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96079496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3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2019年8月第一组说明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

2、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 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 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

3、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1山中访友一 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他发表于1995年第三期散文杂志的一篇佳作。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4、情。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一读题目,触发思绪的便是作者到山中去拜访一位老朋友了。但读到文章的第3自然段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入到画面中,进入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倍感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本文想象丰富 新奇,有浪漫色彩。如,“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

5、年轮里旋转 流淌。”作者把自己想象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又如,“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想象中,悬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见,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同时,作者还采用比喻 、拟人 、排比等手法,使文笔生动活泼,而且,也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读着这篇散文,绝不会有呆板 陈腐的感觉,你会强烈地感受到那种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你会时时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动,时时为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你就会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境界。本文作为本组

6、“感受自然”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通过感受作者描绘的境界,体会他一路上的好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是学习作者通过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本课的重点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撞了个满怀”,形象地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那种感觉。因为风中含着“露水”,所以特别滋润心脾;也因为风中含着栀子花的气息,所以在滋润中还带着一丝甜蜜。这“走出门”后给作者的第一感受,就不同寻常,说明了“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同时,

7、也间接地点明山中访友是在初夏的一个早晨。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在“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也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 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 流淌。这是作者走进树林,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联想。树为人友,

8、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 热情。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这句中,“它

9、们”指的是落花和落叶,“仪式”指的是落花 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时间虽然短暂,却有深意。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自然就这样在循环中生生不息,于是便引出了“捧起一块石头”这一层,因为石头就是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在普通的石头身上也有着大自然轮回变化 生生不息的足印,所以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可以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用心在感受。(2)对词语的理解。幽径:隐蔽 僻静的小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

10、别的人相应作答。津津乐道:很感兴趣地谈论。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二 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 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三 教学建议1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 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是这篇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文眼

11、。揭题后,可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2教学时,可以以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明白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 鸟儿 露珠 树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云雀 落花 落叶等。概括地说,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2)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

12、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 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3)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教师要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3这篇文章的语言

13、丰富生动,作者对山中景物的观察细致入微,体验十分深刻,许多描述能以极富变化的句式来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 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课后练习3也正体现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比喻 拟人 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感情的方法。4本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从文字背后透射出诗人一般鲜活的气质和性情。因此,教学本文要重在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像第5自然段,作者采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同时,文章所特有的那种诗一般的语言 诗一般的韵律

14、诗一样的情怀,都可以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没有学生反复地诵读课文,很难领悟作者描写的意境 表达的感情。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5生字 新词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注意下列这些字的字音 字形:“唱和”中的“和”读作“h”,“蕴”的下面不是“温”。四 相关链接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 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 000首,散文随笔1 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海内外1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 散文 随笔 杂文 小说约2 000多篇(首)。2*山雨一 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 神奇的想象和联想 清新的

15、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 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 雨中 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 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 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本文是略读课文,选编意图一是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是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魅力,丰富积累;三是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