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整理篇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604184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广贤文整理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增广贤文整理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增广贤文整理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广贤文整理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广贤文: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心。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酒肉朋友朝朝有,无钱无势亲不亲。相逢好比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百炼化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如若十分都使尽

2、,远在儿孙近在身。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醒世名言: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情当慎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家强来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生人。青草发时便盖地,运通何须觅故人。但能依理求生计,何必欺心作恶人。人为才狡辩人心,高山流水向古今。莫做亏心侥幸事,自然灾患不来侵。人要人死天不肯,天要人死有何难。我见几家贫了富,几家富了又还贫。三口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平生正直无私心,问甚天公饶不饶。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上

3、天时。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家业有时长来往,还钱长记借钱时。金凤未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青山只会明古今,绿水何曾洗是非。常将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思有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蒿蓬隐藏灵芝草,淤泥陷着紫金盆。劝君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欺心莫赌洪誓愿,人与世情朝朝随。人生稀有七十余,多少风光不同居。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大道劝人三件事,戒酒除花莫赌钱。言多语失皆因酒,义断亲疏只为钱。有事但逢君子说,是非休听小人言。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孝何须父向前。心好家门生贵子,命好何须靠祖田。侵人田土骗人钱,荣华富贵不多年。莫道眼前无报应,分

4、明折在子孙边。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草怕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雨里深山雪里烟,看事容易做事难。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寒。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富贵若从奸狡得,世间呆汉喝西风。忠臣不事二君主,烈女不嫁二郎夫。小人狡猾心肠歹,君子公平托上苍。一字千金价不多,会文会算有谁过。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长作什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

5、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张良原是布衣,箫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昔时也,余在洛阳,日

6、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言余之贵也。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出自:增广贤文 释义:贫困时乏人问津,富贵时车马盈门。形容人情冷暖,嫌贫爱富。 理解:嫌贫爱富是人之常性,嫌贫爱富就跟大家都喜欢看美女,而讨厌丑八怪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出于现有价值观的本能反应。不是

7、价值观出了问题,而恰好是正常价值观的表现。相反地,建国初期那种以贫农为荣,与地主、中产划清界线的价值观从某种程度来说反而是病态的、不正常的。但如果过度“嫌贫爱富”而丧失了道德、良心则就大大不对了。对待富人的态度是学习、模仿,对待穷人的态度不是可怜、也不是不管不问,而应该是帮助、疏导。帮助、疏导应该尽管不要从物质上(除非他急需要物质) ,而应该从技术上帮助他,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这个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外一部分人迟迟没富起来怎办?一方面是时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引导,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或带领他们另谋致富之路,为富不仁就点显得不厚道了。 谈到贫富问题,以前看到的两副对联挺有意思,帖给大家: 其一: 富贵如龙,游尽五湖四海。 贫穷如虎,惊散九族六亲。 其二: 打我不痛,骂我不痛,穷措大(现在叫穷小子)肝肠最痛。 哭脸好看,笑脸好看,田舍翁(现在叫有钱人)面目难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