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098212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 下面是为你分享的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高中我与书的作文范文 晦暗的天气,烦躁的心情,没有朋友间的交流,唯有书山中的苦苦跋涉,太乏味,太无聊了。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清这活,也略显几分新意和活力伴随着时光年轮转动起岁月的芬芳。 正是人们对书的崇尚,才使人类有了理性的思考,灵性的闪光,执著的追求以及对奇异世界的窥探和期盼。潺潺之溪水流引知识之汪洋,微微之浅见触动人生之胜景,粼粼之涟漪掀动神秘之面纱。逐以铿锵之势攀登胜利之高峰,风发之貌放飞希望之白鸽,昂扬之态撑展生命之风帆。读书,即

2、是对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希翼的感念。 纵观历史长河,爱书者如浮苹水藻立于其中,散发着铭刻的光辉和脱俗的气质。古有学子“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之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高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在神”之深悟。 咀嚼文章,乐在其中。忽然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不禁有些疑惑:他借讲学之机到各地浏览,又不用操心饮食住宿之类的琐事,应该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怎么能谈得上“苦旅”呢?原来苦的不是旅行本身,苦的是厚重的历史,凝重的文化;苦的是沉重铭刻的人生,苦的是我们怅然若失的面对,以及对凡尘俗世的窥探。这苦,苦得有几分韵味有偌多沉重。周作人的书房叫“苦雨斋”,清灯窗前,持一卷白玉苦瓜,是听雨的孤寂还是

3、品茶时的闲适?这苦,苦得有几分无奈几分哀怨。进入书山文海,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置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凡脱俗的境界,采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心旷神怡,感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刻骨铭心。从来没有过的闪念,从来没有过的思绪,在书本面前,如岁月轻盈的书签一页页翻动,一一呈现眼前。 喜欢在阳光灿烂的冬日,小跑来到河边,坐在松软的草地上,风儿吹皱了蓝天白云的倒影,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捧书静阅,直到夕阳西下。 喜欢在万家灯火的夜间,打开客厅最亮的灯,空气中流动着王心凌空灵的音乐,浓茶散发着芳香氤氲的热气,隐在柔软的沙发上,陪经伴史直到万籁俱寂。 喜

4、欢在闲暇的学习之余,搬一把椅子,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啪啪”地敲打着玻璃窗,垂挂下来的吊兰,随风摇曳,呤诗赏词直到晴空艳天。 窗外天气很好,风轻云淡。湛蓝的天空像块蓝宝石嵌在书本中感受花开,感念晚霞暮云,感知生命律动,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清新质朴,洞悉书中的世态炎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感思绪。读书,仿佛在聆听一位老者讲述陈年旧事。 也许人生真是一个逐渐寂寞的旅程,当我们从年少喧嚣中走过,繁繁复复的琐事就像夏日的青藤爬满岁月的窗口,青春便如沙漏中的细沙,无可奈何地流去。尽管书籍永远带着流逝的花香,但它是生命的快乐源泉。在浮华世界里在物欲横流中抬头看看吧,别让异度的书香悄悄流走。(此文已发表)

5、 简评文章对读书有深悟,对读书影响人生更有独到的见解。行文有浓郁的书香气:陶渊明、杜甫、朱熹、苏轼?走进文中;“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文化苦旅“苦雨斋”镶嵌行里。对余秋雨、周作人的分析颇为独到,再加上后半部分整齐的结构,浓烈的抒情,确实是一篇不多的美文。 书山小径牟俊峰 书,在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刻,它也随之悄然而至。 书,在古代文明辉煌的那一刻,它也随之天下盛行。 书,在封建社会破灭的那一刻,它却没有隐身而去,而且如实地记录着当日的辉煌和今天的衰败。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冷兵器时代的人肉搏斗。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法西斯统治的残暴疯虐。 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伟大辉煌。

6、有了书,才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博大精深。 一只神雕走遍天龙八部。 两把飞刀任我笑傲江湖。 书,就和上面两句话一样,也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它不仅是一种消遣时间的良物,更是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结晶。 小时候,总是沉醉于书海中,那时候的书,只不过是印满漫画的小册子。那时候的我,整天沉醉于人类与怪兽的战斗中是书,让我渡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看的书也随之改变。 初中时,满口的“降龙十八掌”“夺命连环剑”等等,那时的我,总是向往金庸,古龙,柳残阳的传奇武侠小说,小说中说的明争暗斗,主人公的悲惨身世和盖世武功深深吸引了我,因为武侠小说,我也不知道被老师骂了多少次,但又一次次

7、被里面的扑朔迷离的情节吸引。高中后,看的书又发生了变化。 汪曾琪,老舍,鲁迅?这些书,再没有往日的打打杀杀,却一样有喜有悲,有忧有乐,高兴着或激荡着或深刻着我的生活。 在他们的书中,我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看到了社会底层劳苦大众在那个社会的苦楚生活,是他们的书为我的高中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 有了书,才知道了“凿壁偷光”的无奈和智慧。 有了书,才知道了“囊荧映雪”的坚定与执着。 是书给了我们新的知识,是书带我们打发了无聊的时间,是书带给了我们无穷的快乐。自从有了书,生活不再黑暗。 自从有了书,日子不再难熬。 自从有了书,信息不再闭塞。 书,不仅是传媒的介体,不仅是古代文艺的结晶,不仅是娱乐的工具,

