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99533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8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体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最新)(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狭义的教育的特点表现:这种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的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有专业的教育者这种教育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来实现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一切中介的总和)4、教育的起

2、源论:教育的神话起源说(勒图尔诺和沛西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孟禄)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社会 )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社会)起源论的具体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段性的统一5、教育的基本形态: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形态和状态;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6、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由父母或其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特点:先导性、感染性、权

3、威性、针对性、终身性。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零散性和教育方式的随意性。家庭教育的意义:首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再次,家庭教育更能适应个体发展。7、社会教育:(广义)是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社会教育的类型:社会举办型、学校举办型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开放型、多样性 、群众性 、融洽性、补偿性 社会教育的作用:社会教育直接面向社会,又以社会政治经济为背景,它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活动余地,影响面更广泛,更能有效

4、地对整个社会发生积极作用。2社会教育不仅面对学校,面对青少年,更面对社会的成人劳动者。社会教育形式灵活多变,没有制度化教育的严格约束性 。现代人的成长已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8、学校教育: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它是由专门的机构学校和专职人员教师来实现的学校教育的特点:职能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一)内容的系统性(适应培养全面完整社会人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特别注重内在性和系统性)组织的严密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作用的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

5、面的)形式的稳定性(它具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手段的有效性(学校具有从事教育的完备的教育设施和专门的教育设)总之,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保证了学校教育的高度有效性,使它在各种教育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9、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 (古中、古印、古埃及、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西欧)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 (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教育的变化?)20 世纪后的教育(新的特点)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主导)18 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教育的变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

6、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 世纪后教育新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是全民教育的主要内涵)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10、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规律的科学历史上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孔子、儒家、墨家、道家)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后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捷克卢梭 爱弥儿法国裴斯泰洛奇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3洛克 国家教育与民主教育 英国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与普通

7、教育学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当代教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在全世界的传播,是近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1939 年,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11、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时间和地域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教育与人口数量:前者对后者的制约;后者对前者的影响;逆淘汰教育与人口质量教育与人口结构教育与人口迁移特殊人口群体与教育:是指一些受社会高度关注,需要单独地进行研究的亚人口群体(2)教育与生产力生产

8、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但其发展不能脱离生产力的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后者决定前者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相对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无法取代教育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稳定和发展的舆论力量 教育能够促进民主化

9、进程(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体现在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4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在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融洽功能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12、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个行为方式,它实质上是一种德育隐性课程。学校文化的特性: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承文化传统为己任(学校通过 3 方式将文化聚集起来)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分为: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

10、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1 学校环境文化 2 学校设施文化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分为 1 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 2 规章制度 3 角色规范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1 认知成分 2 情感成分 3 价值成分 4 理想成分 学校通过 3 方式将文化聚集起来:将文化以各种形式加以集中 、积累和系统化,使学生发挥着 一种类似“文化容器”的功能通过专业化教师将这些文化整合传授给学生将已认同接纳文化的学生输送给社会,通过他们返还出可能再生的文化1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

11、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地方向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个性亦称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如:孟子、费罗伊德、威尔逊、格赛尔外烁论,如: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5遗传因

12、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的作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了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还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发展中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第一层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是个体的心理活动第三层是也是最高层的社会实践活动14、中学生青

13、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外形的剧烈变化体内机能的迅速健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15、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特点:国家强制性、公共性、免费性 、基础性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四个方面:教育与宗教分离,使学校教育成为世俗性的公共事业义务教育由国家设立或批准的学校实施,体现了国民的意志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和教师具有公共和公务性质,其工作对国家负责,对国民负责国家对实施义务教育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而不是放任自流16、欧美现代学制的形成与类型形成:最早出现在欧洲类型:西欧双轨制、美国单

14、轨制、苏联型学制现代学制和古代学校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性质,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集阶级性、生产性、群众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现代学制17、我国现行学制的演变: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以日本学制为蓝图制定现代学制一战后以美国学制为蓝图进行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改革1958 年至 1976 年学制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制逐步向合理、完善的方向发展18、我国现行学制的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6中等教育高等教育19、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

15、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包括: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教师等对新一代寄予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20、教育目的的基本层次:教育目的是各级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1、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确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人们既然希望将所提出的教育目的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性,就不能不考虑教育者的认识发展、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和过程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各

16、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活动实现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三)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最根本的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充分的、自由的、统一的发展)旧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22、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观点(1)个人本位及主要观点(孟子、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乌斯洛、罗杰斯)(2)社会本位及主要观点(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23、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