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99118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长江防护林作业设计说明书(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摘要项目名称:来安县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2010-2011年度作业设计项目性质:续建项目建设单位:来安县林业局第一责任人:来安县林业局局长施工技术负责人:来安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项目建设范围:人工造林项目安排在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半塔镇、杨郢乡、施官镇、张山乡、舜山镇、水口镇等10个单位;封山育林项目安排在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来安县2010-2011年度长江防护林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建设规模12000亩,其中人工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8000亩。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

2、总投资178.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36万元,地方配套投资和建设单位自筹 42.5万元。项目建设期限:人工造林3年,封山育林5年。1.2设计依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林业厅皖发改投资2010783号文件关于下达长江防护林工程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安徽省林业厅林造防201073号文件关于编报长防林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010-2011年度作业设计的通知;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31995);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规程(GB/T-2003)皖D/LY07-87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安徽省苗木标准(皖D/LY02-8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

3、T15163-2004)其它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等。1.3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3.1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从实际情况出发,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治理的原则,通过采取封、育、补的方式,积极营造长防林工程,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防护功能,逐步建立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1.3.2设计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方针,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多种措施并举,生态治理与资源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成果巩固并重;实行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

4、、多树种合理配置,积极营造混交林;坚持按项目科学设计,强化管理,按工程组织实施,确保资金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1.4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实施,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办法,使项目区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大的山场森林植被尽快得到恢复。提高林地生产力,积极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建设以发挥森林生态经济效益为重点的防护林工程体系。通过项目建设的宣传和推动,掀起生态林业建设高潮,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切实改善来安县生态环境,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可使森林覆盖率提高0.4个百分点,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5建设任务与建设内容来安县2010-2011年度长

5、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建设任务为12000亩,建设内容为人工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8000亩。1.6主要设计标准1.6.1小班起始面积:人工造林小班起始面积不小于10亩,封山育林小班起始面积不小于50亩。1.6.2林种比例:林种设计应以防护林为主,经济林比重不超过30%。1.6.3混交林:在植被结构配置上,应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除经济林外,人工造林全部要进行混交林设计,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比例不少于30%;封山育林也要根据情况栽针补阔,形成混交林。第二章 基本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来安县位于安徽省东部的江淮丘陵区,隶属滁州市。东邻天长市及江苏省南京市的六合区,南接江苏

6、省南京市的浦口区,西连滁州市,北与明光市及江苏省盱眙县接壤。2.1.2地形地貌来安县属江淮丘陵区,境内地形北部为低山丘陵、中部为岗地、南部为圩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高度5-219米。2.1.3气候条件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沛,年平均降雨量950mm左右,年均气温14.9,无霜期222天。2.1.4土壤条件土壤以下蜀系黄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黄棕壤为主,质地中壤至重壤;其次是玄武岩、千枚岩、石灰岩等风化的砾质砂土,土层浅薄。土壤Ph值6.5-7.5。2.1.5植被条件地带性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过度。目前,全县常绿阔叶林树种已逐步被常绿针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森林

7、植物群落所替代。2.2社会经济条件来安县下辖12个乡镇,4个国营林场,总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50.2万人。来安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其中农业人口41.3万人,占总人口的85%。201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5.9亿元,财政收入为6.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886元,其中:林业总产值30838万元,占4.7%。来安县区位条件优越,距离南京市仅50公里,离滁州市只有20公里路程。境内外交通十分便利,104国道横贯南北,312省道纵贯东西,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密集的交通网,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构成了来安县绿色长廊和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主要骨架。2.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2.3.1林业生态环境

8、建设情况来安县自一九九七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以来,先后开展了林业二次创业和以绿色长廊工程建设为主体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来,林业生产又进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努力实施了退耕还林、绿色长廊、长江防护林、江淮分水岭“把树种上”、分类经营等一系列林业生态网络工程建设,通过对各类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3.2存在问题(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建设资金投入少,治理规模小。全县林业用地33.2万亩,有林地面积26.5万亩,森林覆盖率22.02%,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同时,受经济条件影响,林业生产资金投入少,造林

