为主动采食,采食情况有所好转; 所有高剂量组鱼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其中毒症状相对于暴露末期在程度上有所减轻,但相对于正常鱼而言其中毒症状仍是很明显。,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脏显微结构观察 对照组鲤鱼肝的细胞质均匀,细胞核呈规则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肝细胞索相互交错。 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 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毒死蜱处理组的肝细胞均表现轻度的疏松化;高浓度的毒死蜱组部分肝细胞发生肿大,细胞质中出现空泡,少数细胞核变形。,按常规法取材,固定,制片、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照相记录结果。,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 d),毒死蜱低剂量组肝组织,少数肝细胞发生水肿,间质细

12、胞轻度增多;毒死蜱高剂量组肝组织,肝细胞发生肿大,暴露期相比病变有所减轻。,对照组(*400),40d高剂量组(*400),60d高剂量组(*400),40d低剂量组(*400),60d低剂量组(*4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显微结构观察 对照组鲤鱼脑的结构正常,海马区可见椎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小脑可见浦肯野氏和颗粒细胞,细胞界限清晰;,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 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的毒死蜱组脑海马区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病变;高剂量毒死蜱组脑海马区椎体细胞萎缩,模糊不清,神经毡疏松,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 d),所有处理组脑部海马区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病变;,对照组海马区(*400),4

13、0d低剂量海马区(*400),40d高剂量海马区(*400),60d高剂量海马区(*4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肾显微结构观察 对照组鱼的肾脏结构充实,肾小管上皮细胞、被膜和管腔结构完整。,在露实验末期(第40 d),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毒死蜱处理组的肾组织结构基本正常;高浓度毒死蜱组肾组织,可见间质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小管之间距离增宽,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 d),低剂量的毒死蜱处理组,间质细胞轻度增多。高浓度毒死蜱组,间质细胞轻度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对照组肾脏(*400),60d低剂量组(*400),60d高剂量组(*400),40d低剂量组(*400),40d高剂量组(

14、*4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肝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对照组肝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结构完整,基质电子密度均匀;内质网排列整齐,表面附着大量核糖体:细胞核圆形,核仁清晰,核质均匀;核膜清晰、完整,按常规方法固定、制片、染色后,在H765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并记录观察结果。,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 d),毒死蜱低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较小,可见胞浆内游离核糖体增加,个别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核质深染;高剂量组肝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改变,可见胞浆内溶酶体数量增加,细胞核变形,核仁轻度溶解,细胞线粒体轻微肿胀,在恢复实验

15、末期(第60 d),毒死蜱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暴露实验末期,对照组肝脏(*15000),60d高剂量(*12000),40d低剂量(*12000),40d高剂量(*15000),60d低剂量(*80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脑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对照组鲤鱼脑神经元细胞结构清晰,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形态正常,树突外伸,无排列紊乱。,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 d),毒死蜱低剂量组对突触数密度、线粒体面数密度及突触后膜厚度无明显影响;高剂量组部分神经细胞肿胀、胶质细胞电子密度增加,核内染色质边集、胞质内细胞器明显较少,在恢复实验末期(第60 d),高剂量脑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病变在暴露实验

16、末期基础上有所减轻,对照组脑(*12000),60d低剂量(*8000),60d高剂量(*8000),40低剂量(*8000),40d高剂量组(*8000),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肾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胞 质内充满大量线粒体。,在暴露实验末期(第40 d),毒死蜱低剂量组个别细胞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核内染色质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核质深染;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脊断裂,可见小管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对照组肾脏(*8000),40d低剂量(*8000),40d高剂量(*8000),60d高剂量(*8000),60d低剂量(*8000),实验总结,毒死蜱在体内的转化主要分两个过程,氧化一般使毒性增强,而其分解产物毒性则降低。 此外,有机磷农药还可在体内进行还原反应和结合反应。有机磷农药具有比较容易水解的特性,易于分解排泄,主要是随尿排泄,少量随粪便和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