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24165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教材.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式肉制品创新与实践,北京鸿宝食品原料贸易公司 曹文新 2014-3,目 录,一、国内肉制品行业现状 二、中式肉制品产品特点 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 四、中式肉制品创新实例 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一、中式肉制品行业现状,(一)、国内肉制品行业整体状况 肉制品加工行业整体都面临着各种压力, 包括:竞争对手压低利润引发的低价潮,用 工荒带来的人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供应不足 引发的价格频频波动等。肉制品加工业从上 个世纪80年代兴起后至今,在各种压力的作用下, 整体利润空间逐年下滑。,一、国内肉制品行业现状,1. 整个肉制品行业目前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机械化程度低,很多都是纯人工完成,虽然也有很

2、先进的一体化生产线,但是在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投入运营,各个生产工序仍然需要大量的操作人员。并且从事肉制品加工行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整体的管理水平不高,也就导致很多企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不强。,一、国内肉制品现状,虽然为了认证组建了化验分析部门,也聘请了品控人员,分析人员,但真正能在日常的生产加工中起到实际监管监督作用的并不多。甚至从企业决策者内心深处对于品控和化验质检都没有十分重视。这就导致市场上的产品品质普遍偏低。低档产品充斥着整个市场,利润低下,而最终产品质量会越来越差。加上竞争压力导致产品成本不断压低,甚至不惜放弃原材料的质量关

3、,只为低价赢得竞争。,一、国内肉制品现状,2. 市场竞争激烈,平均利润下降:一般企业在高速发展时期都会迅速的扩建企业的规模,购进大量的设备,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市场需求不能够,造成产能过剩,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间接成本,而企业为了降低固定成本分摊,不得不加大生产量,并且通过降低产品的利润率,来追求产量满负荷,从而降低产品间接成本。而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竞争对手效仿,久而久之使得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逐年降低。,一、国内肉制品现状,3.整体创新意识不强 西式肉制品技术由于源自国外,因此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一些。对这些年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而中式产品因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加之各企业之间对于产品的保密性,

4、使得整个行业没有向前发展得推动力。,一、国内肉制品现状,(二)、中式肉制品现状 中式肉制品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肉制品,具有很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因其色、香、味、形各具特色,而深受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一、国内肉制品现状,目前中式传制品的生产大多数企业尚未完全脱离手工作坊式加工,工艺采用口传身授的经验理论方式,根本谈不上工艺配方标准化,因此产品风味、口感等控制基本依赖经验评定,不同批次产品风味差别大,风味无法准确的控制,因此严重制约了中式传统肉制品的发展。,一、国内肉制品现状,目前,仅名优传统肉食品就有500多种,而且新产品还在不断涌现。主要可以分为腌腊制品(如咸

5、肉、酱肉、腊肉)、酱卤肉制品、熏烤肉制品(包括烟熏制品、明烤和暗烤制品)、干制品(如肉干、肉松、肉脯)、油炸制品、灌肠制品(以香肠、肠肚为主)和中式火腿(如金华、如皋、宣威火腿等)。其中消费量最大的也是最常见的当属其中的酱卤肉制品。,二、中式肉制品产品特点,肉制品,二、中式肉制品产品特点,(一)、中式肉制品的特点 1制品生熟兼备。 腌腊制品(咸肉、腊肉、板鸭)、火腿制品(金华火腿等),一般是生肉制品,消费者购回后需经熟加工才能食用;其它一般都是熟肉制品,如烧鸡、烤鸭、肉松、肉干等。 2. 加热介质各异。 酱卤肉制品加热介质:水; 油炸肉制品加热介质:食用油; 烧烤肉制品加热介质:高温空气; 也

