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

上传人:lu****9 文档编号:9607424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备课参考2019年8月第一组说明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 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 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

2、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 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

3、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 写读书经历或访谈 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 读与写 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1窃读记一 教材解

4、读1.课文简说。一读课题,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孔乙己“窃”的是书,而本文“窃”的则是读,情趣上大相径庭。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 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 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 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 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 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

5、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利用“下雨天,留客天”这种理所当然的借口,自我安慰,在书店里开心地读下去,有几分童稚,还有几分诡辩。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

6、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

7、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 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8、,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 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 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2)对词语的理解。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

9、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要求不高,只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难以实现。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 炒菜 锅勺 踮起脚 饥饿 惧怕 充足 屋檐 一碗 真酸 支撑 书柜 哎哟”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

10、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三 教学建议1.教学本课前,教师可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享受。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思路展开教学。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 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细腻传神。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

11、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够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本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教学时要重视朗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 匆忙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雨天读书的开心 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朗读好了,也就体会到了。4.教师要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踮起脚尖”中的“踮”读din;“暂时”中的“暂”读zn;

12、有一些字的笔画较多,如,“饿”“惧”“檐”“酸”“撑”,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画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5.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写的好处,并抄写下来。6.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窃读的滋味虽是苦乐交织,忧喜并存,但乐大于苦,喜大于惧,知识和智慧的丰收弥补了身体的劳累。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有哪些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做个书目;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做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为后面“语文园地”中的

13、“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做好准备。四 相关链接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9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坂,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 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在北京度过的25年时间,被林海音称作“金色年代”,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1948年8月她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

14、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文字。该书后来拍成电影,也改编成儿童绘本。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 两地 作客美国 芸窗夜读 剪影话文坛 一家之主 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 婚姻的故事 城南旧事 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 晓云 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林海音自选集 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 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 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

15、 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 阅历 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 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为口语交际 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