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6125114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比的认识 |北师大版(2014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宝鸡市扶风县午井镇中心小学 王少波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学习卡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出示课件)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张漂亮的小女孩

2、的图片,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2、现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变成B、C、D、E.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二)互动解疑1、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3、汇报交流,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4、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1.5。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图形B、C、D、E.这四幅图的长宽

3、之间的关系。(长宽的商分别为多少) 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6、 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7、 回顾小结:“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师:长和宽都是表示长度,刚才我们把长和宽这两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8、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名称(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9、(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思考:下面这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想一想:要比谁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

4、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220(千米)453=45:3=15(千米)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让学生明白: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巩固理解比的意义。10、出示“比价格”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填表。11、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以最快的速度汇报你填写的结果?这个问题中你找到比吗?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你能模仿前面两个例子那样说说其中两个量的比的关系吗?学生不难说出: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12、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比速度、比价格两个例子

5、我们看到: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速度就是它们的比值;总价和数量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单价就是它们的比值。(板书:不同类的量)13、比还有一种书写形式,想知道吗?(示范书写比“6:4”书写的顺序),然后让学生把其余三个比的分数形式书空与老师同时完成,此时让学生区分分数形式比与分数的区别。14、我们在做除法计算时,除数能不能为0?那在比的前项或后项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学生就会脱口而出了。15、请你思考:如果相除的两个数一个是a,一个b,能把上面的关系用等式写出来吗?学生很容易得出:a/baba:b(b0) (三)启思导疑1、比的意义:在解决以上

6、问题时,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两个数相除,我们又用什么来表示呢?像646:4,8128:12等这样的,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揭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认识比号你知道比的符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史料:17世纪,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认为,因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所以比号与除号有一种亲缘关系,而比号与除号又不能共用,所以就把“”中的小横线去掉,于是“”就成为了现在比号。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1)比中的各部分叫什么呢? (2)结合板书,认识各比的各部分并求出各比的比值。 4、讨论交流:求比值的方法 5.、讨论交流: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四)实践运用1、其实呀,我们

7、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找到比呢?把你找到的告诉小组的同学。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反馈交流。(出示课件中关于生活中常见的比) 2、你能联系说说“1:4”的含义吗?3、小小审判官: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的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比是1:173。小强说得对吗?4、介绍小知识: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五)总结评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