6、有用高温固体作为加热介质的,如:常熟叫花鸡等。,二、国内肉制品产品特点,3口感迥然不同 酱卤肉类酥而不烂,肥而不腻; 烧烤制品外皮松脆,肉质细嫩; 肉松制品入口自溶。 4. 香料名目繁多 除一般常用的香辛料外,还用了许多中草药,如砂仁、丁香、白 芷等,因而制品风味独特,且有健脾胃、助消化、活血、提神等保健功能。 5风味五花八门 五香、咖哩、麻辣、香辣、酱香等许多风味品种。,二、中式肉制品产品特点,(二)、中式产品的风味分类 1 .基础风味 按不同食材的香气特征分: 牛肉、鸡肉、猪肉、鸭肉、羊肉、海鲜、水产、其他(兔肉、鹅肉等),共8类。 2.特色风味 添加特色原材料: 咸味类:花椒、辣椒、野山

7、椒、酱类、豆豉、葱、蒜、咖喱等 甜味类:蘑菇、番茄、玉米、海苔、沙拉、芝麻、茶香等,二、中式肉制品产品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几种风味 1)腌腊风味包括腊肠和腊肉等腌腊风味,不带熏香特征; 2)烟熏风味包括带有熏香的熏肉、熏火腿、熏肠等风味; 3)豉香风味包括各种豆豉特色风味; 4)沙爹风味包括两种:一种是正宗沙爹风味,辛辣味突出,咸中略带 甜;另一种是广东、福建一带演变而来的沙茶风味,复合鲜咸味,轻度甜辣。,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一)、传统肉制品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相关的前沿技术 传统酱卤肉制品风味及色泽的调控技术与固化技术 通过综合感观评价、电子鼻检测、气相色谱法对产品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色差

8、分析以及特殊吸光值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完成卤肉制品数字化认知;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初步建立起传统卤肉制品风味、色泽评价体系,该体系可广泛应用于传统卤肉制品风味色泽品质的评判;,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根据传统卤肉制品风味、色泽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确定最优生产工艺,实现工艺与配方补缺相结合的风味及色泽的调控和固化技术,指导标准化生产。,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电子鼻风味检测技术与装置,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二)、中式肉制品创新点探讨 1. 新产品的定义: 新产品是指在结构、性能、材料、技术特征、化学成分等某一方面,比现有产品有重大改进和提高的产品;或是从未有过的创新产品。 而真正的新产品必须是

9、利用国内或国外的新设计进行试制、投产并经鉴定合格的产品。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有推广价值。,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当然,以上对新产品的内涵定义比较苛刻,属于理论上的评定。而实践中产品的创新,不仅包括市场空白产品,也包括现有产品改进,如对竞品仿制和老产品改样式等,不用非得拘泥于形式,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用标准,市场上有消费需求,对企业来说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那么,这个产品就可以定义为新产品。,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2. 肉制品创新的途径 (1)对目标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人口密集程度、消费能力、需求状况及消费现状的考察与前瞻。 (2)对目标市场畅销品种的特点(包括其包装、定量、

10、结构、风味等)、畅销原因进行分析、调研。 (3)注重区域市场的消费习惯,对产品原料、外形、定量、风味等质量的特殊要求。,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4)着重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市场,消费潜力大,消费群体较统一,广泛的口味需求。 (5)根据市场调研分析,确立本企业主次目标产品品种的质量和价格定位。 (6)研制并小批量上市-消费反馈-改进-批量投入市场-消费意见反馈-再次改进-直至趋于完美。,三、中式肉制品创新研究,3. 肉制品创新点: (1). 改变,即改变产品形状、外观颜色、香气和香味。 (2). 增加,即增加尺寸规格、产品档次提升和新的填充物。 (3). 减少,即减少产品中一些不必要的原材料,从

11、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4). 替代,即用其他辅料、填充物、新食材等来替代原配方中某些大宗原材料。 (5). 引入,即采用新的技术、引入新的设备,重新定义现有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难度。,四、中式肉制品创新实例 层层脆,(一)提高档次,现在市场上畅销的中式酱卤制品“层层脆”,它的市场原型为卤猪耳或表面覆一层猪耳中间夹卤碎肉的压耳,“层层脆”的创意为原料全部采用无耳根猪耳卤制,熟后灌入一定量的胶原蛋白溶胶,经过模压定型,引入定量真空包装技术,加贴不干胶商标后上市,使该产品从安全卫生、感观及内在质量等方面提高档次,提高了该类制品的附加值,市场流通范围也从菜市场扩大到商场、超市。 (二)

