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6115029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0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九年级( (上上) )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共 23 题,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二部分 题号第一部分 一二三四 第三部分 得分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1-8 题 27 分)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作品中找出两个成语,用 楷体把它正确、美观和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亵渎(xi) 恍若(hung) 教诲(hu) 广袤(mo) B禅师(chn) 惊骇(hi) 宽宥(yu) 游弋(y) C劫掠(ji) 坍塌(dn) 瞥见(pi) 轻觑(q) D汲取(j) 恪守(k) 麾下(hi)

2、 濡养(r) 3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陨落 强聒不舍 心无旁鹜 红装素裹 B愕然 十拿九稳 怒不可遏 形销骨立 C遵循 鸠占雀巢 随机应变 相得益彰 D嬉闹 扭捏作态 言行相顾 一代天娇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断章取义,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把握作品的主旨。 B上海新建的歌剧院,不仅富丽堂皇,而且充满艺术气息。 C干事业要心无旁骛,如果心不在焉,那么最终就会一事无成,空自叹息。 得 分评卷人 D梦想似乎近在咫尺,偏偏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生活多么矛盾啊,而他必须在这 矛盾中寻找平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回到家

3、,她就迫不及待地急着想去洗个脸。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调查,仔细研究,切不可掉以轻心。 C多读多写是正确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D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关注细节造成的。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 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运用意象的典范,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 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 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C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他的绰号是九纹龙。

4、D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分别是善盗的鼓上蚤花荣,善射的小李广时迁, 善行的神行太保戴宗。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_,_,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_、_。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 欣赏一篇好散文,_;朗诵一首好诗歌,_;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 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可 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 A B C D 8让我们一起完成“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7

5、 分) (1)(观点论述)24 岁的陶津津,河北石家庄人,8 年前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最初 他想找份工作却处处碰壁,他说“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就在村里建筑 队一干五六年。“要么不来,要么来了证明给别人看,咱是可以的。”陶津津坚信自己 可以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有人说陶津津是坚强的楷模,也有人说,他这是故作坚强之 态。对此你怎么看?(2 分) (2)(故事链接)下图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请将与图片相关的人物故 事简要叙述出来。字数在 80 字以内。(3 分) _ (3)(撰写对联)读了陶津津的故事,在主题班会上,老师拟写了上联,现请你根据 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2 分) 上联

6、:断臂楷模无畏艰难困苦 下联:_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922 题 43 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6 分)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 10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二)(二)阅读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问题。(10 分) 得 分评卷人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 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代 的话讲,凡做一件事,

7、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 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 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 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 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 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 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作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8、所以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 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 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 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 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 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 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

9、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 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 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 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 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 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 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 理。 11选文第一段中列举了“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3 分)

10、12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什么论证?其目的是什么?(3 分) 1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 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 分)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 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 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 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一个人又

11、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 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 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 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 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如果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 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 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

12、为猫 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蚕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 又说“自古纨绮无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 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 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 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 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质潜能。环境需要听力

13、, 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 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 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 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 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 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 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 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有人说

14、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 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 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 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 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 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 屈服! (选自诗文选粹第九辑) 14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 分) 15请按照“提出

15、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2 分) 16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 分) 17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8第段中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 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3 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14 分) 【甲】世上最温暖的花 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 温馨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不停地忙碌了。记忆 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 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 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 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 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眼前时,那才 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 掉进棉花地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