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6084405 上传时间:2019-08-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立法建议书有关材料 篇一:立法建议书 全国人大常委会: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律师,有感于劳动仲裁案件裁决时证据规则的缺失,以及日益增多的劳资纠纷仲裁环节中的举证难、质证难问题,本人认为非常有必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全国统一适用的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下面就该提议的理由展开阐述: 一、亟需制定一部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理由 (一)日益增多的劳资纠纷与劳资双方维权能力严重不对等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出台一部程序上高效调处劳资诉争和平衡劳资双方诉讼负担的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的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这是与我国承载了来自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

2、转移以及三大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全面激活密不可分的,而这均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者劳动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维护及合理架构也就成为了社会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在国内掀起一股正视和尊重公司和资本力量的公司的力量中央财经频道倾力打造的电视纪录片也做出了充分的诠释。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建设者的同时,讨薪难及工伤待遇问题常常见诸报端,我们敬爱的温总理为此亲自为农民工讨薪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由此可见,劳资纠纷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证明:全国劳动仲裁委员会收案数在1995年为3.3万件,相隔十年之

3、后就已经跃升为314000件,增长约有10倍。借用笔者的法律制度的内部运作机制:法律传达理论,急速增长的社会需求已经向法律制度的制定者传达了这一迫切需求。因此,我国亟需从制度层面创制一个操作可行,程序简便的法规,为高效化解劳资双方纠纷以及平衡劳资纠纷作者简介:任立华(1983-),男,宁夏中卫人,山东大学20XX级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宁夏君元律师事务所律师,主要研究方向:法社会学与法律制度研究。 该数据来自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东莞劳动争议诉讼程序调查报告,载任立华:法律制度的界定内在于法学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张力,法治论坛二零零六年第一辑。 中相对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以及相对强势的用人单位的失

4、衡状态提供程序性立法。 之所以强调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出台,还应承担平衡劳资双方诉讼负担这一历史重任。主要在于随着我国法制的健全,虽然一方面有利于包括劳动者在内的全体公民的人权得以更为全面的保障,但另一方面则提醒了用人单位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风险。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躲避法律责任以及增大劳动者维权成本的方法被用人单位的领导们作为良方妙药,争相援用。这直接造成了劳动者取证难、维权难,在劳动仲裁案件中因为举证不能而败诉。为此,有必要在立法层面,对劳资双方的举证负担进行重新分配,确保仲裁程序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和抗辩均可以得到公平公正的裁决。 (二)零散的条文规定以及地方之间的立法不同步的立法

5、现状决定了颁布一部体例系统、标准统一的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紧迫性。 从广义上讲,我国并非完全没有劳动仲裁证据举证认证的规定,但这些条款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现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即使是为法院审理案件提供参考的三部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也只有部分条文对举证责任等事项进行了规定。上述立法现状直接造成了我国劳动仲裁案件审理中证据举证、认定等规定的缺乏。尤其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仅有十个省级行政区域制定了劳动仲裁证据

6、的认定规则,且规定的形式也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跨省的劳动争议案件或者劳动仲裁争议案件历经一审和二审被申诉至最高人民法院,则难免有适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劳资纠纷的调处同于民事纠纷,在于定纷止争和案结事了。在全国上下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中,更需要注重劳动仲裁案件的事实查明和纠纷处理,而这均离不开双方提交证据,并经由双方质证和仲裁庭依据证据规则认证后的法律事实,贯彻这一过程中的法律依据正是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有了证据规则可以明细举证责任的分配,有了证据规则可以限定举证期限的时限,有了证据规则可以简化仲裁审理的步骤,有了证据规则可以确定证据认证的标准,有了证据规则更可以规范仲裁审理的

7、程序。证据规则的价值和意义是毋庸臵疑的,这从最高院出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后,对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维护,以及诉讼模式的优化就足以印证这一点。 (三)仲裁证据认定标准的缺失与诉讼程序中证据规则的完备之间的落差决定了审定一部兼顾仲裁与诉讼证据认定标准,衔接仲裁和诉讼程序审理规则的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现实性。 区别于商事仲裁的一裁终局制,我国劳动仲裁的审理程序实行仲裁前臵以及二审终审制的诉讼制度,这就决定了只要劳资双方任何一方对仲裁裁决结果不符,提起诉讼程序,那么劳动争议案件就得依据民事诉讼和民事证据规则的规定进行审理。但是,由于我国劳动仲裁案件审理时并未援用民事诉讼和民事证据规则

