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099210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停留时间分布与反应器的流动模型,5.1 停留时间分布 5.2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5.3 非理想流动模型 5.4 流动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2,在第3 章和第4章中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流动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和活塞流反应器。在相同的情况下,两者的操作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是由于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的流动状况不同,即停留时间分布不同。前面处理连续釜式反应器的设计时使用全混流假定,处理管式反应器问题时则使用了活塞流的假定;如果不符合这两种假定,就需要建立另外的流动模型。,3,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 阐明流动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2. 建立非理想流动模型;

2、 3. 在所建立模型的基础上,说明该类反应器的性能和设计计算; 4. 介绍有关流动反应器内流体混合问题,阐明几个基本概念。,4,5.1 停留时间分布,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越长,反应的进行得越完全。对于间歇反应器,在任何时刻下反应器内所有物料在其中的停留时间都是一样,不存在停留时间分布问题。 对于流动系统,由于流体是连续的,而流体分子的运动又是无序的,所有分子都遵循同一途径向前移动是不可能的,完全是一个随机过程。但是并不排除流体粒子会存在大体相等的情况,第4章对管式反应器所作的活塞流假定就是基于这一情况。,停留时间: 流体从进入反应器系统到离开系统总共经历的时间,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到出口所

3、耗费的时间。,5,存在速度分布 存在死区和短路现象 存在沟流和回流,偏离理想流动模式,反应结果与理想反应器的计算值具有较大的差异。,5.1 停留时间分布,形成停留时间分布可能的原因有:,6,5.1 停留时间分布,3.流动状况对反应的影响 釜式和管式反应器中流体的流动状况明显不同,通过前面对釜式和管式反应器的学习,可以发现: 对于单一反应,反应器出口的转化率与器内的流动状况有关; 对于复合反应,反应器出口目的产物的分布与流动状况有关。,7,全混流反应器:机械混合最大 逆向混合最大 返混程度无穷大 平推流反应器:机械混合为零 逆向混合为零 返混程度等于零 间歇反应器:机械混全最大 逆向混合为零 返

4、混程度等于零 反应器内的返混程度不同停留时间不同浓度分布不同反应速率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生产能力不同 非理想流动反应器:介于两种理想情况之间,停留时间是随机变量,因此停留时间分布是一种概率分布。,8,年龄 反应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算起已经停留的时间;是对仍留在反应器中的物料质点而言的。 寿命 反应物料质点从进入反应器到离开反应器的时间;是对已经离开反应器的物料质点而言的。,停留时间: 流体从进入反应器系统到离开系统总共经历的时间,即流体从系统的进口到出口所耗费的时间。,几个概念:,9,返混: 又称逆向返混,不同年龄的质点之间的混合。 是时间概念上的混合,相互联系: 寿命指反应器出口流出流体的年龄,

5、实际测得的一般是寿命分布,应用价值大。停留时间分布一般指的是寿命分布。,10,系统分类 系统有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之分。闭式系统具有闭式边界,即进口和出口没有返混。反之,则为开式边界。 RTD(Residence Time distrubution)的应用 对已有设备的RTD诊断,发现可能的问题; 设备的设计与分析,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11,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描述 例:在连续操作的反应器内,如果在某一瞬间(t=0)极快地向入口物流中加入100个红色粒子,同时在系统的出口处记下不同时间间隔流出的红色粒子数,结果如下表。,如果假定红色粒子和主流体之间除了颜色的差别以外,其余所有性质都完全相同,那么

6、就可以认为这100个粒子的停留时间分布就是主流体的停留时间分布。,12,以时间t为横坐标,出口流中红色粒子数为纵坐标,将上表作图。,表示停留时间为tt+t的物料占总进料的分率。,13,示踪剂改用红色流体,连续检测,得到一条连续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为tt+d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14,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被称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此定义函数具有归一化的性质:,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具有如下的特性:,因为当时间无限长时,t = 0时刻加入的流体质点都会流出反应器,即,和,E(t)dt 定义为在t=0时刻进入反应器的

7、流体微元,在t至(t+dt)时间段内离开反应器的概率(分率),即,15,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定义: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小于t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具有如下特性:,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总之,F(t)永远为正值,16,或,E(t)与F(t)的关系,若E(t)线已知,将其积分得到相应的F(t)值;当F(t)曲线已知,在线上的一点作切线,该直线的斜率等于相应的E(t)值,17,)平均停留时间,令:无因次时间:,对于封闭系统中的流体,当流体密度维持不变时,其平均停留时间等于,如果一个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介于(t,t+dt);则无因次停留时间介于(

8、, +d)内。因为所指是同一事件,所以t和 介于这一区间的概率相等。,)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无因次化,18,F(t)本身是一累积概率,而是t的确定函数 随机变量的确定性函数的概率与随机变量的概率相等,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积分,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求导数,19,二、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测定方法是示踪响应法,通过用示踪剂来跟踪流体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根据示踪剂加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脉冲法、阶跃法及周期输入法三种。,20,图 5.2 示踪剂输入法,21,1.脉冲示踪法,图4.1-2 脉冲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示意图,特点:在定常态操作的系统瞬间加入一定量的示踪剂,。,22,设加入示踪剂A

