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080531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 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的概念,梯度就是由低到高过渡的空间变化。如海拔高度的变化;我国从南到北降水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经营水平由里向外,由高到低的变化;韦伯的等费用线,由里到外,由低到高的变化等。经济发展也是这样,中国的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层次变化;陕西的关中向陕南、陕北梯层变化等。以人均收入为指标,以县域为中心,可以给出全国不同收入水平的梯度变化。有些区域变化急剧,线条密集、陡峭,有些区域变化缓慢,线

2、条稀疏。,3,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的首创者为美国哈怫大学弗农等人。他们认为各工业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它们也和生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四个阶段。,一、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4,表51 各工业部门评分,5,创新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老阶段,兴旺部门 停滞部门 衰老部门,图5l三种工业部门所处阶段示意图,6,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论,第一,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专业化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如果一个区域的主导专业化部门主

3、要是由处在创新阶段的兴旺部门所组成,则为高梯度地区,其经济发展实力雄厚,而且说明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仍然可以保持发展的势头。如果一个地区的主导专业化部门都是由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的衰退部门所组成,则地区经济必然会呈现出增长缓慢、失业率上升、人均收入下降等种种不祥之兆,或已陷入严重危机之中。这种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7,第二,创新活动,包括新产业部门、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生产管理与组织方法等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逐步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8,第三,梯度转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扩展开来。创新在空间上的扩展主要有局部范围的与大范围的

4、两种形式。局部范围的扩展,由创新原地由近及远向外扩展。这种扩展主要是由于社会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扩大引起的,由中心城市向外扩展。大范围的扩展,也是由社会需求的扩大引起的。是指创新活动由发源地按全国行政区域城市系统顺序蛙跳式地向广大地区扩展。,9,1处在创新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l)大城市是各种信息的中心。 (2)大城市是知识、人才集聚,资料齐备。 (3)大城市可以依靠聚集经济效益来推动与加速发明创造、研究与发展工作的进程,节约所需投资。 (4)生产新尖端产品,发展新兴工业可能遇到的风险都较大。 (5)创新产品一般价格昂贵,销售对象主要限于技术密集型企业或高收入家庭。,所以会产生这种有序的梯

5、度转移,则是由种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与生产布局的内在因素决定的。,10,这是由第一梯度向第二梯度的扩展。这一阶段在布局上被称为扩展阶段。随着一个工业部门或一种工业产品的生产由创新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只要产品符合国内外生产发展或生活的需要,销路就可以迅速扩大、铺开。生产规模要扩大,生产区域要扩大,生产厂家要增加,这就要通过技术转让,在外地合作办厂等,这样,处在第二梯度上的区域(城市)就会生产发展阶段的产品,2处在发展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11,这种有序转移所以有必要与可能是因为:,(l)转移之所以必要,首先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转让,同种工厂增多,竞争也将加剧。 (2)梯度转移是一般性规律。,12,这一阶

6、段在布局上称为普及阶段或标准化阶段。这时,经过长期生产产品已由成熟阶段进入衰退阶段,生产已经完全标准化,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它们的生产由技术密集型逐步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完全不可能享受垄断价格。而且它们在市场上的需求已接近饱和,增长极为缓慢。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生产这种产品的厂家还在增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产品的生产会逐步向第三、第四梯度区域转移和扩散。,3处在成熟阶段与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的布局,13,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受到资金、技术的限制,除了发展这一类型的企业以外,很难有其他选择。结果,为争夺市场而进行的斗争异常激烈。在竞争中,发达地区、最发达地区往往并不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它们的技术

7、优势、聚集经济优势对这些业已转变成简单劳动密集型的衰退部门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而工资高、地租高、原材料价格高、税高却成为它们致命的弱点。自此,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完全可以凭借地租低、工资低、原料价格低、税轻等方面的优势,在这些领域中打败发达地区的竞争对手。有鉴于此,发达地区特别愿意向落后地区转移有关技术,出让设备,扶植它们向这方面发展。这种种原因又促使处在成熟阶段及衰退阶段的工业部门,向处在经济发展最低梯度的地区转移。,14,经济的梯度是发展是一个规律。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中外合资企业,发达国家为什么愿意在发展中国家办企业,一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有低廉的劳动力、土地等,从而形成成本价格优势;二

8、是有市场优势,这个市场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发达国家。因为发达国家进行同类产品生产,由于资源要素价格较高,生产成本高利润空间小,所以,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同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15,第三节 梯度发展理论的动态表象,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论。根据这种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回程(波)效应(前面已经讲过)。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16,一、极化效应促使城