8、的相关规定,这就极有可能导致因为裁决标准的不统一,出现仲裁裁决在诉讼阶段被否定的问题。如此一来,因为制度层面的不统一问题而造成仲裁裁决与诉讼审理冲突,而影响仲裁裁决的公信力的现状显然不利于法制统一的要求。 对比20XX年全国劳动仲裁委员会收案数与全国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数:314000:121516。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比例接近2:1,如此高的比例,如果对仲裁阶段的证据认定规则与诉讼阶段的证据认定规则不进行统一,无疑将无视和扩大仲裁裁决和诉讼审理标准的差异化。北京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网站刊登的劳动仲裁,没有证据规则如何认定证据一文中刘萍的遭遇就是典型的案例。刘萍因为证据认定标准的问题,同样的

9、证据在仲裁阶段被否定,但在诉讼阶段又得到了合议庭的认可,并一举扭转了案件的审理结果,这足以说明仲裁和诉讼阶段证据规则标准统一化的重要性。 二、亟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理由 (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有利于该数据来自于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东莞劳动争议诉讼程序调查报告。 劳动仲裁,没有证据规则如何认定证据,北京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网站,保持立法的连贯性。 目前国内调整劳资双方争议的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和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述大部分法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10、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劳动部)颁布,且相对颁布的时间较早。相比而言,颁布时间较晚,规定最为全面、立法级别最高的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XX年1月1日颁布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属于最新颁布的法规,但是由于该法规调整的范围相对较窄,在劳动法规里面属于特别法。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无疑是目前国内调整劳动仲裁程序的一般法,地位类似于我国诉讼程序中的三大诉讼法。 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作为一部丰富和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可操作性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和出台,有利于实现立法精神的连续性和立法级别的一致性

11、。 (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与诉讼阶段适用证据规则的标准统一化。 笔者之所以建议提升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的立法级别,理由在于:一来在全国出台一部专门规范劳动争议案件证据规则;二来便于法院直接作为裁决的依据。笔者建议在全国专门制定一部劳动争议案件证据规则,主要在于避免仲裁与诉讼裁决适用标准不统一而构成对仲裁裁决或法院裁决公信力的消减。同时,如果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则从法律位阶上属于部门规章。根据现有立法规定,法院在裁决时的适用顺序是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司法解释等的相关条款。因此,从法

12、律位阶角度考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和出台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有利于该部法律的直接适用和援用。 三、关于劳动争议仲裁证据规则立法草案样本的构想 (一)现有法规的梳理 1、全国范围内涉及到劳动争议仲裁证据条款的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 二、条例第二条第(一)项规定的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发生的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时是否需要提供企业发给的通知书? 答:企业开除、除名职工应发给通知书,辞退职工应发给证明书。职工对此不服,申请仲裁,应提供该通知书或证明书。如遇特殊情况,职工无法得到此类通知书,也可提供其它形式的书面材料(如旁证、自述),仲裁委员会应酌情决

13、定其可否作为受理案件的依据。 (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 第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十八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仲裁庭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十九条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仲裁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据。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二十条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

14、集;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决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收集。 第二十二条争议处理中涉及证据形式、证据提交、证据交换、证据质证、证据认定等事项,本规则未规定的,参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被申请人反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通知被申请人。 决定受理的,仲裁委员会可以将反申请和申请合并处理。该反申请如果是应当另行申请仲裁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书面告知被申请人另行申请仲裁;该反申请如果是不属于本规则规定应当受理的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向被申请人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 被申请人在答辩期满后对申请人提出反申

15、请的,应当另行提出, 篇二:致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立法建议函 山东永光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增栋、胡俊朋 就对新生儿进行强制性亲子鉴定并建立基因数据库问题 致全国人大法工委的立法建议函 全国人大法工委: 我们是山东永光律师事务所律师,在律师执业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因子女非亲生最终导致离婚的相关案例,现针对婚姻家庭中子女非亲生对男性造成的严重损害,建议对新生儿进行强制性亲子鉴定并建立基因数据库问题给予立法保护! 目前,我国婚姻法、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对亲子鉴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仅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中规定: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