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10161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仅 供 参 考版权归医学院 2007 级硕士研究生所有1自然辩证法资料1.自然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1、 古代自然哲学包括:(1)原始形态的朴素自然的自然观,如:神话形态的自然观,巫术形态的自然观;(2)理性形态的自然观,如:中国古代的周易,道,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古希腊哲学。古代的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等都曾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自然科学,人类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反映了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的认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论思维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证实的天才预见.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形式中

2、,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2、 欧洲中世纪的自然观以神学和宗教为主要形式,在这段时期内,人们经历着理性与信仰的战争,人匍匐在人造的神脚下,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段时期也是理性与信仰共存的时期,也有理性的战斗,如伟大的奥卡姆剃刀认为,只有自明知识和证据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不依赖于权威。中世纪的自然观被宗教和神学黑暗的统治着。3、 近代自然观:包括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论。到 15 世纪,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近代自然科学振兴的伟大历史时代。1543 年哥白尼的天体运动论 ,1687 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以及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

3、然科学,不仅摆脱了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古代自然哲学的缺陷,它把自然科学建立在观察试验的基础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 17 和 18 世纪获得重大的进展。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机械论自然观,这种自然观把宇宙看成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机械决定论的原则发生因果关系,其特点就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 。因此,是一种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自然观。18 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了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从搜集经验材料阶段开始进入对这些材料进行理论概括的阶段,它的长久打开了形而上学机械论自然观的

4、一个个缺口,一次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革来临了。4、现代自然观:以辩证法为形态,在继续进化之中。19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自然科学的三大理论的发现(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深刻的揭示出自然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的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切有价值的成功,特别是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发展历史中划时代的变革。5. 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发展(1)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19 世纪末

5、和 20 世纪初,列宁总结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物理学的一系列成就给哲学思想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等著作中精辟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2) 毛泽东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对 20 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大发展的丰富材料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性质.(3)邓小平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仅 供 参 考版权归医学院 2007

6、级硕士研究生所有220 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引发了一场科学技术的革命.在新技术革命这一社会背景下,中国在 70 年代末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和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邓小平科技思想,对自然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2、全球性问题(1、黑体字为老师强调内容,2、水平有限,欢迎鄙视,3、友情提示,老师曾言要多举例子,这个是凑字数的好办法)“全球性问题”是由“罗马俱乐部”率先提出的,由下列一系列问题交织在一

7、起的综合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的资金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等等,被看做是“五个最终决定和限制我们星球增长的基本问题” ,是由于人类人工自然的扩大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已超出了自然界的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不同水平上的自然都要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引起的。解决全球性问题首先要遵循自然演化的规律。自组织律是自然界演化的机制,守恒转化律是自然界发展的基本形式,循环发展律是自然界发展的方向。自组织是指自然界自然自主或自发地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运动过程。转化守恒律是指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普遍存在,且在质和量两方面均具有守恒性。循环发展律指自然界

8、的周期性演化演化表现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循环发展具有无限性。产生全球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处理、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的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同时人又把自然界当作自己的对象,同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来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人与自然互动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结合。受动性要求作为主体的人必须受到客体制约,即人必须按自然界的规律进行自身的活动。从历史方面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大体经历了原始和谐和近代的对立两个阶段。原始的人与自然的适应关系,是由于当时的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随着人口社会

9、历史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工业文明的产生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产生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等人类生存危机,正是由于人类过分陶醉于改造自然方面取得的某些成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奴役和被奴役的关系,从而酿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出路在于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正确认识和协调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从人类主体来讲,全球性问题的产生, 并非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顶点而对环境无能为力,而是意味这人类没有处理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要调整这种关系,人类需要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客观规律的了解,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从自然界客体来讲,全球性问

10、题所谓的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也未到极限,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也将无限扩大。事实上,在自觉建立自然平衡方面,人类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只要不懈努力,问题终将解决。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以下三点:1、从理论方面而言,要重新树立人与自然是相互存依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2、从实践方面而言,要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来晚上人类滋生认识和实践能力,从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3、调整社会关系,建立起合理的社会制度。协调发展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发展的原则, 2、可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实现协调发展尚需要一些条件,主要有:

11、1、观念的更新, 2、完备的科学技术知识,3、合理的社会制度。总之,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全球性问题可以解决。仅 供 参 考版权归医学院 2007 级硕士研究生所有33、科研选题的案例分析,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步骤,原则科研选题: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是科研活动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因素。(对科学前沿问题所有已发现并提出的或潜在的科学问题,进行层次筛选、反复比较,以及深入分析和严密论证。 )选题步骤:调研综述,科学分析;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原则:需要性:社会需要(经济发展的、国防建设的、医疗卫生的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和科学理论发展需要(开拓科学邻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

12、学方法)创造性:选择大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预期从中产生创造性科技成果。科学性: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根据,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技背景下,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可行性:选择的课题应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已经具备的或经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效益性4、社会与科技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同社会互动关系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系统,它的发展是由其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同时,科学技术系统是社会的子系统,在社会大系统中,科学技术系统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矛盾运动也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必须着

13、重分析科学技术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以及科学技术系统发展的社会动力(一)科学技术系统的内在基本矛盾科学技术系统的内在基本矛盾是实验与理论的对立统一。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一方面,科学理论是在实验所提供的经验材料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而形成的,理论以实验为基础,另一方面,科学实验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有目的地进行变革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实验离不开理论。因此,理论与实验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但是,实验与理论又是对立的。理论是要解释尽可能多的实验事实,给实验以理论指导;然而,实验虽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但实验的结果往往又超出原有理论所能解释的范围,突破原有的相对稳定的体系结构,

14、导致理论与实验矛盾。正是这种矛盾要求新的理论以解释新的实验事实,并给实验以理论指导。因此,理论与实验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科学技术系统的内在基本矛盾,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技术系统中还存在着其他矛盾。首先,理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而理论自身矛盾的对立统一过程,会促进理论的向前发展。其次,不同的理论观点的矛盾对立统一也会促进理论的完善。但是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最终都要依据实验、观察事实。所以实验与理论的矛盾才是科学技术系统内部的最基本的矛盾。(二)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既是科学体系,科学家的认识系统,同时,又是社会活动系统。就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认识系统而言,它的发展动力主要来

15、自科学理论与实验这一基本矛盾,或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但就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活动系统而言,它的存在、发展都必然要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正是正中交换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这种交换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上,又体现为社会的需要,因此,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 、社会需要制约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产生过程中各学科产生的先后顺序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各学科间发展不平衡,也是社会需要所决定的。现代科学技术出现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趋势,使得科仅 供 参 考版权归医学

16、院 2007 级硕士研究生所有4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而这一趋势的形成正是社会需要对科技发展的推动所致。社会还推动了科学技术朝学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二) 、社会需要影响着科学技术的规模。科学技术经历了规模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现代科学技术规模的扩大,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各方面竞争的需要。各国家及社会各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使科学技术发展规模扩大。(三) 、社会需要促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更为复杂,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更高,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即理论与实验对立统一,与社会动力,即社会需要,二者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中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正是这一合力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科学技术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在这些子系统中,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政治、教育、哲学与文化。(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