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600064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重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城市的实质1)坡市是人类聚居的形式之-2)城市是一定区城的中心3)城市是人数明的摇篮和砚库4)城市是一种桂会的活动方式2. 城市的特征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2) 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3) 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4) 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3. .城市的职能1)非农业人员的居住场所2)农业生产技术、信息的交流场所3)宗教、文化、艺术的活动场所4)商品交易的场所5)保卫居民生活、工作的防御工具4. 城市的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负担的主要职能。5. 城市化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形成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时期中,在特定地域中,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逐渐

2、增多,而同时农村人口逐渐减少的一种现象,又称城市化运动。城市化同时是种经济发展过程,是劳动力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业到现代产业之间的转换,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日比例日益增大;(2)城市数目日益增加3)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扩大6. 城市化过程有两特征1)城市人口的增加(绝对数量,相对数量)2)城市数且的增加(绝对数量,城市密度)7.城市化水平评价体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指标1.)以城市人占地域总人口的比例(相对数量)2)当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现代化3)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高度城市化8.世界城市

3、化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1730-1850年为第一阶段,英国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水平超过50%的国家2.1851-1950年是第二阶段,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人口总数从4000万增加 到4.49亿,城市化水平达到51.8%3. 1950一1990年为第三阶段,全世界基本实现了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水平由1950年的28.4%上升到1990年的50%9.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将新中国的城市化大致分为6个阶段,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 )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2)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3)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

4、发展4)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5)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10.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历史短、.速度快.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可纳为三种模式:1)控制型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如中国、南非和伊朗.(2)过度城市化.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3)城乡高迁移率和低城市化攀并存的城市化,如印度11. 所谓城市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建成区空间。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规模的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人工空间,作为一定地域范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城市空间包括开敞空间(如街道、广场、绿地等)和封闭空间(即建筑空间).地下空间是一种封闭的建筑

5、空间.12. 城市地面空间分布早期城市空间结构形成核心以宗祠、宫室、广场、市场等为中心.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以社会活动中心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中世纪初期,西方城市都以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13.跳跃式成组团扩展模式1)跳跃式组团扩展是一种不连续的城市扩展方式,适合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地区.2)选择的“拐点出现在人口年均增长率3%,经济成长10%3)维持25年左右的持续增长的时候.4)新城市功能区容纳新城市职能,将单一增长核心转变为,多个增长核心。14城市问题1)城市用地与人口的矛盾2)城市功能布局混乱运行效率低3)城市交通拥挤、运行能力不畅4)城市基础设施落后5)城市污染严重、环境恶化15. 地下空间:

6、在岩层或土层中天然形成或经工开发形成的空间称地下空间;16.城市地下空间: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泛指城市地表以下的地层空间实体.17.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城市中的地下空何资如以科学的规划、进行有序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以敷设各种城市管线、构筑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功能己涉及城市功能的方方面面.18.地下空间分类1)按照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地下空间和人工低下空间两类,按照构筑形式可以分成岩土中地下建筑和软土中地下建筑,软土中地下建筑根据其与地面空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单建式和附建式地下建筑单建式:在地面以上不在有其他建筑附建式:依附于地面建筑室内地面以

7、下部分的土层或半土层的空间,常称半地下或地下室2) 城市地下空间按照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以分成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间三类.一浅层空间:0一30m深度,商业、文娱、业务空间等.一中层空间:一3Om一100m深度,地下交通、公用设施.一深层空间:一100m以下,快速地下交通、危险品库、冷库和油库等贮存仓库3)地下空间按功能用途分类. 1.商业空间:商场、商业街2文娱空间: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图书馆、运动场3.交通空间:地铁、城市快车道、停车场4.防灾空间:防空洞、排洪沟5.物流空间:城市公用市政设施6仓贮空间7居住空间8业务空间9生产空间19. 地下空间资源特点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无限性

8、和制约性.二、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层次性和不可逆性.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不同于地面空间的环境特点20.国外地下空间发展趋势1.分层化与深层化2.市政公用隧道(共同沟)在二十一世纪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3. 三S技术在地下空同开发中的作用将得到加强21.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模式1)结合地铁与地面广场、汽车站等修建地下综合体,形成多功能综合性换乘枢纽2)地下过街通道商场型3)站前广场的独立地下商场和车库商场型4)市中心闹市区的地下商业街型5)历史古迹、风景名胜保护区设立地下广场6)高层建筑的附建式地下室7)人防工事、地下建筑的改造22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 1)地下

9、资源造价高、环境使用受到影响2)规划受地质条件影响大3)考虑地下工程的防护功能4)对环境生态等影响小5)生活条件差,利用受限制23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发展的范围1.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协调2.地下空间与交通的协调3.地下空间与自然的协调24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协调1)功能组织的协调2)地下空间与历史文化空间协调3)新区地下空间开发与历史建筑协调25地下空间与交通的协调1)地下空间与地面步行空间的协调2)地铁与地上空间的协调3.)地下停车场与地上空间的协调36地上、下空间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1)系统性2)整体作用性2.开放性原则3.整合性原则37进行地下空间规划需要哪些基础资料1城市勘查资料2.测

