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纯理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06843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纯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纯理论.ppt(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一国为什么参与国际贸易?贸易的模式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出口和进口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是如何决定的?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国际贸易理论包括:贸易基础的分析和对贸易结果的分析。 对贸易基础的分析也就是解释贸易发生的原因,并且,国 际贸易的基础和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理论也研究贸易基础和模式的动态变化。 对贸易结果的分析集中在生产、消费、价格以及贸易利益等方面。在对贸易利益的分析中,包括对生产者利益、消费者利益、整个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利益变动的分析和对各生产要素收益变动的分析。,第一节: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是18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2、-斯密。 绝对利益学说(绝对技术差异论): 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技术水平的绝对差别;贸易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之上;如果各国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一,绝对利益学说的假定条件 1,生产过程只有一种生产要素-L 2, 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 3,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自由移动。 4,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 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二、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如何衡量“绝对优势”? (1)衡量投入-产出比率,可以用单位劳动产量; (2)生产成本 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

3、单位劳动。,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假设 小麦 布,中国 美国,20 50,100 40,中美两国贸易前后生产、分工和利益分配情况,结论: 参加贸易的原因:两国同种商品价格之间存在差别。 参加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两国应专业化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参加贸易的利益: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加,两国的消费均有增加。,三、绝对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50,布,25,20,15,50,1:1,S0,S1,C1,30,20,小麦,中国,两个端点连线的斜率,是所有生产要素全部用来生产两种商品(小麦和布)的生产组合点的轨迹。,中国出口20单位布换来美国20单位小麦。 S1A-出口 AC1-进

4、口 SC1-国际比价线,A,40,100,1:1,S1,S0,美国,布,小麦,1:2.5,C1,12,20,80,100,A,出口20单位小麦, 换回中国20单位布. 贸易三角:国际比价线与进出口三者围成。,绝对成本理论的局限性:不能解释发达国家与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事实。,第二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一、李嘉图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 比较利益论又称作相对技术差异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

5、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获得“比较利益”。 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比较优势来自于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可以用:,1,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如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2,相对成本-一个产品的单位投入与其他产品的单位投入的比率。 产品A的相对成本,中国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20/60=1/3 美国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60/80=3/4 美国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小麦 布,中国 美国,20 60,60 80,中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假设,中国布的相对劳动生产

6、率 60/20=3 美国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80/60=4/3 中国布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中国专业化生产布,交换,中美两国贸易前后生产、分工和利益分配情况,二、比较利益学说的图形解释,60,布,20,30,10,30,2:1,S0,S1,C1,30,15,小麦,中国,中国出口30单位布换来美国15单位小麦。 S1A-出口 AC1-进口 S1C1-国际比价线,A,40,60,2:1,S1,S0,美国,布,小麦,4/3:1,C1,20,30,45,120,A,出口15单位小麦, 换回中国30单位布.,国际比价确定的原则:要使参加贸易的国家都获得利益,必须将国际比价确定在两个参加

7、贸易国家贸易前的国内比价之间。,任何一方进口的那种商品,国际比价不能高于其国内比价,否则该国宁愿自己生产; 不能按照某一国的国内比价确定国际比价。如上例中按中国的国内比价1单位小麦换3单位的布,则中国布的生产者无利可图,宁愿搞国内贸易。 三、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评价,贡献:1,比较利益理论阐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中获得利益; 2,通过贸易分工使双方获利的程度实际在一定范围之内。,缺陷:劳动生产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因素,忽略了动态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在部门间的转移会引起机会成本的变化。,第三节 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一、机会成本的几种情况,机会成本:在生产两种商品时

8、,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和数量。 如用小麦来衡量的布的机会成本为,从几何概念上讲:机会成本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生产可能性曲线:一国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机会成本在部门生产调整过程中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机会成本不变(李嘉图、斯密):只有一种要素投入且要素的生产率是固定的。如1亩土地可以生产1吨大米或半吨小麦,那么每增加1吨大米的生产就要减少1亩地的小麦生产,所减少的小麦产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机会成本递增新(新古典学派):投入至少两种生产要素,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作用下,为增加某种产品的生产所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在达到某一点