9、的量为m,在无限长的时间,加入的示踪剂一定会完全离开系统。 即: 出口物料中在系统内停留了tt+dt 时间的示踪剂量为QCA(t)dt,由E(t)的定义可知:,23,注意: 1、物理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直接将物理量代入求E(t).,2、若测得的响应曲线托尾甚长,应尽量使输入的示踪计量已知,避免积分,24,例5-1 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再生器,其作用系用空气燃烧硅铝催化剂上的积炭使之再生。进入再生器的空气流量为0.84kmol/s。现用氦气作示踪剂,采用脉冲法测定气体在再生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氦的注入量为8.8410-3kmol 。测得再生器出口气体中氦的浓度c(用氦与其他气体的摩尔比表示)

10、和时间的关系如下:,试求t=35s时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解: 以 式即可求E(t)。题给的流量Q为进口的空气流量,气体的摩尔流量不变,出口流量仍为0.84kmol/s。,25,26,2.阶跃示踪法,阶跃法是在某一瞬间t=0,将系统中作定常流动的流体切换成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的流体,并在切换成第二流体的同时,在系统出口处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浓度变化。或者相反。,27,2.阶跃示踪法,图5.1-3 阶跃法测定停留时间分布示意图,输入函数,28,在切换成第二流体后的t-dtt时间间隔,示踪剂流入系统量为Q0C() dt,示踪剂流出系统量为Q0CA(t) dt,由F(t)定义可得:

11、,升阶法:,29,降阶法:,在切换成第二流体后的t t+dt时间间隔,检测到的示踪剂在系统中停留时间是大于时间t,比值 C (t) / C (0) 为停留时间大于t的物料所占的分数。,30,不与研究的流体发生化学反应; 易溶于流体中; 其浓度低时容易检测; 其浓度与待检测的物理量成线性关系; 对于多相系统,示踪剂不发生从一个相到另一 个相的转移(即不挥发到另一相或不被另一相吸等)。,选择示踪剂时,应该注意保证以下几点原则:,示踪剂的选择,31,脉冲法和阶跃法的比较,32,33,5.3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统计特征值,采用两个统计特征值: A、数学期望。代表均值(统计量的平均值),这里是:平均停留

12、时间。 B、方差。代表统计量的分散程度,这里是停留时间对均值的偏离程度。 数学期望(平均停留时间):,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f(x),如果积分,绝对收敛,,则称之为X的数学期望,记为E(X),即,34,随机变量X的方差表达了X的取值与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若D(X) 较小,则意味着X的取值比较集中在数学期望E(X)的附近;反之,若D(X)较大,则表明X的取值比较分散., 方差:,若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且其密度函数为f(x). 则,E(X)数学期望,35,5.3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统计特征值, 数学期望(平均停留时间):,36, 方差:,方差是停留时间分布离散程度的量度 方差越小,越接近

13、平推流 对平推流,各物料质点的停留时间相等,故 方差为零。,37, 无因次化,38,例题 5.2 用(1)脉冲法;(2)升阶法;(3)降阶法分别测得一流动系统的响应曲线c(t),试推导平均停留时间 及方差 与c(t)的关系式。,解:(1)脉冲法,由此可见通过响应曲线即可求平均停留时间及方差。,39,(2)升阶法,阶跃输入的示踪剂浓度为c (),40,图中带斜线部分的面积应与式(B)右边的积分值相等。,采用与导出上式相同的方法可得,图 5B 阶跃响应曲线,由图可见,此带斜线的面积等于矩形OABE的面积减去面积OAB故有,41,(3) 降阶法 可依照升阶法所用的方法导出,结果如下 式中T为出口流中

14、示踪剂浓度等于零时的时间。,42,t/min,试计算平均停留时间及方差,5.3脉冲法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43,44,例5.3 已知示踪物浓度曲线, 求期望和方差. 辛普森积分式, 用两次曲线代替曲线近似积分 当a和b很接近时, 有 所以有,45,46,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一、活塞流模型 根据活塞流定义,同时进入系统的流体粒子也同时离开系统。,活塞流反应器的E(t)图,47,5.4 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5.4.1 活塞流模型 模型特征: 同时进入系统的流体质点将同时从出口流出. 即出口质点有相同的寿命. 假设在t=0时刻脉冲注射示踪剂, 浓度曲线为 函数,则在 时刻,示踪剂将

15、全部流出, 即: 利用 函数的性质,有:,48,图5.2-1 活塞流的停留时间分布,活塞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为:,49,二、全混流模型,考察有效体积为VR、进料体积流量为Q0的全混流反应器,若在某一瞬间t=0,将流体切换成流量相同的含有示踪剂A的流体,同时检测流出物料中示踪剂A浓度变化。,50,5.4.2 全混流模型 假设进入反应器的示踪剂浓度为C0, 则在单位时间内 流入反应器的示踪剂量: 流出反应器的示踪剂量: 反应器内的示踪剂累积: 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 积分,51,5.4.2 全混流模型,根据F(t)的定义,根据E(t)和F(t) 关系,无因次化,52,图5.2-2 全混流的停

16、留时间分布,53,统计特征值,可见:,返混程度达到最大时,停留时间分布的无因次方差,平推流时方差,实际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应介于01之间,值越大则停留时间分布越分散,因此,由模型模拟实际反应器时应从方差入手。,54,对于平推流反应器,所有流体粒子的停留时间相等,且都等于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全混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小于平均停留时间的流体粒子占全部流体的分率为:,使停留时间分布集中,可以提高反应器的生产强度。,55,例5.4 利用示踪实验检验反应器内的流动特征是否是全混流流动模型. 正阶跃实验的出口示踪剂浓度和分布函数关系: 全混流反应器的分布函数为: 比较A和B得出: 上式代入t=z/u, 无因次化得出,56,目录,57,小 结,1.全 混 流 2.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