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6037636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联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华夏民族早期形成史。在华夏民族的凝聚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的统一。祖宗的认同、神话精神的滋养。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上古时代,部族林立,图腾各异。由于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龙成为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并得到中原各部族的公认。炎帝部族入主中原后放弃了自己的羊图腾与牛围腾,改信龙图腾。黄帝入主中原后,也用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炎黄后裔在龙图腾引导下,经过不懈努力融合并接纳了东南西北中的不同部族,龙部族联盟进一步扩大。至汉时,刘邦以龙子的身份降生。并斩白蛇起

2、义建立汉朝,龙成为汉兴的重要力量与灵魂旗帜,也成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图腾,直到现在中华民族还被称为龙的传人。在龙图腾旗帜的引领下,作为龙子的炎帝与黄帝特别是黄帝成了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就是和合向心、归宗炎黄的过程:一是华夏民族向外兼并扩张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一是外围民族认炎黄为祖宗归依华夏的内向认同,夷变为夏,于是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都成了黄帝炎帝的后裔,成了华夏民族的一分子,炎黄子孙遍布大江南北,华夏民族不断壮大。华夏民族的外并内聚是从“血缘”到“文化”的融合,是龙图腾的统一,是炎黄始祖地位的认同。是中国神话的胜利。正如德国思想家谢林所说:“

3、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核心神话只有两个:龙和黄帝。”中国古代神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有巢造屋、伏羲画卦结网、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女娲补天治洪、舜耕历山、鯀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大神们的复合形象、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着华夏民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战天斗地的奋斗篇章

4、,引吭出可歌可泣的奉献之歌,弹奏出团结向心的动听旋律。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铸造了华夏民族团结奋斗、牺牲奉献、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成就了华夏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使华夏民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摘编自闫德亮古代神话定型与华夏民族形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神话对于华夏民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滋养了华夏民族的精神。B. 上古时代,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例如龙是太昊伏羲部族的图腾。C. 华夏民族的融合过程有两条途径:外向认同,变夷为夏与内向认同,夷变为夏。D. 古代神话中蕴含的创造、奋斗、奉献、团结等精神,促

5、进了华夏民族发展壮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神话在华夏民族凝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B. 文章按历史时代顺序,清晰地揭示了龙如何一步步成为华夏民族统一图腾的过程。C. 文章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的言论,有力论证了龙图腾旗帜对于中华民族的引领作用。D. 文章较为具体地阐释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并指出其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图腾是先民们的祖先认同与部族灵魂标识。其中包含了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B. 华夏民族通过兼并扩张,将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变成其一分子,不断发展壮大。C. 刘邦以龙

6、子的身份降生尽管荒诞,却使龙成了华夏民族图腾,中华民族成了龙的传人。D. 神话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对华夏民族品格的铸造、社会责任的形成,都有很大促进作用。【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每个部族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腾”不正确。有的部族有多个图腾,如炎帝部族就有羊图腾与牛图腾。故选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7、,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的言论并非论证龙图腾旗帜对于中华民族的引领作用,而是意在说明神话对于中华(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意义。故选C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A项,并不是所有的图腾都“包含了超自然力及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文中特指龙。B项,“华夏民族通过兼并扩张”不正确,匈奴、鲜卑、苗族、瑶族等成为华夏民族

8、一分子是主动归依。C项,“却使龙成了华夏民族图腾”不正确,早在黄帝入主中原后,龙就成了华夏民族的图腾。故选D项。【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知白守黑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涂弦夫长得很有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

9、。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涂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涂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

10、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 “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

11、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

12、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 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秋凉时,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

13、。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涂弦夫说:“怕丢丑。”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涂弦夫点点头:“ 是,是,大有进步。”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B. 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

14、C. 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D. 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5. 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涂弦夫的书斋 名由“守墨斋”改 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答案】4. C 5. 答案要点:吴一品是一个有雅趣、能洞悉生活本质的名士,他的这些特点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他是主人公的知己,对主人公的生活态度、处世原则、思想境界等有指点和引领作用,使主人公的形象在变化中变得丰满;吴一品的言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知白守黑”“各是各的享受”等认识与主人公共同揭示了文

15、章主旨。 6. “守黑”保留了“守墨”的特点,暗示了涂弦夫的书法家身份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守黑”是取“知白守黑”之意,包含着涂弦夫等秉持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境界的更高追求。第二点也可从文章具体内容切入,分析“守黑”的含义:面对人生变故能换个角度看待和思考生活;对不同于自己的人和事,能够理解、尊重并包容。【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C项,“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有误,涂弦夫是从吴一品“各是各的享受”一句里慢慢感悟到了人生态度,因而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

16、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吴一品是主人公涂弦夫的知己,所以在涂弦夫遭受抢白后把吴一品“叫过来”,所以能听进他的话,所以才有所改变,这不仅是情节的推进,也是主人公形象的完善过程;吴一品能洞悉生活本质,引领主人公进入另一种境界,也引领读者进入另一种境界,无疑对表现主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此组织答案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意蕴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