9、绿化步伐不快,质量不高,治理规模也较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有林业建设工程、林业科研、林木种苗、技术推广、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科技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3)林业科技含量低:来安县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现有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种苗基地建设及科研、教育、调查设计、科技推广、资源与环境的监测手段落后;林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速度不快,经济效益不高。(4)现有林分结构不合理。幼林多,成林少,森林的防护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5)一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特别是项目区部分地块立地条件差、植被稀少,生态防护效能缺乏,水

10、土流失严重。2.4作业设计开展情况(1)前期准备根据安徽省皖发改投资2010783号文件及安徽省林业厅林造防201073号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来安县林业“十一五”总体规划,确定来安县长防林国债项目为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来安县林业局明确分工,局长任项目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项目技术负责人,统一指挥协调作业设计的开展。(2)组织开展项目规模确定后,来安县林业局及时将计划下达各项目建设单位,并委托安徽省林科院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所进行设计,在县林业局的协助下,深入山场地块进行实地调查,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以防为主“的原则,设计合理的封育形式及造林措施等。依据安徽省造

11、林技术规程、安徽省苗木标准、项目有关技术要求及来安县具体情况,编制来安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2010-2011年度作业设计,报安徽省林业厅审批。(3)设计成果来安县2010-2011年度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项目作业设计总面积12000亩,其中,封山育林面积8000亩,小班93个,人工造林面积4000亩,小班85个。第三章 建设内容与布局3.1项目区范围来安县长防林工程国债项目分布在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和半塔镇、杨郢乡、施官镇、张山乡、舜山镇、水口镇等10个单位,涉及12个营林区和23个行政村。3.2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依据安徽省发改投资2010783号文件及安徽省林业厅林造

12、防201073号文件精神,来安县长江防护林工程国债项目建设规模为12000亩,建设内容为人工造林4000亩,封山育林8000亩。3.3项目建设布局3.3.1布局原则(1)位于生态地位重要,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脆弱的长江流域各支流的源头或两侧;(2)地点相对集中,有丰富的林业用地,且能与前期长防林建设或其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形成规模,达到规模治理的功效;(3)项目区有适宜项目营造林建设的林地,有一定的林业技术力量和营造林经营经验;(4)坚持有林业科技支撑、林业政策保证和群众自愿的原则。3.3.2布局方案根据上述布局原则,结合来安县生态区位和林业发展现状,来安县2010-2011年度长江防护林建设

13、工程项目安排在来安县北部低山丘陵岗地的国有长山林场、复兴林场、半塔林场、宝山林场和半塔镇、杨郢乡、施官镇、张山乡、舜山镇、水口镇等10个生态区位相对重要,且现实生态状况欠佳的单位,分布在12个营林区和23个行政村,详见下表:项目布局一览表建设地点合计(亩)人工造林(亩)封山育林(亩)备注小计防护林经济林小计防护林全县合计120004000339560580008000长山林场237037037020002000复兴林场306076076023002300半塔林场279059059022002200宝山林场180030030015001500半塔镇770770430340杨郢乡560560390

14、170施官镇180180180张山乡18018016020舜山镇26026021545水口镇303030第四章 造林设计技术4.1林种设计按照省厅文件及长防林编制要求,本着“以防护林为主,控制经济林比重”的原则,结合项目区生态区位和现有林种结构,全县4000亩人工造林面积中,设计防护林72个小班,3395 亩,占总面积84.9 %;经济林13个小班,605亩,占总面积15.1 %。4.2造林地选择 项目区立地类型主要为丘陵岗地,根据项目区现状,本着“集中连片、生态优先、重点治理”的原则,主要选择面积相对集中,生态防护效能较差、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作用较显著,能促进天然环境多样化的宜林地作为项目

15、新造林地,以切实提高项目区生态防护功能,改善生态环境。4.3树种设计4.3.1树种选择原则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符合自然、经济、技术条件;(2)优先选择便于经营,适应性及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的树种造林;(3)防护效果佳,能改善项目区树种结构,发挥生态、经济及社会三大效益;(4)群众有栽培经验和技术或引种成功的树种。4.3.2造林树种根据以上原则,项目区选择适合本地区栽植、防护效能好、能发挥最大效益、速生、优质及固土改良能力强的杨树、湿地松、枫香、麻栎等树种为造林树种,伴生树种为麻栎、枫香等,经济林树种为桃树、葡萄等。4.4造林技术设计4.4.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