12、降低档次,层层脆上市后,由于其较高的利润率,流通范围广,消费认可度高,仿制生产企业很多,为提高市场竞销份额,采取的竞争手段包括:增大耳根用量,猪耳表面或夹层添加卤猪皮或增加溶胶成分,从而降低原料成本,降低入市价格。,四、中式肉制品创新实例,(三)改变原料,牛耳、羊耳等原料市场价格低廉,用来做层层脆除风味与猪耳有区别外,其外观形状不变,上市价格也较低,消费者增加了选择范围,企业扩大了原料利用范围。 (四)改变定量,该产品由面市时的一家营销到多家营销,其竞争方式也在制品的不同定量、价格上体现,上市之初的300/袋定量已被淘汰,出现了180/袋、200/袋、250/袋等不同定量的制品。 (五)外型变

13、化,表现在定量改变后,表面积不变或增加,厚度减薄。 (六)风味变化,目前市场上均为酱卤风味,制品因各企业配方不同,风味稍有差别,尚未进行诸如麻辣、香卤等风味的变革。,五、中式肉制品调香调味,北京鸿宝关于中式特色调味技巧 1、鸿宝中华风味心诀: “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是食材运用之道;“无味者使之入,有味者使之出”, “五味调和百味生”可谓调味之道;“物无不堪者,唯在火候,善均五味”乃烹制之道;“食无定味,适口者珍”此即品味之道。而“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师法自然,是味与道的巅峰。,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2、调香调味设计顺序 先确定基

14、础味料(咸、甜、鲜等的平衡),再考虑掩盖异味(原料肉腥膻味、天然海藻胶味、豆腥味),接着设计香辛料特色口感香气风味,继而设计风味强化物的添加,完善背景风味,最后添加香精来调香气口感,画龙点睛,确定主体设计风味。概括而言:铺基础风味,掩不良风味,饰点缀风味,衬背景风味,点核心风味。 3、地域特色风味三要素 地域特色风味设计的最终特色主要由基础味料、天然香辛料和食用香精的添加量、添加比例及使用方法决定。,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4、地域特色风味设计双指标: 调味指标:整体口感咸甜鲜厚滋味的强度、平衡度、丰富度和持久度。 调香指标:整体香气的强度,特色性,饱满度,协调性和持久度。 5、地域特色风味设

15、计出发点 地域特色风味设计六个出发点:原料、工艺、配方、气候、风俗、年龄。,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6、鸿宝地域特色风味设计定律 定律一:最有特色的适口的风味就是最好风味。不适口,不是好风味;没有特色,不是最好风味。 定律二:一个人从孩童时即已熟悉和习惯的风味就是一种好风味。熟悉是因为较长时间处在这种地域饮食社会文化氛围中生活,习惯是因为已经逐渐养成这种地域性的口味嗜好。 这两条定律分别适用于不同饮食文化区域及消费层次的消费者。概括而言,就是“味域共生,自然和谐,适口为珍”。,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定律三:风味落差变化形成差异化特色,将不同味觉元素进行排列变化,和谐呈现出味觉(滋味口感的强度

16、、丰富度、平衡度和持久度)和嗅觉(香气的强度、饱满度、特色性、协调性和持久度)的起伏变化,形成风味落差,呈现产品独有的特色风味。 定律四: 充分弥补、修饰、完善和发扬原料食材的风味特点;成功的设计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主体食材的体验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味道,呈现食物的自然美味。 这两条定律分别适用于调香调味过程中的差异化风味的创新设计。概括而言,就是“变化为美,包容存异,自然本真”。,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2014年主推产品: 1. N2015腊肉香精:本品为纯正的腊肉的腌腊风味,香味持久,天然感强,适合于调配腌腊风味的肉制品(中式腊肠、腊肉等)和小食品的调香调味。 2. N2016牛肉精膏:本品为纯正的卤牛肉的汤汁的风味,口感鲜美,肉感丰富,适用于牛肉风味火腿、香肠,酱卤牛肉、牛肉干、牛、牛肉脯的调香调味。,五、中式肉制品调味技巧,2014年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