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600613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9.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脱位x线上肢骨折资料(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 (创伤),顺德区均安医院 徐国富,创伤:总论,影像学检查的目的 明确骨折或肌腱韧带断裂 骨折错位成角 复位治疗 复查复位情况 观察愈合情况及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检查方法 X-RAY CT MRI US SCINTIGRAPHY,骨折总论,骨折的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疼痛、肿胀、压痛、骨折引起的成角、旋转等变形和功能障碍。 严重创伤常合并广泛软组织撕裂、内脏损伤、出血或外伤性休克,骨折总论,骨折的分类:依据骨折的程度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

2、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及骨骺分离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颅骨、肩胛骨及长骨的裂缝骨折,儿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属不完全性骨折。,骨折总论,骨折的分类:依据骨折的形态 1、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发生在骨干部。 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称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椎体和跟骨。 4、星状骨折:多因暴力直接着力于骨面所致,如颅骨及髌骨可发生星状骨折。 5、凹陷骨折:如颅骨因外力使之发

3、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皮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7、裂纹骨折:如长骨干或颅骨伤后可有骨折线,但未通过全部骨质。 8、青枝骨折:多发生在小儿,骨质部分断裂,骨膜及部分骨质未断。 9、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是骨折的一种。,骨折总论,骨折的分类: 依据解剖部位 如脊柱的椎体骨折,附件骨折,长骨的骨干骨折,骨骺分离,干骺端骨折,关节内骨折等。 依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 1、外伤性骨折:骨结构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称之为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不同于一般的外伤性骨折

4、,其特点是在发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着影响其结构坚固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内在因素使骨结构变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发生骨折的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骨折总论,骨折的分类: 依据骨折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的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性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长骨横形骨折、压缩骨折、嵌插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干既是横骨折,因受肌肉强大的牵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对应,也属不稳定骨折。 依据骨折后的时间 1、新鲜骨折:新发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纤

5、维连接,还可能进行复位者,23周以内的骨折。 2、陈旧性骨折:伤后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时限并非恒定,例如儿童肘部骨折,超过10天就很难整复,骨折总论,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型期。 血肿机化期:骨折后断端出血,形成血肿,继而形成肉芽组织,逐渐转化为纤维组织。近骨折端的骨外膜、骨内膜深层细胞增殖,形成骨样组织,逐渐向骨折间隙延伸,约2周后达到纤维连接。 骨痂形成期: 1、骨痂出现阶段:在骨折后2-4周出现,形成骨痂托、骨膜后应。 2、骨痂连接阶段:骨痂桥形成,有效骨痂是临床判断肢体能否持重的标志。 3、骨痂成熟阶段:骨折端密度较高、不均匀,X线还看不出骨小梁。 骨痂改

6、造塑型期:开始骨痂中骨小梁排列不规则,尚不牢固,随着肢体的活动和负重,在应力轴线上的骨痂不断改造、加强,而周围骨痂逐渐被吸收,最后形成适应生理需要的永久性骨痂,需812周,原始骨痂成为永久骨痂。骨髓腔再通。,骨折总论,骨折的合并症: 1、迟缓愈合和不愈合 2、外伤后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 3、畸形愈合 4、骨、关节感染 5、气性坏疽 6、骨缺血性坏死 7、骨化性肌炎 8、关节强直 9、关节退行性变,骨折总论,X线表现: 骨折线:不规则的锐利而透亮的裂缝(线)、密度较高的致密带。 骨皮质皱褶、成角、凹陷和骨小梁中断、折屈、镶嵌 骨折对位、对线关系:横向移位、纵向移位(分离和重叠)称为对位不良;

7、断端成角称为对线不良。,骨折总论,骨折类型,骨折总论,胫、腓骨下段粉碎骨折,骨折总论,桡骨青枝骨折,骨折总论,颅骨线形骨折,骨折总论,隐匿性骨折 平片未见异常,骨折总论,内侧胫骨平台下隐匿性骨折,T2W,T1W,骨折总论,胫骨隐匿性骨折,骨折总论,CT平扫股骨头骨折,骨折总论,颅骨凹陷性骨折,骨折总论,头颅凹陷性骨折,骨折总论,撕脱性骨折,骨折总论,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骨折总论,骨折后畸形愈合,骨折总论,右髋外伤脱位骨性强直,骨折总论,股骨颈骨折后缺血坏死,骨折总论,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骨折总论,MRI:膝关节骨性纤维强直,骨折总论,骨折 大量骨痂形成 延迟愈合,骨折总论,病理性骨折,骨折总

8、论,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谢谢,正常肩关节,肩关节属于杵臼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进行屈、伸、收、展、旋转和两种以上的联合运动。,肩关节正常解剖,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1/3或中外1/3。 由肩部来的间接外力沿锁骨长轴达弯曲处,易骨折,亦可直接外力撞击引起。 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 内侧断端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 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 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直立的骨碎片易刺破锁骨下静脉或压迫神经。,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分型 肩胛骨体部骨折 常见 肩胛颈部骨折 肩胛盂骨折 喙突骨折 肩峰骨折。 移位多不明显,肩锁关节脱位,微活动关节。

9、成人关节宽度在0.5厘米以内。 当肩锁韧带撕裂时,关节稍分离,呈半脱位状。 当肩锁及喙锁韧带都断裂时分离明显。,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及喙锁韧带均断裂,肩锁关节脱位,肩锁韧带断裂而喙锁韧带无断裂,肩关节脱位,前脱位(盂下脱位) 最常见95 锁骨下脱位、胸内脱位少见 后脱位非常少见,肩关节脱位,前脱位,脱位合并大结节撕裂性骨折,粉碎骨折合并半脱位,嵌插性骨折合并半脱位,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内收或外展型损伤 最常见 骨折线为横行 伸展型损伤 间接外力引起 骨折线横行,向前成角 屈曲型损伤:较少见,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直接暴力 横断骨折或粉碎骨折 间接暴力 斜形、螺旋形或蝶形骨折 肱

