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6122566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

2、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晋国韩献子说:“国饶,则民骄佚”(左传成公六年),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这表明当时A. 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B. 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C. 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D. 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国饶,则民骄佚”大意是说国家富饶了,则百姓容易骄纵放肆,“民生厚而德正”大意是说民生富庶则会品德端正,再加上“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可见

3、都看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的作用,故选D;AB不符合题干意思,故排除;C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叙述(评价)出处霍光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劣迹:“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

4、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汉书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辛德勇海昏侯刘贺A. 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B. 刘贺因“狂乱无

5、道”劣迹被废黜C. 刘贺成为霍光宫廷权力争斗的牺牲品D. 刘贺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第一个和第三个材料,由第二个材料的时间汉武帝驾崩后和第一个材料中的“前63年”可知这时已经“独尊儒术”了,所以A是符合史实的,故选A;B只符合第一个材料,而不符合另外两个材料,故排除B;C只符合第二个材料,但是没法从另外两个材料得出,故排除C;由汉书中的“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可以得出D不能被认定,排除。3.唐律规定,校对商贾所使用的度量衡,按照关市令,每年8月到太府寺平校,不在京都长安的商贾,到所在州县官府平校,并打“印署”,然后“听用”。这反映当时唐朝

6、A. 严格抑制商业的发展B. 实现了市场经济法制化C. 强化了对市场的管理D. 并未实现度量衡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按照关市令”“印署”,可知唐朝对商业市场管理的加强,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对商业的管理,并非严格抑制商业的发展,排除A;B夸大了唐朝市场管理的作用,排除;根据“校对商贾所使用的度量衡”,说明唐朝统一了度量衡,D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按照关市令”“印署”分析解答,本题容易错选A,原因在于把对市场的规范管理理解为限制商业发展。4.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

7、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D.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可以看出明太祖在抑制外戚干政,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阻止相权而是阻止外戚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方面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主要是防止后宫干政,而不是体现限制女性人身自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

8、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5.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B. 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 预备立宪取得一定成效D. 革命缺乏政党领导【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预备立宪。义和团运动后,各地群众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反清武装起义接连不断;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抵制革命,展开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的立宪运动,并取得了清廷中央和地方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这些情况,使清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姿态,应付立宪运

9、动,并乘此加强皇权,以便镇压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挽救清朝统治的灭亡。预备立宪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客观上则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了中国政治上的近代化。故选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开始就受到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其基础薄弱是一贯特征,与“革命”一词在1908年使用日趋减少关系不大,故排除A。B项与题干材料中的“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不符,故排除B。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排除D。点睛: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称“筹备立宪”。晚清政府之所以实行

10、预备立宪,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设立议会;三是实行地方自治。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该会议召开地点位于下列哪一区域A. B.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发生在贵州省的遵义;从图中可以分析出,A项是东北,排除;B项是贵州省,符合题意;C项是陕北,排除;D项是福建等地,排除。点睛: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然后分析四幅地图

11、就可以得出答案。7.1941年以后,国统区的经济、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开始陷入困境,1943年以后达到非常严峻的地步,而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垄断却大大加强,这就使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抗战时期国统区的这一状况A. 反映了共产党政治影响力提升B. 导致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C. 反映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下降D. 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表明国民党的威信下降,政治地位在下降,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共产党政治影响力”问题,排除A;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统治迅速崩溃,B错误;人民对国民党统治更加不满,不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排除D。8.难民

12、垦殖是抗战时期救济难民最主要的救济方式,即“寓救济于生产”的举措之一,1942年部分垦荒区域如下表:星区名称垦民人数已垦地亩面积陕西黄龙山垦区35860176959江西安康垦区215139959四川东山垦区6602035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A. 将难民看成了国家的重累 B. 充实了粮食和增强了凝聚力C. 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受到了国人安土重迁的影响【答案】B【解析】1942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深重灾难。国民政府实行难民垦殖的救济难民方式,一方面获得更多的粮食,另一方面难民得到安置,增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凝聚力。故答案为B项。A、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开展国民经济建设

13、运动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前,排除C项。9.在雅典城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职业教师,他们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并收取学费。由此可以推知A. 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 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C. 思想文化繁荣的反映D. 公民民主政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一大批职业教师,他们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并收取学费”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培养公民的素质,D正确;A属于经济表现;B属于思想表现;C属于文化表现。10.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

14、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A. 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B. 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C. 议会中的议员已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D. 工业革命的进行使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让工业资产阶级能获得更多的席位,确保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无产阶级的问题,排除BD;在英国的议会改革之前,议会可能会有议员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其数量

15、是非常少的,不足以通过议会来保障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C项不符题意,排除。11.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A. 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B. 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C. 使史学研究背离了真实性的原则D. 说明冷战源于二战时期各国政策分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可知,材料这一做法与当时美苏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故A正确;材料中苏共中央的做法是针对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它并不是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故B错误;材料中苏共中央的做法并不是为了史学研究,而是与当时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故C错误;由材料的时间并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可以看出,材料这一做法并不是表达了苏联对二战时美国援助的不满,而是和冷战有关,故D错误。【点睛】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