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074288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

2、上的佼佼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

3、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

4、、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

5、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

6、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

7、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让学生尽情地“说”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

8、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9、,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

10、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给学生以鼓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

11、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

12、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双基教学 双基教学,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人一、双基教学模式的外部表征双基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可以看作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它首先倡导了一种所谓的双基教学模式,我们先从双基教学模式外显的一些特征进行描述

13、刻画。1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双基教学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着较为固定的结构,课堂进程基本呈“知识、技能讲授知识、技能的应用示例练习和训练”序状,即在教学进程中先让学生明白知识技能是什么,再了解怎样应用这个知识技能,最后通过亲身实践练习掌握这个知识技能及其应用。典型教学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分析样例练习小结作业”,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基本要求。复习旧知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理解新知、逾越分析和证明新知障碍作知识铺垫,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往往是通过适当的铺垫或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出新知,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尽快理解新知内容,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可、接受

14、新知的合理性,即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是什么、弄懂为什么;进而以例题形式讲解、说明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新知的应用,明白如何用新知;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尝试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增进理解,熟悉新知及其应用技能,初步形成运用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小结一堂课的核心内容,布置作业,通过课外作业,进一步熟练技能,形成能力。所以,双基教学有着较为固定的形式和进程,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紧凑,教师在其中既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示范作用或管理作用,同时也起着为学生的思维架桥铺路的作用,由此也产生了颇具中国特色的教学铺垫理论。2双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控制双基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的高效教学

15、模式。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运用,具体到每一堂课,教学任务和目标都是明确具体的,包括教师应该完成什么样的知识技能的讲授,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学生应该得到哪些基本训练(做哪些题目),实现哪些基本目标,达到怎样的程度(如练习正确率),等等。教师为实现这些目标有效组织教学、控制课堂进程。正是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以及必须实现这些任务和目标的驱动,教师责无旁贷地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管理者,导演着课堂中几乎所有的活动,使得各种活动都呈有序状态,课堂时间得到有效利用。课堂活动组织得严谨、周密、有节奏、有强度。整堂课的进程,有高度的计划性,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练,什么时候演示,什么时候板书,板书写在什么位置,都安排得非常妥当,能有效地利用上课的每一分钟时间。整堂课进行得井井有条,教师随时注意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防止和克服不良现象的发生。随时注意进行教学组织工作,而且进行得很机智,课堂秩序一般表现良好。严谨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高效,而且避免了学生无政府主义现象的发生。双基教学注重教师的有效讲授和学生的及时训练、多重练习,教师讲课,要求语言清楚、通俗、生动、富于感情,表述严谨,言简意赅。在整堂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