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105969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物流网络规划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上述研究对象,本课程主要内容,宏观物流网络规划与设计 物流战略规划 物流网络规划方法 物流网络规划评价,05 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和行政区划之间的关系,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 掌握区域物流刮花的思想,原则、目标、意义、方式方法。 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情况,学习任务,明确世界几大经济区域的现状,如北美经济去、欧洲经济去、东盟经济区等,国内几大发达经济区的特点,如珠江三角经济区、长江三家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等。哥哥经济区域的物流规划应该根据本区域的特点,找出特定时间段的重点发展对象,进行规划设计。,导入案例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发展现状区

2、域物流发展条件(机遇),长三角地区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作为生产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达的产物,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资源、较为雄厚的综合科技实力、较好的投资环境,成为近年来中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区域。 二省一市的合作力度增加更多的企业向长三角快速聚集“经济一体化进程”,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接轨全球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新形势,区域面积增加近一倍 区域人

3、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6.3%增加到11.03%。,区域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原来18%增至24%,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业现状,长江三角洲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条件和机遇,但纵观长江三角洲两省一市。,长三角区域公路、铁路、航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经济总量逐步上升,使得物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持续增长。长三角周边港口、高速公路、内河及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并且正在着力建设以港口为战略合作重点的区域一体化大物流。,由此显示了在中国长三角港口居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无可争议的地位,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已经在中国所有城市群落中一枝独秀。统计表明,

4、仅在长三角区域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一类港口有35个之多,全国范围内14亿吨级港口中,位于长三角区域的有五个港口。同时,港口中贸易总额与货物吞吐量均居全国前列。,但是,15个城市的行动普遍缺乏统一规划,物流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网络体系建设缺少协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立的物流发展规划和若干物流基地及物流中心造成了人为的混乱和重复建设,这表明行政壁垒的障碍相当严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内耗、低效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的区域。,以上海主要物流园区分布为代表,长三角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传统物流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和垄断; 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基础设施需要改善; 物流中心重复投资严

5、重; 快速交通体系完备性和充分性有限; 人才紧缺束缚了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发展机遇,外向型经济(全球一体化)要求物流效率提出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而实际上,上海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达18%,而美国是5%;上海的国际物流服务严重制约了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和贸易进出口,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服务费用高水平低、物流服务商竞争力弱、基础设施较薄弱等。报告预测,上海的单位物流成本每降低1%,将导致进出口额增加50.39亿美元。可见,建立高效完善的长三角区域物流是提升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竞争力的有力保障。,思考:根据上述介绍,以及上一讲学习的内容回答“物流园区规划”和“经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不同之处以及相同之处

6、?,主要内容,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指地理上某一范围的地区。在经济上,主要指经济区。区域的划分以地理和经济特征为基础。 经济区又称为综合经济去,在劳动抵御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智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域的两大作用,经济区域的各组成地区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各地区与中心城市间的联系要做到畅通快捷,重大基础设施要尽量做到共享。 基础产业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要尽量以经济区为依据,确定空间布局,做到各经济区内部不出现

7、重复建设。(资源集约),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通常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非均衡发展理论 梯度理论 增长极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提出 不单指经济持续不断地增长与发展,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 中心外围理论

8、,点轴开发理论的主要思路,第一,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选择若干比较优势明显的具有开发潜力的重要线状基础设施经过的地带,作为发展轴予以重点开发; 第二,在各发展轴上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城镇,使之成为增长极,并确定其性质、发展方向和主要功能; 第三,确定中心城镇和发展轴的等级体系,重点开发较高级别的中心城市和发展轴,随着区域经济实力增强,开发重点逐步转移扩散到级别较低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最终形成由不同等级的发展轴和中心城镇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的点轴系统,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点轴开发模式往往成为开发程度较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首选的空间开发模式。,思考点轴开发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

9、中心外围理论,中心-外围理论(Core and Periphery Theory) ,是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它将资本主义世界划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结构同质性和多样化的“中心”;一个是生产结构异质性和专业化的“外围”。前者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后者则包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心”与“外围”之间的这种结构性差异并不说明它们是彼此独立存在的体系,恰恰相反,它们是作为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两极存在的,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动态的世界经济体系。,例如,东南亚规模制造资源,对于“中心外围”体系的差异性,普雷维什的侧重点在于强调二者在经济结构上的巨大差异。他认为,技术进步首先发