8、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见证. 读四书五经,通千古之事。 看古代名著,晓万世之艺。 书犹药也,治其愚昧,且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弱灵魂刘萍 感觉书和氧气一样,虽然时刻在你的身边环绕,但你却常常忘记它的存在。直到某一天,它离开了你,才知道其实你已不能没有它。 闲下来的时候,我很少看书。只是自己烦了,乱了,累了的时候才想起可以让书来平衡自己。很喜欢在自己不开心时看别人和我相似的灵魂。那么多的疼痛,我无法用笔描述,这 是我的无能为力,所以看着别人的文字也是另一种难得的幸福,不再有奢求。 那么长的一段日子,我对一种书很狂热,它至少让我感觉世界上不只有我一个人,还有很多和我一样好笑好玩的孩子。记得有个

9、老师说它是青春颓废文字,我很不喜欢中间的两个字,更乐意叫它青春疼痛小说。老师说80后的写手是把颓废放大了写,我想青春是不可以用颓废写的,或许只是疼痛触动了灵魂。所以我买每一期的80后,只是为了遇见相似的灵魂。后来,我的小四,那个明亮而干净的男生对全世界说,他不是救世主,他不会拯救谁,但是也不会拖累谁,然后他又出书了,还是写那些随意而清晰的文字。我也很听话的决定不要拖累谁,于是我在教室里坐到了现在,埋头筹备未来。而他的书,我还是东一页西一页的看,感觉他的文字也是在描绘我的未来,便不忍心看到自己疲惫得那么无可奈何。 喜欢去买厚厚的书,然后再把它们包起来,再封存,过了好久,再拿出来随翻到哪一页便看哪

10、一页,随心所欲的,它让我找到了自由的感觉。书里很多都是描写淡淡的感觉,纯纯的爱,那属于别人的幸福,我却傻傻的幸福着她们的幸福。而亲情却很少描写的,或许我们太熟悉的事物我们不懂的珍惜,或许是我们都有的温暖便不觉特别,可是我还是学会好好珍惜爱着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看过别人写的:永远不变的情只有亲情,那是你出生后就再也不会割断的感情。于是我知道自己能够出生也是幸福的。 学做人,最多的还是向书上学;看世界,更多的也是从书里看。不知道还该怎样解释我对书的感情,太深太乱以后就会无话可说。只是我知道自己也许只不过是依赖着它的爱生长起来的脆弱的灵魂,若它一刻不在,我便魂飞魄散?(此文发表在校刊上) 益友王朝霞

11、 “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们的生活里不能缺少书籍,一间没有书籍的房间,就像没有一棵树木的森林;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一丝阳光的地球;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翅膀的鸟儿。 读书的方法就是规划我们的未来,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不远的地方。规划自己的读书生涯,使未来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我与书,就像鱼和水一样。当鱼儿学会了游泳后,水就是它的仙境;当我经历了与读书的磨合期后,书就是我的天堂。如何与读书磨合?以我的经验和体会而言,应该是“积累、思考、练笔”吧。 积累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读“磨脑子”的书。多读这样的书,可以启人心智,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和

12、思维水平。在读的基础上,深入地多角度地思考,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 其实,读书就是对写作的认识及体会。不同的人,生活经历,读书方法不尽相同,磨合的内容也就有所区别。 读书又是只奇怪的鞋子。从套上这只鞋子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很不舒服,甚至有点害怕穿上它。 上小学时,老师说读书就是把平时的知识积累起来,到了该运用的时候,再把它们像电视、电影似的放出来。但是很多时候脑子里便又是一片空白。 但读书毕竟是我的鞋子,没有了鞋子,光着脚丫又怎么走路呢!我必须适应这双鞋子。于是,我在读书时挚意收集一些关于同一题目的不同选材,不同主题的文章,体会一下作者的思维方式。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在读到的书中,脑中就

13、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些思路,而非以前的“一团乱麻”了。这时,我突然发现脚上的那只鞋子好像也不再那么重了,那么硬了。我逐渐爱上了这只鞋子。 在繁复的学习生活中,书籍成了我的另一片天地,每当我累了,烦了的时候,它便会帮 助我拥有一份好心情。 它真的成可我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读无字书谭洁丽 书能无字吗?能,我确信,因为周总理曾说过:“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肆意臆造。 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说梁元帝是个爱读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之书,哀叹为书所害。当时人都觉得荒唐,唯有王夫之指出:“帝自取灭亡,非读书之

14、故,而抑未尝读书之故也。”他认为梁元帝沉迷于读书,却未从中得到有益于家事国事的治理方法,因而导致灭亡,可以说是因书误国。他沉痛地指出其症结:“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尚全其朴也。”这实际上是一个善读的问题。 如何善读?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之神之用也。”然而,“大义”“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外去解读。我以这便是读无字书的一种模式。 读无字书还有另外一种模式,即周总理所说的“从无字句处读书。” 书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并不仅存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就是至理。

15、周恩来的话与之暗合。而古人似乎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张潮说过:“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当然,这是文人的说法。事实上,生活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书在,官场是一本书,商场是一本书,文坛也是一本书。叹为观止的是,一个人便是一本书。在如沙般的“人书”潮流中,有的书清奇,有的书恶俗,有的书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书云雾迷茫,不知所终。而真知总在这此书中,或陷或现,只待读书人去探求。 我突然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来。碑何以无字?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无非围绕一个“功”字:一说是功大得写不下,二说无功可写,三说不知该如何写,四说留待后人去写。可武则天确实有功,因此可排除第二种说法。第三种低估了武则天和上官司婉儿的文字才能,又把武则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