10、量资料3.气象资料4.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5.城市人防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6.城市交通资料7.城市土地利用资料8.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资料9.城市环境资料38城市地下空间的基本形态1点状2辐射状3 脊状4网络状5立体型39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特点1.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受到原有城市规划的限制2次浅层(1030米的空间)以内的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常结合地面道路进行. 3次浅层以内的地下公共空间建筑常结合城市的广场、绿地、公园、庭院进行规划. 4.由于造价的影响,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加之地下空间是全封闭状态,在日光、自然通风环境、绿化及环境艺术方面不如地面状况,因面封闭的地下空间不宜长期居住. 6.地下空间规划受地质

11、条件影响很大7.地下空间工程范围较广泛、类型多、技术条件复杂,是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8.地面城市建设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创造了现代化奇迹,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便利. 9.地下空间规划反映不出城市的景观艺术40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城市化为总目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为总且的;(2)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依据(5)应注重城市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重视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提升地下空间的品卫6)对己有地下空间,应分别情况采取保留、改造整合等措施,使之融合新的规划之中:41生理效应1.空气污

12、染的影响2空气离子化对人体的影响3空气污染物的来源42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原则1.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开发空间功能与地下空间特性适应原则.3上下空间功能对应原则.4.开发计划之间相协调原则.5.建立城市生命线系统,增强城市承载能力.6.空间结构满足平战结合的原则43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标志.1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2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3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44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法1上下空间功能环境对应模式2城市中心地下综合体模式3地下商业街单一功能模式4广场立体化模式体贴枢纽站模式5地下交通工程模式6依

13、附地下交通模式45线路的平面设计1)最小曲线半径(2)夹直线最小长度(3)最小圆曲线长度(4)缓和曲线线型(5)长度46影响车站分布因素1客流吸引力2乘客出行时间3工程与运营成本4城市规模和线路长度5城市道路网状况、公交线网及车站位置47地下工程有许多分类方法 1按使用性质1)地下交通工程2)地下市政管道工程3)地下工业建筑4)地下民用建筑5)地下军用工程6)地下仓储工程7)地下文娱文化设施8)地下体育设施按衬砌材料与结构形式1)模筑式衬砌2)离壁式衬砌3)装配式衬砌4)锚喷支护衬砌按施工方法明挖法(放坡、支护、降水)盖挖法、逆作法:沉箱、沉井、沉管法;顶管法(大口径与微型顶管):盾构法(SM

14、,TBM)岩石握进机(TBM,)新奥法、钻爆法48地下建筑结构的定义(l)基本定义地下建筑是修建在地层介质中的建筑物分为两大类:1岩石(硬土)地下建筑2 土层(软土)地下建筑49地下建筑结构的作用永久性支护结构即衬砌结构衬砌结构作用:1承重:即承受岩土体压力、结构自重以及其它荷载的作用 2、围护,即防止岩土体风化、坍塌、防水、防潮等.50地下建筑与地面建筑结构的区别(l)地下结钩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岩土体不仅是荷载,也是结构、约束变形(2)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构复杂.(3)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51地下结构形式断面形式(矩形,梯形、直墙拱形、马蹄形、仰拱形、圆形)52地下结构计

15、算理论的发展1刚性结构阶段2.弹性结构阶段3.连续介质阶段53选购灯具六原则1方便原则2节能原则3安全原则4功能原则5协调原则6简约原则54出入口的形式、1水平出入口、2倾斜出入口、3垂直出入口55洞室1贯通式2梯式3环式4棋盘式5厅式56地质灾害类型.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划分,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1)地壳活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断层错动(2)斜坡岩土体运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57地下工程灾害类型建设期间的灾害(塌方、突水、突泥、岩溶、软岩、岩爆、瓦斯、地温等)运营期间的灾害(塌方、渗水、火灾、洪水、地震等)58灾害共同的特点是空间分布有限性.潜在性、突发性.发生灾害的时

16、间、空间及强度随机性59灾害防御方面归结为:躲、让、抗、减;进-步发展为疏,补、控、用;61衬砌裂损的常见病害衬砌变形、开裂、渗漏水、端墙、侧墙、翼墙位移、开裂、路面拱起、沉陷、错台、开裂62对不良地质地段衬砌,应贯彻“宁强勿弱,宁曲勿直,加强衬砌过渡段,宁长勿短“的原则63地下工程修筑引起的环境问题1水资源浪费和局部水资源枯竭:2加速围岩风化和侵蚀地下水形成:3围岩中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活化迁移4弃渣污染、放射性污染与地表水质下降;5隧道围岩释放有害气体64盾构法中常见的施工事故类型有以下几种:结饼压力舱在隔板传递的推力作用下发生固结,结成硬块的现象闭塞闭塞是由于土体成拱使得不能正常出土进入土体压实充满压力舱,而缺乏流塑性的土体又使搅拌翼的阻力上升,加大刀盘扭矩进而引起施工困难。喷涌盾构掘进打开螺旋输送器阀门出土时,以水为 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