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6031785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知觉、归因与个体决策 Perception , Attribution & Individual Decision 刘敏 广东海洋大学,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小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因此,你只好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的孩子做安排。你抓起一杯咖啡往外赶时,你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咖啡的衣服。路上开车时,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一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地关上门。,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有许多种说法。有的人说

2、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做出解释,并称之为现实。 斯蒂芬 P 罗宾斯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主要内容 知觉的概念和性质 影响知觉的因素 社会知觉与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归因理论 决策与个体决策模型 组织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心理学家布鲁纳

3、(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社会知觉实验。实验材料是一套硬币,有1分、5分、10分、25分、50分等种种大小不同的圆形硬币;另一套是与硬币大小形状相同的硬纸片。实验对象是30各家庭贫富不同的10岁孩子。实验程序是,先把两套材料先后投射在银幕上,让被试依次观看,然后移去刺激物,让被试画出刚才看到的硬币与圆形纸片。,货币实验,结果,被试画出来的图形大小和实际上看到的刺激物不完全相同,他们画的圆形纸片与实际的硬纸圆形的大小较一致,但所画的硬币的圆形大小却远较他们看到的真正硬币为大,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所画的硬币圆形更大。这个实验说明社会认知受主客观因素所

4、制约。,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认知,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而知觉并不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反映客观现实,而且对于同一个对象,不同个体的知觉可能会有差异,对于组织来说,当这种差异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多而增多时,产生误会和冲突的可能性也增多了。,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上司对下属的工作给予肯定”的方式的知觉差异,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核心:知觉是对刺激的解释,而不是准确的记录。 功能:我们的行为是基于我们对现实的知觉(或认为

5、“看”到的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这个世界是我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是十分重要的。,知觉热点问题:眼见为实?,这是一种壮观而又迷惑人的错觉:月亮刚刚在地平线上升起时看起来比在天顶时要大!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月亮还是同一个月亮,它并没有改变大小,也没有改变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不管月亮位于天空的哪个位置,它的大小应该都是相同的。如下图所示,该图是拍摄的一张时序影像,每隔2.5分钟对月亮进行一次短暂曝光,而最后一次的曝光时间较长,以带出西雅图市的美丽全景。从中可见,月亮的直径实际上未曾变化。如此说来,照相机做了忠实的记录,人眼却不能“眼见为实”了。这就是知觉学中的月亮错觉(moon ill

6、usion)。,月出西雅图,知觉过程: 刺激感觉选择组织解释反应(判断),知觉过程,知觉的性质 知觉的选择性:优先把被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觉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 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人的知觉有凭借经验对感觉材料进 行组织加工和理解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人们对寻找自身最有意义的事物为知觉对象。 选择性表明了作为个体知觉过程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 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兴趣爱好是不同的; 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状态差异。,这几个图形

7、代表什么意思?,图形背景原则意味着知觉到的客体在背景中作为可分离的部分被突出出来。这个例子证明知觉选择会影响知觉组织。根据以往的知觉定式,人们会在黑色背景下知觉白色图形,但在这里黑色是图形,白色却是背景。,选择性认知,知觉的整体性,人们把现实对象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知觉。,知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觉经验的参与,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对于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稳定。 我们站在山顶向下眺望:人变成了蚂蚁、汽车变成了甲壳虫、公路变成了丝带。,知觉的理解性,凭借以往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对象。 如,一个色觉正常的人,在接受色盲检查时,能够从色彩缤纷的图案中准确地看出某一事物的完成形象

8、,就是因为他曾经接触过这一事物,形成了经验。,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因素,知觉者因素,知觉对象因素,情景性因素,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因素: (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是我们想看到和听到的东西) 兴趣、需要和动机 个性特征 如 场依存-场独立 过去的经验,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因素: 知觉对象自身的特征 (强度、大小、频次、运动)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影响知觉的因素 情境因素: 时间与场合 工作情境 社会与文化背景 情境效应(Context Effect):指知觉的上下联系或情景对知觉结果的影响。,12,1,3,A,C,14,一个愿望: 有人说,在图形上选一条螺旋线,如果走到图形的中心,你会实现