9、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根据迈达尔理论,任何一个区域,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它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时,即使原先赖以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它仍可以向前发展。所以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情况下,发达地区越来越富,贫穷地区则越来越困难。,17,优势体现在: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与通信联系,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优越的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集中的消费市场。 发达地区的这些优势,对技术密集型的兴旺工业部门又强吸引力,如电子产品、生物技术、高新材料等;由于技术进步,工业布局的指向性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料型、销区形变

10、的不明显,且销区型布局逐步强化,加剧了极化效应,其原因有以下七点:,1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积累的优势,18,第一,由于加工工业技术进步,原料利用率提高。 第二,新技术进行来料加工后,可以使许多损重原料接近于纯原料。 第三,消费区可以就地从回收利用废旧物资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原料供应。 第四,目前在机电工业中,产品轻型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第五,随着运输技术的改进,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运费率普遍下降。 第六,大企业(骨干企业)需要原料多样。 第七,企业的盛衰越来越取决于它的产品能否适销对路,。,19,在美国北部、西部、南部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形成的权势集团,它们的力量对比与权势斗争直接左右着美国

11、的总统选举、参众两院的人选及其主要决策,从而影响着地区间研究与发展经费的分配、国防订货与国家建设项目在地区间的分配,使之有利于发达地区而不利于不发达地区。,2发达地区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20,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的唯一目标。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是他们实现其目标的有利条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从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中获益,从而大大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商业一条街,产业群集聚都是这样一个道理。经商的人都知道,商品的多样性和规模会吸引顾客的眼球,会带来效益。,3发达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21,发达地区的工业(兴旺的技术密集型工业,规模大的钢铁业、石化业、建材业等)集聚程度越来越

12、高,规模越来越大,需要与之服务和配套的产业、行业就越来越多,如运输业、公用事业、商业、银行、保险业、环保业、零部件生产与修理行业等等,这样就会引起人口的增长,为区域内市场服务的非基础部门就会扩大,因而乘数效应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大大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4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22,二、扩展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较低梯度国家与地区的发展,1促进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初级加工工业的发展 2促进不发达地区或国家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3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发展 4军事工业 5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6先进城市带对落后地区的支持,23,三、回程(波)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逆动现

13、象”),发达地区在落后地区的投资,到一定时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收回,并带回利润;资金也是讲效益的(钱也是嫌贫爱富的)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农村的资金大量流向东部地区和城市的,流向二三产业;中西部的劳动力向东部流动(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这是一个规律);发达地区总是在改善条件的基础上,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落后地区始终只是能发展停滞产业和衰退产业,使产业结构很难得到改善。,24,第四节 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5,一、处在高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高梯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两点:不断创新,建立新行业、新企业、开发新产品,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不衰;既是淘汰处于停滞阶

14、段,进入成熟与衰退阶段的老产业,吐故纳新。,26,目前,所有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优势地位,普遍采用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集中全国的精英,建立起一批新产业开发中心,把科研、开发与生产结合成整体,以加速创新的进程。(我们国家把技术创新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大高科技经济一体化,创办科技园区,如上面提到的中关村模式是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等,都是这个战略思想的具体实施。),27,二、处在中等梯度上的萧条区的发展战略,对于一般的中等梯度上的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以下几点:通过资金、技术引进,发展兴旺产业和产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集聚效应,创造发展极优势;要有跨越发

15、展的思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展高科技知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及时淘汰落后的衰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28,三、处在低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的发展战略,根据梯度发展理论,一个落后地区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循阶梯而上,不可超越。它应该重点发展占有较大优势的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积蓄力量尽快接过那些从高梯度地区淘汰、外溢出来的产业,如钢铁、纺织、食品等衰退部门。之所以必须从这里起家步,是因为:,29,第一,不发达地区有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价格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二,对发达地区来说,其停滞产业、衰退产业可能使处于落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沿。 第三,接纳发达地区的技术转让,接受衰

16、退产业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有利可图,这是合作的基础 。 第四,在落后地区想通过跨越,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没有基础的,只能循序渐进,缩短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加快速度。,30,那么,不发达地区是否永远只能走在发达地区的后面,处于发展梯度的最底层,也不完全这样。关键是落后地区和国家要立足自己的优势,通过创新,形成最有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通过集聚效应,形成产业群,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跨越。教材上讲了日本、新加坡等跨越的例子,请同学们下去以后看一看。,31,思考题 1阐述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的主要论点。 2为什么说乘数效应会进一步促成生产分布的极化? 3处在较低发展梯度上的国家与地区,在扩展效应作用下,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