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24815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讲义.ppt(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目录,公司治理在本质上是关于企业产权制度的设计和优化,尤其在理解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权益保护时,特别需要基于产权视角的分析,所以,本章首先介绍了产权理论的相关知识; 随后第二节,一方面认识股权的本质属性及其提供的治理含义,另一方面讨论不同的股东、不同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定位带来何种不同的要求; 在这些知识的铺垫下,第三节专门分析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存在的客观性、发生的条件和结构,以及针对性的治理策略组合; 最后,概述了股东大会制度的运行制度和表决制度,毕竟股东大会是股东间博弈的“主战场”。,4.1 理论基础:产权理论 4.1.1 产权

2、的内涵 4.1.2 科斯定理与公司治理 4.1.3 剩余控制权 4.2 股权与股权结构 4.2.1 股东与股权 4.2.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4.3 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 4.3.1 控制股东与剥夺 4.3.2 掏空的诱发条件与诱发结构 4.3.3 解决剥夺问题的策略组合 4.4 股东大会制度 4.4.1 股东大会及其运行制度 4.4.2 股东大会表决制度,引导案例,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 截至股权分置改革前的2004年底,非流通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

3、国有股份占非流通股份的74%,占总股本的47%。 股权分置把上市公司变成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体,而不是利益共同体;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不可能形成有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科学考核标准和有效激励机制。,股权分置是理解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与股东保护的绝好案例。请试着回答两个问题: 股权分置为何造成同股不同权?如果用本章的关键词“剥夺”,你对股权分置有何评价? 股权分置改革后,就实现了同股同权吗?会不会产生新的公司治理问题?,【别了,股权分置!】,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从人对某物品所拥有的权力的角度理解产权,是产权概念中最直接、最易理解、最常用的概念。 阿尔

4、钦把产权定义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柯武刚和史满飞认为“产权为个人和组织的一组受保护的权利,它们使所有者能通过收购、使用、抵押和转让资产的方式持有或处置某些资产,并占有在这些资产的运用中所产生的效益。当然,这也包括负收益亏损。因此,产权决定着财产运用上的责任和受益”。,一、产权的定义, 人与物的关系的视角,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这类定义都强调产权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产权是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社会强制所规定和保护、限制的人对物的权利; 第二,产权是一种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当产权主体依据成本一收益分析从事

5、选择活动时,产权概念就与资源配置问题乃至市场机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产权是一组权利束。在平乔维奇的框架里,产权包括所有权、邻接权、用益权、使用权、抵押权。其中,所有权可以认为是狭义上的产权概念,而它也是一组权利束,包括使用权、用益权、处分权、转让权。,一、产权的定义, 人与物的关系的视角,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在本书中,我们将产权束简化为四种: 占有权对物的排他性的绝对支配权,是行使和处理其他权利的前提; 使用权对物的使用的支配权; 收益权对物的使用成果的获取权; 处置权对物的变换主体或改变物的本身形式与性质的支配权。,一、产权的定义, 人与物的关系的视角,

6、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小贴士,民法学下的 产权束,产权范畴里,外延最大的是财产权。财产权作为“种概念”,下面包括物权和债权两个“属概念”。 物权是财产权利的静态规则,又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 自物权,亦称所有权,是一切财产权利的基础和核心,是最充分最完整的物权。所有权是所有者独享的权利,所有者以外世上其他的人,都须尽不侵犯其所有权的义务。所以所有权也被认为是一种“绝对权利”。所有权取得的途径,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他物权,是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的权利。他物权又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特别需要注

7、意,法人财产权不是所有权或自物权,而是一种用益物权属于他物权。,法人财产权 的产权属性,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如果把产权简单定义为财产权,那么这个定义的简单漏洞是缺少了权利的主体,将这个主体加上,产权就是人的财产权利。于是,可以发现产权是人权的一种。 如果把这个“产”的范围从财产扩大为人的身体、知识技能、社会关系,进而生存权、工作权、政治权也可以放在产权的概念下。 所以,大量的文献提到“把人权和产权割裂开来是错误的”,“在产权与人权之间作出区分是荒诞的”。,一、产权的定义, 人本身的视角,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本讲义并不打算把从人

8、权的广义的角度去讨论产权,仍然是围绕财产权这个主题,只是强调产权具有人权的基本属性。 但是,绝不能将产权混同于拥有的物品,产权并非物质对象,而是一些在社会中受到尊重的权利和义务。在这些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良好保护的地方,才会存在经济自由和社会平等。 在对公司治理问题研究中,将产权与人权联系在一起是有益的,有利于理解保护股东权利的意义所在。产权与人权一样都是在反对特权的过程中实现的,而特权是指可以剥夺他人人权的一种社会权利。因而,在公司制度下保护股东就是保护股权,就是治理大股东的剥夺和经理的侵占。,一、产权的定义, 人本身的视角,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一方面,产权具

9、有人权的属性,但另一方面,显然在鲁滨逊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一、产权的定义, 人与人关系的视角,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人与物的存在是必须的,产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有形或无形的物品。但是产权不是一种物品,不是物质活动,而是抽象的社会关系。 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对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 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由于稀缺物品存在而引起的、与其使用相关的关系。,一、产权的定义, 人与人关系的视角,4.1 理

