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122492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市七校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期,范冰冰“偷税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娱乐本是针砭时弊的利器、精神层面的欢乐剂,但如今却成为他人牟利的遮羞布,不禁让人感叹:“娱乐至死,悄(qio)无声息!”B. “十一”长假,西湖景区人流攒(cun)动,这个“平文涛”就在西湖边的网红石碑上乱涂乱画,继而又在钱王祠顶风作案,如此行径令人震憾。C. 家风是中华文化的载(zi)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们在现代社会寒耕暑耘,反刍古代中国的传统,又能否在绵长的时间里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态度和正见思维呢?D. 古朴幽静

2、的街巷,依偎(wi)在柔和月色下,显得格外深沉。三五好友们相聚一堂,诵读经典,抚琴赏月,品茗言欢,将这个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而温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那个字音字形辨析能力。字音辨析,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本题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项,“悄无声息”的“悄”应读“qio”;B项“震憾”的“憾”应为“撼

3、”;D项,“依偎”的“偎”应读“wi”。故选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警示我们:只有完善药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药品甚至有害药品登堂入室。B. 次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C. 汉末魏晋,英雄和名士截然不同,但也不乏相通之处。名士们纵然放浪形骸,不拘礼节,英雄们又何尝把礼教和舆论放在眼里?D.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4、对词语(包括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句的陈述对象是“劣质药品甚至有害药品”,对象使用不当。B项,考察:细致深刻地观察。实地观察调查。此句使用第二个义项含义,使用正确。C项,“纵然”表假设,根据语境,该处表已然,应用“固然”。D项,骇人听闻:指发生的事

5、是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结果使人吃惊害怕;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震惊。此处应用“耸人听闻”。故选B。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女工们紧紧抱在一起,是绝望?还是濒临死亡的挣扎?她们能做的只有紧闭双眼,紧咬嘴唇,默默祈祷。B. 曾经的我不谙世事,在莽莽撞撞中虚度了年华,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内涵。C. 人们把爱戴和崇敬,献给这位历经磨难的老人;把鲜花和掌声,献给这位“迟到”的音乐家。王洛宾成了受人敬重的“西部歌王”。D. “诗人固穷”和“诗人高贵”这两种观念都在唐宋时期绵延甚久、影响甚广。【答案】C【解析

6、】【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标点符号使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会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做题时可以用反选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A项,选择问句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应将“绝望”后的问号改为逗号;B项,去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的句号;D项,并列短语作谓语,应用逗号,应将“绵延甚久”后的顿号改为逗号。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以高强度培训、大量做题、提前教育、全民奥数等模式,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技巧,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7、,以此获得家长的认可。B. 杭州西溪湿地是采取以绿地为主题的休闲游览园,走进绿树掩映的景区大门,游客能感受到各色花簇争奇斗艳的生态魅力。C. 站在2018年新高二的门口,回首过往,前瞻远方的灯火,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D. 经过激烈的争论和广泛的公众参与之后,中山岐山公园设计组提出了以产业旧址历史地段的再利用为主旨的设计方案,引发了对设计概念的理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B项,句式杂

8、糅,“杭州西溪湿地是采取以绿地为主题的休闲游览园”句式杂糅,删掉“采取”;C项,否定失当,去掉最后一个“不”;D项,偷换主语,“引发了对设计概念的理解”的应该是“设计方案”,应将“提出了”改为“提出的”。故选A。【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

9、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下图是第19届亚洲运动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答案】杭州亚运会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字母拼写和年份“HangZhou 2022”与“19th Asian Games”届别字样。【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目。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划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徽标题,此题属于徽标类,解答徽标类题,首先要认真观察构图要素,答题时按一定的顺序

10、表述出来即可,不能遗漏要点信息,本题的构图要素是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徽标的下方是主办城市字母拼写和年份“HangZhou 2022”与“19th Asian Games”届别字样。答题时,要注意语言组织的逻辑性,体现“说明性”语言特征,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用斑鸠来规劝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因羞涩而犹豫不决的诗句是“_,_”。(3)雨霖铃中“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

11、来。(4)在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茕茕独立,_。”这两句尽显作者从小孤苦零丁,无依无靠的生活情状,读来感人肺腑。(5)在长亭送别中,作者借助“青山隔送行,_,_”这样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目送张生渐行渐远的身影时怅然若失的心绪。【答案】 (1). (1)于嗟鸠兮 (2). 无食桑葚 (3). (2)千呼万唤始出来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3)执手相看泪眼 (6). 竟无语凝噎 (7).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 形影相吊 (9). (5)疏林不做美 (10). 淡烟暮霭相遮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

12、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于、嗟、鸠、葚、遮、凝噎、僮、做、暮霭、遮蔽。【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

13、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讽喻是这样一种艺术,它所意味的是与它所描绘的不同的某种东西”。这和昆提连所谓“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的描述大致是吻合的。但叔本华不赞成在除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尤其是绘画等造型艺术中使用“讽喻”,因为“讽喻”使人离开“直观的表象而转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抽象的、非直观的、完全外在于艺术的东西上去。”对于诗歌,讽喻是“很可容许的”。诗歌使用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符号,

14、读者必须借助自己的想象才能使其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讽喻就可以发挥积极的功用。“在一首诗的结构中,可能有些概念和抽象的思想是不可缺少的,尽管它们自身直接地全无直观看到的可能,这就要用一个隶属于这个概念的例子使它可以直观地看到。”讽喻就属于这种隶属于某一概念的例子。王国维在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中介绍叔本华的上述观点时,把“比兴”翻译为“讽喻”,他确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意义的等值性,如二者都具有某种譬喻的性质,都呈现出某种“文本与意义的双重结构”。于是,西方的“讽喻”借助中国的“比兴”从客方语言进入主方语言,完成了两种语言之间符号意义的交换。在叔本华的美学里,“讽喻”惟一合理的功用是

15、赋予某种抽象的观念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在讽喻的喻意和喻旨之间,一端是某一抽象和普遍的观念,另一端则是体现这种观念的个别的具体的形象。西方讽喻的“双重结构”主要是由这种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构成的,所以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就依据这种关系来区分象征和讽喻。他指出:象征的特征是“从实际事物的意义开始并向外部的观念和命题发展”,而讽喻则相反,它“从观念开始,然后努力去找到一个具体的意象来表现它”。王国维用“讽喻”的方式来理解“比兴”,认为在某一具体的意象背后必定寓含着某一普遍的观念和情感。在中国古代也有批评家企图把某种物象和它的意义固定下来,构成某种物象类型,但是这类书籍通常为诗人所不屑。在“比兴”中,物象与意义的关系既存在某种规范又是灵活多变的,如施补华便指出:“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三首诗都是借蝉托兴,但所托之意却是判然不同的。而要辨别同一物象背后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则只能通过对诗人特殊的历史语境和人生际遇的细心探求才能有所体察。王国维所理解的“比兴”,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