10、骨上段的骨折 近折端向前内侧错位 远折端向上、外错位 肱骨中段骨折 近折端向外、前方移位 远折端向上移位 骨折端重叠错位,肱骨干骨折,病理性骨折,肱骨骨折的旋转错位,肱骨头正位,大结节向外前突出,头关节面向内,相当于肘(肱骨远端)最大外旋位,肩关节的旋转错位,肱骨头侧位,大结节向前突出,头关节面向后,相当于肩关节功能位。 肱骨头向外向后相当于肘(肱骨远端)最大内旋位。,肩关节的旋转错位,骨折后,肱骨头与肘的解剖位置失去上述正常关系,即证明骨折端有旋转错位,肩关节的旋转错位,肱骨干骨折X线检查最好包肱骨全长。 投照正位片以肩关节正位为准,先弄清肱骨头处于何种功能位置。 整复时应把骨折下段(以肘关

11、节为准)放在肱骨头相应的位置上。,谢谢,肘关节解剖,肘关节由肱、桡、尺三骨组成 由三个关节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三个关节在同一个关节囊内。 肘关节伸直时,两个髁与鹰嘴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屈肘时此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当此解剖标志发生改变,说明肘关节发生骨折或脱位。,正常肘关节,肱骨髁上骨折,是肘关节最常见的损伤,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第三位,以儿童多见。 骨折类型按损伤机制的不同分为两型:伸展型 儿童最多见,发生率高达90%,特点:1、骨折线的水平可通过鹰嘴窝或其上方。2、骨折线方向由前下至后上,3、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 见于较大儿童、成人或老年人,较少见。特点:1、

12、骨折线多为斜行,由后下至前上或横断,2、骨折向后成角或不明显,3、远折端向前移位或移位不严重。,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髁上及髁间粉碎性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肘关节脱位,是人体常见损伤之一,青少年同成人多见。 发生机制:多为间接暴力,跌倒时肘部猛烈过度后促,或伴有内翻、外翻,前臂旋转等外力;直接暴力较少见。 临床表现:痛苦面容,肘多呈半屈姿势,活动功能丧失,三角关系失常。 分为后脱位、侧方脱位、前脱位。,肘关节脱位,肘关节侧方脱位合并内上髁骨折,肘关节侧方脱位合并内上髁骨折,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多处骨折,桡骨小头及桡骨颈骨折,儿童及成人发生率均较高 发生

13、机制:由于跌倒时,肘伸直位,手掌着地,外力由下而上垂直或合并外翻、旋转的应力,使桡骨小头与肱骨小头相撞击,而发生桡骨小头或桡骨颈骨折。 临床表现:肘关节外侧肿胀,压痛、屈曲疼痛,活动受限,前臂旋转功能发生障碍。,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及桡骨颈骨折,冠状突骨折,鹰嘴及冠突骨折,鹰嘴撕裂性骨折,孟氏骨折,是指尺骨上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常见,多发生于儿童,亦见于成人。 属于前臂骨折累及关节的损伤,处理不好极易发生肘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孟氏骨折,孟氏骨折,前臂双骨折,如何从X线片上判断两骨折端旋转错位,观察骨折上下段的弯曲度是不一致。 观察尺桡两骨间距有无突然变化。 观察骨折端的粗细是否相等

14、。 其他,如皮质骨度、髓腔宽度于骨折上下断端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必有旋转错位。,前臂双骨折,盖氏骨折,系发生于桡骨下段的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较少见,亦属于前臂骨折累及关节的损伤。骨折几乎均发生在桡骨干下1/3处。,柯雷氏(Colles)骨折,Colles骨折是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常伴有远侧骨折断端向背侧倾斜,前倾角度减少或呈负角,典型者伤手呈银叉畸形。 。 Colles骨折为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l %,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 受伤机转 Colles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引起,常见于跌倒,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致伤。应力

15、作用于桡骨远端,使得这一脆弱部分发生骨折,Colles骨折,Colles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正常腕关节,腕骨脱位,现常分成6类: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脱位;月骨和半舟骨脱位与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舟骨和月骨脱位与舟骨-月骨周围脱位。 月骨脱位系指月骨单独向掌侧脱位。 月骨周围脱位实际上是头骨和月骨发生脱位,月骨原位不动,即与桡骨远端保持正常关系,而其它腕骨都伴随头骨同时脱位。头骨以向背侧脱出多见。,月骨脱位,受伤机制: 手于外撑位跌倒。 诊断要点: 正位片月上骨旋转与头骨重叠,头月关节、桡月关节间隙可消失;侧位片上月骨向掌侧脱位为特征性表现;舟状骨、头骨与桡骨关系保持原位不变。

16、,月骨脱位,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脱位,受伤机制:手于外撑位跌倒,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 尺骨或桡骨茎突骨折;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对向掌侧;头骨位于月骨后方,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制: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临床表现:腕部肿胀向背侧突出,屈伸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压痛。 诊断要点:正位片上头月骨重叠,关节间隙出现消失或变窄;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桡月关节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舟状骨向背侧脱位;可伴有桡骨背缘骨折。,月骨周围脱位,月骨周围脱位,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制: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诊断要点: 舟状骨骨折;正位片上头月关节间隙异常;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舟状骨近侧骨折块和月骨与桡骨的关系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制: 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