9、以后不断增加。由于生产要素是固定的,该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机会成本递减(当代贸易理论):两种生产的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机会成本不变、递增或递减,相应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形状。,大米,小麦,小麦,大米,小麦,大米,不同机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机会成本,递增机会成本,递减机会成本,二、机会成本递增下的比较利益,1,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要想知道两种产品的确定价格比,就须知道需求条件(社会无差异曲线) 在一个国家或经济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享受标准和消费偏好,很难找到一组能反映每一个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无差异曲线,但可以用一幅反映平均消费效用的或反映

10、大多数人消费观念的无差异曲线图来分析,被称为“社会无差异曲线(CIC)”,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的平均消费偏好,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各种不同的消费组合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程度是相同的,较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较高水平的社会利益和福利程度。,美国,中国,CIC1,CIC2,CIC1,CIC2,小麦,大米,反映不同偏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在上图中,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偏向表示美国偏好小麦,中国喜好大米,在各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中,CIC2比CIC1具有更高的社会福利。,2,无差异曲线与贸易均衡 消费者的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市场价格相切,而生产的均衡条件是价格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 当生产可能性曲线

11、和无差异曲线同时切于价格线时,切点处得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C1,S0,P1,P2,U1,U2,小麦,大米,贸易后:P1P2,小麦价格下降 U1U2,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提高。,小麦,大米,500,400,S0,S1,800,200,C1,小麦,大米,750,600,600,800,C1,400,600,1000,400,中国,美国,大米 小麦 大米 小麦 贸易前:生产组合 (500,400) (750,600) 国内比价 2 : 1 2:3 贸易后:国际比价 1 :1 生产组合 (800,200) (600,800) 消费 (400,600) (1000,400),S0,S1,3,中美两国

12、机会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和贸易,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 与固定机会成本不同之处在于贸易后,二国各趋向于比较有利的生产,但并不会完全达到专业化生产,如图中的S1点 与S1点。如果机会成本不变,中国的资源全部转向生产大米。因为机会成本递增,故在趋向专业化生产的过程中,机会成本提高,在未达到专业化生产之前,该产品生产的比较利益(成本)优势已经丧失,因而两国会同时生产二种产品,而不会完全专业于一种产品的生产。 贸易利益:上例中,中国贸易后少消费100单位大米,多消费200单位小麦,按照2:1的比价,相当于多消费400单位大米,共多消费300单位布。,结论: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

13、在价格差异,比较利益理论仍然有效,但国际分工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贸易中得到利益。,4,比较利益的分解,比较利益可以分解为得自贸易的利益和得自分工的利益。 1)得自贸易的利益:在资源配置不变,产出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产品以国际价格进行贸易。 2)得自分工的利益:主要源于资源按照比较利益进行的重新配置。国内资源因国际价格较高、交换有利可图而重新配置。,C1,S0,y,x,U0,U0,U1,无差异曲线U0到U0为得自贸易的利益;U0到U1为得自分工的利益。从U0到U1为总的利益。,第四节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一、贸易条件(TOT) 是一个国家的出口交换进口的条件,即两国

14、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例。一般用贸易条件指数表示,即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表示一国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获得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若贸易条件指数100,表明贸易条件改善,否则,恶化。 二、贸易条件的范围 1,相互需求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没有考虑需求方面的因素,因而它只能说明交换比例即贸易条件必须处于某个范围之内,无法说明具体的贸易条件怎样决定。比较成本确定贸易条件的上下限。,4:3,3:1,交易区,小麦价格:中国1:3布,美国1:4/3布,国际比价需在二者之间,高于1:3,中国退出贸易,低于1:4/3,美国退出贸易。,小麦,布,相互需求原理表明: A,任何一方进口的

15、那种商品的国际比价不能高于其国内比价,否则该国宁愿自己生产; B,国际比价应确定在两国国内比价之间。在该范围内,国际比价愈接近一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则一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达到或超过任何一国国内交换比例上下限的国际交换比例都意味着一方获得全部贸易利益而另一方损失了利益,因而不是现实的交换比例,交换比例只能介于由两国国内交换比例所确定的界限之内,即比较成本确定了贸易条件的上下限。 2,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的均衡 最早从理论上探讨贸易条件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提出相互需求原理来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穆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提供曲线来说明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均衡的贸易条件,从而较为精确地描述了两国就两种商品进行贸易时交换比例的确定及其变化趋势。,1)提供曲线及其性质 也称供应条件曲线,是表示在各种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为进口而提供的出口商品总量的各点的连线,或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既可看作是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视为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 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