9、一个愿望。,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社会知觉: 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 判断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分类: 对他人的知觉(personal perception) 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自我知觉(self-perception),社会知觉 关于自我和自我知觉 自我: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意识及其机体自身的的统一体。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的形成 1、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获得对自我的认识 2、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

10、的发展 3、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 4、通过内省来实现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s) 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 晕轮效应(Halo effects) 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s) 投射作用(Projection) 刻板印象(Stereotypes or prototypes) 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叫做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叫做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它

11、影响着以后的交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第一印象也是可以改变的。 第一印象的信息来源 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方所获得的印象,也包括看到或听到对方的其他方面的材料时所获得的印象。 双方初次见面时获得的直接资料是外表与才华。 双方见面时获得的间接资料是对方的背景资料介绍。,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A鲍达列夫的实验 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大学生看,但看照片前对两组大学生的指导语不同。指导语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罪犯;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学者。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结果发现,两组

12、大学生对同样的照片做了极为悬殊的描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A.S. 洛钦斯杜撰了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描写了一个叫吉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 第一段文字 “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它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着售货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前一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了。”,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 第二段文字 “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

13、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马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最荫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女孩。吉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上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了。”,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 实验操作 洛钦斯把这两段相反描述的材料给予不同的组合: (1)描写热情外向的一段先出现,冷淡内向的一段后出现。 (2)描写冷淡内向的一段先出现,热情外向的一段后出现。 (3)只出示一段描写热情外向的材料。 (4)只出示一段描写冷淡内向的材料。 洛钦斯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织

14、阅读一组材料,然后要求各组被试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怎样的一个人?,组 别,条 件,友好评价,(1) (2) (3) (4),先出示热情、外向材料,然后出示相反材料 先出示冷淡、内向材料,然后出示相反材料 只出示热情、外向材料 只出示冷淡、内向材料,78% 18% 95% 3%,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首因效应的经典实验研究 首因效应的实验结果,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选择性知觉 人们不可能接受所有观察到的信息,只能接受零零星星的信息。但这些零散信息并不是随机选择的,而是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选择性知觉能使人们“快速阅读”他人,这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自己想

15、要看到的东西。,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晕轮效应(Halo effects) 也称印象扩散效应, 以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 社会活动力,外貌等为基础,形成对一个人的整体印象的一种心理现象。 一项经典研究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研究者给一部分被试出示的纸上列出某人有六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实际、坚定和热情,让被试对具备这些品质的人进行评价。结果发现, 在这些特质的基础上,人们判断此人精明、幽默、人缘好、富有想像力。同样的被试,研究者在列出的某人的六种品质中把“热情”换为冷酷”,其他品质不变,结果发现,人们所形成的知觉完全不同。显然被试因一种特质而影响了他对此人的总体判断。,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晕轮

16、效应(Halo effects),晕轮效应的实验1戴恩的研究,晕轮效应实验2,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晕轮效应(Halo effects),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对比效应(contrast effect) 在认知心理学中,人们把某一特定感受器因同时或先后受到性质不同或相反的刺激物的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对比效应。 譬如,灰色的小正方形置于黑白不同的两个背景上,虽然两个灰色小正方形其明度是一样的,但我们在认识它们时会感觉到黑色背景上的小正方形看起来亮些,而白色背景上的小正方形显得暗些。又譬如,在黑白两个正方形的接界处,黑的会显得更黑,白的会显得更白。这些都是同时对比引起的,因此又称之为同时对比效应。此外,还有一种继时对比效应,它是由不同刺激相继作用于同一个分析器时引起的感觉能力变化的效应现象,如先吃酸的后再吃甜的,会感到后者更甜。,对比效应,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刻板印象 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所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