10、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产权就是人们对于某一物品,谁可以做什么,谁不可以做什么的社会契约。这个社会契约存在后,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就可以预期别人的行为空间,也知道自己的行为选择。进而,就可以理性地在收益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投资和生产。 所以,任何物品的价值由与之相关的产权决定。附于该物品上的产权是完整的,该物品才有价值。 在公司制度中也是如此,如果股东的权利得不到保护,公司的价值将一落千丈,这正是公司治理的意义所在。而从产权是规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的视角看,公司治理就是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产权契约的构建和运行活动。,一、产权的定义, 人与人关系的视角,4.1 理论基础: 产

11、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当一个人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和处置某项物品,而其他人没有这种权利时,这个人就拥有了私有产权。 其中的“其他人没有这种权利”是私有产权概念的核心。私有产权的重点不在于拥有者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他也不能“为所欲为”,因为产权使用中的受限性是产权的社会规范特征的应有之意。私有产权的重点是拥有产权者可以阻止其他人以他未同意的方式使用该物品; 私有产权也不意味着某种物品的完整产权必须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只要每个人拥有的权利不同,并且一个人权利的行使不会影响其他人权利的行使,那么每个人拥有的权利都是私有产权。,二、产权的类型, 私有产权,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

12、1 产权的内涵,如果一个人以某种方式使用一种物品的权利被其他人或者群体共同拥有,每个人在行使权力时不受他人限制,这个人拥有的是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物品被消费时,不可能将每个消费者孤立开来,不可能毫无代价地监督和排斥他人的消费,于是出现了权利和义务上的不对称困境,这种不对称就会造成经济外部性及引发“搭便车问题”和“公共绿地的悲剧”。,二、产权的类型, 共有产权,经济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导致支付或获偿等经济交换活动。即当一个人没有全部承担其行动引起的成本或收益时,或者说,有人承担了他人的行动引起的成本或收益时,就存在经济外部性。,小贴士,经济 外部性

13、,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虽然某物上的产权由多数人共同拥有,但是集体产权不同于共有产权是,权力的行使需要这个集体共同做出决定。 出于效率效益原则,对于集体产权物品,也不一定每一次都要通过集体决策,常常可以设计出这样一种机制:首先通过集体决策选举出一个管理者(或管理团队),并赋予其一定的自由裁断权。然后,在这个权利框架内,管理者决定集体物品的使用、处置。同时,接受来自集体的决策命令,但也有权拒绝本属于自己授权范畴内的决策和来自集体成员个人的未授权决策。 这种机制下的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具有私有产权的性质。而这种机制,也就是公司制中的经理制度、董事会制度的运行机制。,

14、二、产权的类型, 集体产权,案例,早期,共同拥有放牧草地的习俗得以延续,是因为打破它没有价值。 但是到了“圈地运动”之前,羊毛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养羊,更多地养羊,变得有利可图。可是,这会造成什么呢? “公共绿地的悲剧”发生了,草地被过度放牧。 公有地制度的存在限制了养羊业的发展,私有化是突破困境的出路。 暴力的“圈地运动”让农民流离失所,被称为“羊吃人”。但是,英国在“羊吃人”的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早期,发生“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农民被强占的是公有土地。圈地运动的法律依据,来自公有地围圈法。 可见,圈地运动的本质是“私有化”,是把公有的土地私有化。

15、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私有化呢?,【 “羊吃人”的产权分析 】,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私有产权的决定性属性是排他性。 排他性意味着一件财物的拥有者有权不让他人占有该财物,有权禁止他人擅自使用、处置该财物,并有权自己占有该财物所产生的效益,当然也要承担该物品所发生费用。 排他性说明所谓的某人的私产,不仅是此人拥有什么,关键是别人不拥有什么。,三、私有产权的属性及其价值, 排他性,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是排他性的存在,让私有财物变得有价值。 只有当他人不能分享私产的效益和成本时,经济外部性问题才能被杜绝,所有者才会变成精于算计的经济主

16、体,才会将其应用到最优价值的地方。 排他性实现了产权的不受侵犯,保证了产权的价值,也保证了财物的价值。 正如德姆塞茨所说,“当交易在市场上结束时,被交换的不仅仅是实体商品或服务,还有附着于其上的所有权,而正是这组所有权的价值决定了被交换的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 所以,排他性是所有者自主权的前提条件,也是使私有产权得以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三、私有产权的属性及其价值, 排他性,4.1 理论基础: 产权理论,4.1.1 产权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排他成本的存在,排他性常常不彻底的。 人们的财物被放在一起合作使用时,界定每一财物所贡献的效益和消耗的成本,是排他成本的一部分; 在社会规范下人们的权利会相互制约,各自排他性产权边界的划分,也会发生排他成本;防止他人直接的强占、盗取、蒙骗等行为,也要付出排他成本。 于是,排他成本就成为衡量产权制度的重要指标。在坏的制度下,人们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极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