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089377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债原理与制度汇编.ppt(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债原理与制度,第五章,第一节 国债概述,一、国债的含义 (一)国债的概念 国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一国中央政府为 了筹集财政资金而举借的债。 (二)国债的特性 1、自愿性 2、有偿性 3、灵活性,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一)国债的产生及演进 (二)我国国债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建国初期发行的公债 第二个时期是1981年至今,三、国债的功能与效应,1998,1999,2000,1.5%,2%,1.7%,Contribute to the growth rate of GDP,1.8%,2001,(一)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运行,二、国债的效应,所谓

2、国债的效应,是指国债运行对国民经济所 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一)国债的挤出效应 (二)国债的货币效应,1、 在国债向居民和非银行机构发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居民购买国债: 居民存款100亿元 财政存款100亿元 财 政 支 出 后: 居民存款100亿元 财政存款100亿元 货币供给量没有变化 2、在国债向商业银行发行的情况下 (1)如果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未全部用于其资产业务,它便 可以用超额准备金来认购国债。 (2)如果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全部用于其资产业务,它 便只能用收回的贷款或投资的办法来筹措认购国债资金。,3、在国债向中央银行发行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认购国债: 中央银行帐

3、户:资产增加100亿元 负债增加100亿元 财政支用国债收入: 财政存款100亿元 商业银行准备金100亿元 创造货币,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与限度,一、国债的负担 (1)可能成为认购者的负担 (2)表现为政府的财政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 额度或指适度国债规模问题。,(一)国债规模受社会应债能力的制约,1、社会应债能力的含义 所谓应债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各类国债的发行 对象承购国债的能力总和。 2、社会应债能力指标 (1)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 (当年国债余额当年GDP)100 (马约要求60%,发展中国家30-50%),(2)居民应债率

4、 居民应债率(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0 (这一指标小于100即可 ),(二)国债规模受财政承受能力的制约 1、财政承受能力的含义 财政承受能力是指财政偿债能力抵补其债务负 担的程度 2、财政承债能力指标 (1)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额)l00 (全国财政支出的警戒线为15-20%,中央财政支出为25-35%),(2)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100 (国际公认警戒线为8-10%) (三)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果也是影响和制约国 债的负担能力和限度的重要因素。,1990-2002 中国公债名义规模,居民应债率 公债负

5、担率 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 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 公债偿债率 12.50 4.80 6.40 17.64 3.86 14.47 6.19 8.31 22.55 4.98 13.14 5.80 12.31 30.46 9.83 12.13 5.33 8.21 24.82 5.16 13.16 6.06 17.76 48.53 6.99 12.91 6.55 22.14 54.36 12.56 12.92 7.29 23.28 54.07 17.09 13.13 8.16 26.12 55.41 21.04 14.72 10.04 29.90 60.11 22.74 17.46 12.69 28.17

6、 62.49 15.66 20.22 14.55 26.17 58.78 11.59 23.41 18.00 23.69 58.29 11.74 22.22 15.80 26.94 71.78 13.55,三、我国国债的名义规模与现实规模,(一)我国国债名义规模的基本判断 1、从绝对规模看,我国的政府债务收入正在迅速膨胀。 2、从相对规模看,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的悖论之中。,(二)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政府承担的所有债务分为两类: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 直接债务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承担的债务,不依附于任何事件,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负债。 或有债务是指由

7、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从债务风险的角度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类别: 显性债务:即被法律或者合同所认可的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即政府反映公众和利益集团压力的道义上的义务。,1、我国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现状,(1)直接显性债务 除国债以外还有: 欠发工资而形成的债务 粮食收购和流通中的亏损挂账 乡镇财政债务 (2)直接隐性债务 主要是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3)或有显性债务 其他公共部门的债务 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 (4)或有隐性债务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 国有企业未弥补亏损 对供销社系统及

8、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援助,2、隐性和或有债务对财政风险的影响,(1)隐性和或有债务潜在压力大,对财政政策构成极大的掣肘。 制约财政支出政策 制约财政收入政策 如果隐性和或有债务的年度转化集中而 且规模较大,必然加大财政赤字压力,严 重时甚至会影响到财政无力清偿公债或违 约。,(2)债务化解中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恶性循环 。 (3)风险的消化所需时日长,将会使财政支出在较长时间内出现紧张局面。,3、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条件与对策,(1)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的条件 (2)防范和化解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的对策,第三节 国债制度,一种理解是,国债制度是国家有关国债的各 种法令和管理办法的总称。 另

9、一种理解是,国债制度是国家按一定政策 原则组成的国债体系,其核 心是这种体系的运行模式。,一、国债的种类 (一)按国家举债的形式 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二)按发行地域 分为内债和外债 (三)按流通与否 分为可转让和不可转让国债 (四)国债的其他分类方法,二、国债的结构,国债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所形成的在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等方面的有机构成。 (一)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二)国债的期限结构,三、国债的发行,(一)国债的发行条件 国债的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的国债及其与发 行有关的诸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 1、国债面值 2、国债利率 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 金融市场

10、利率水平 国家的信用状况 社会资金的供应量 国债的期限长短和付息方式,3、国债发行价格 国债发行价格,是指国债券的出售价格或购 买价格 国债发行价格分为三类 平价发行 折价发行 溢价发行。,(二)国债的发行方式,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五种: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公募拍卖方式 连续经销方式 直接销售方式 组合方式,四、国债的偿还,(一)国债的偿还制度 国债的偿还制度是指国债的偿还所必须遵循的规程。 (二)国债的偿还方式 1、一次偿还法 2、市场购销法 3、分次偿还法 (1)分期偿还法 (2)抽签偿还法 4、以新替旧法,(三)国债的偿还资金来源,1、通过预算列支 2、财政盈余 3、设立偿债基金 4、举借

11、新债,五、国债市场,(一)国债市场的构成及功能 1、国债市场的含义及构成 国债市场是指政府债券市场,它是以国债券(并 不一定是实物券)为对象 而形成的供求 关系的总和。 国债市场由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构成,2、国债市场的功能 (1)为国债的发行和流通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2)引导资金的流向,调节资金的运行,从而达到 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3)提供和传播经济信息。,(二)国债发行市场,1、国债发行市场的构成 国债发行市场,也称国债一级市场,是指国债 发行与推销的市场。 发行者 国债的发行市场 中介机构 投资者,2、我国国债发行市场,我国的复合式国债发行模式 (1)以承购包销方式向商业

12、银行、证券公司等中 介机构出售不可上市的凭证式国债。 (2)以公开招标方式向国债一级自营商出售可上 市国债。 (3)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 出售特种定向国债。,(三)国债流通市场,国债流通市场也称国债二级市场,是指转让买卖已 发国债的市场 1、国债流通市场的交易类型 交易所交易和柜台交易 2、国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 现货交易 期货交易 回购协议交易,3、我国国债流通市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国债流通市场的措施: (1)适当扩大国债规模,增加国债品种。 (2)规范国债市场价格的管理。 (3)加快法规建设,强化管理监督。,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国债 国债负担率 国债依存度 国债期限结构 国债发行价格 国债市场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国债的特征? 2、简答国债发行方式和发行价格的类型。 3、国债流通市场有哪些交易方式? 4、简答偿债资金的来源。 5、为什么需要国债市场的存在? 三、论述题 1、试述国债的功能与效应。 2、国债规模受哪些因素制约?试分析我国国债名义规模与现实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