10、生在“中心”,并且迅速而均衡地传播到它的整个经济体系,因而“中心”的经济结构具有同质性和多样性。所谓的“同质性”,是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贯穿于“中心”国家的整个经济;而其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表明,“中心”国家的生产覆盖了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在内的、相对广泛的领域。“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则完全不同:一方面,“外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是专业化的,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源被用来不断地扩大初级产品的生产部门,而对工业制成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依靠进口来满足。另一方面,“外围”部分的经济结构还是异质性的,即生产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极低的经济部门(如生计型农业)与使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

11、同时存在。,补充阅读资料,通过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制造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信息的交流与反馈、知识共享,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从而使运作效率提高。例如美国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公司与MTC(百度移动云测试中心)合作,由AT&T的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联合对新型笔记本电脑进行系统设计和外观设计,通过MTC联系并组织制造,充分利用该公司在日本和远东已有的制造网络快速完成制造,使AT&T确定开发新产品之后的第四个月,新型的Safari笔记本如期在Comdex展示会上展出,次年春季开始上市销售,直接帮助AT&T在当年美国笔记本电脑产品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思考中心外围

12、理论在区域物流规划当中应该如何应用?,中国经济区划,经济区域差异,划分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条件,西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地带,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行政区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主要是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建立的政治管辖区),另一个是经济区划(是指具有一定经济特征的区域,它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地域系统,通常包括若干个省级行政区划)。本节将在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中国的经济区划。 中国是世界上幅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从地理特征看,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地势由西

13、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经济特征看,中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状态。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习惯上把整个中国大陆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也称为三大经济区划)。,三大经济圈,从更细致的角度看,目前中国的东部已经形成三个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圈,即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以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及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唐地区。 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这三大经济圈土地面积合计为2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3%,人口合计为1.48亿,占全国的11.68%,国内生产总值合计

14、为30990.49亿元,占全国GDP的34.66%,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远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之上。,(1)长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的长江下游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南通、扬州、常州、镇江、无锡、苏州、宁波、绍兴、温州、舟山、嘉兴、湖州和台州等16个城市。 (2)珠三角经济圈:一般是指广东省境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市区、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 (3)京津唐地区:一般是指以北京、天津为“双核”,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沧州等2个直辖市、3个地级

15、市、5个县级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优越,较优越,较差,雄厚,较薄弱,薄弱,低,较高,高,较低,低,较低,东部经济地带,优势:,1.工农业基地 2.交通便利 3.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4.高科技文化水平 5.城市密集、人口稠密,问题:,1.能源原料不足 2.北方各省淡水不足 3.环境污染 4.大江河下游防洪问题,方向:,1、外贸、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2、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 3、发挥技术创新优势,技术改革,新兴产业,东部经济地带内的农业基地,中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能源、矿产优势 2.农业较发达(天然林场、牧场) 3.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 4.交通运输:铁路、内河

16、5.外贸:边贸优势,1.晋煤外运的压力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3.过度砍伐(东北森林) 4.洪水危机(黄河中下游) 5.洪涝(长江中游) 6.风沙问题(长城沿线),1.发挥资源优势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 2.改善环境,发展农业商品粮和农林渔业基地 3.加强东西向运输建设扩大对外贸易,西部部经济地带,优势:,问题:,方向:,1.国境线,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2.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 3.西南地区水能充足 4.资源的空间组合较好,1.工农业基础薄弱 2.科学文化教育不发达 3.交通落后 4.生态恶化,1.绿洲农业提高单产、稳定面积 2.发展林牧业改善生态 3.发展交通发展边贸、旅游创汇 4.开发能源全国动力基地(能源、矿产、水力) 5.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区域物流的内涵,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未对其定义,在国际学术界对区域物流的定义也尚未统一。 以经济学中的区域为基础,研究该区域内物流活动的规律。,区域物流的一般含义是在一定区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