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5988485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基本常识专业培训(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常识,若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谢谢,1. 质量管理概述,1.1 质量管理的由来与发展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从开始出现质量管理一直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工厂逐步取代分散经营的家庭手工业作坊为止。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成功之后,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生产,劳动者集中到一个工厂内共同进行批量生产劳动,于是产生了企业管理和质量检验管理。 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 工长的质量管理, 检验员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由于采取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给企业带来了巨额利润,战后,很多国家都开始积极开展统计质量控制活动,并取得成效。这标志着将事后检验的观念改变为预测

2、质量事故的发生并事先加以预防的观念。 现代质量管理阶段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1961年,他的著作全面质量管理出版。,1.2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1 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的沿革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过程。 质量管理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历史较长的管理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也是一项标准化历史最长、幅度最广的管理活动。同时,质量管理也借助了标准化手段获得了最广泛、深入的发展和推进。,1.1 质量管理的行业标准化 因二战期间,美国提供

3、大量的军需物资,战争迫切需要这些军用产品有可靠的质量,在制定和运用一些数理统计方法方面的质量管理标准之外,美国国防部组织了休哈特等数理统计专家,制订了三个非数理统计方面的质量控制行业标准。 这三个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开创了运用标准化方法推行普及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到60年代初,又进一步发展成为三个不同等级要求的美国军用标准(MIL),即三级质量保证MIL标准。,1.2 质量管理的国家标准化 英国率先制定有关质量保证方面国家标准,到1979年发展为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即:BS 5750质量体系。 美国在认真总结了国防行业质量控制标准的基础上于1979年制定了内容全面、

4、结构严谨、系统性强的 ANSI Z 1.15质量体系通用导则,受到世界各国一致好评,是国际公认最好的质量管理国家标准。 此外,法国、挪威、南非、荷兰、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均先后制定了质量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1.3 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 20世纪70年代,国际市场上战竞争日益激烈,而对商品质量和可靠性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生产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重视了制造质量及其产品可靠性。 各国政府开始由关税壁垒转向技术壁垒 因各国质量管理方面标准的差异,阻碍了经济贸易的交往和发展。故,1977年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倡仪ISO制定质量保证方面国际标准。 1980年,ISO设立TC176质量管理和

5、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迈出了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化的第一步。,2 质量管理国际标准的构成,我国于1988年等效采用1992年又等同采用发布了GBT 19000系列标准,并积极采用了统计质量控制技术方面的ISO国际标准,并制定了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同样形成了一个质量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体系(见下图)。,目前,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认证机构都已宣布:在国际质量认证工作中,均以ISO 9000系列标准作为评价企业质量保证能力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也把ISO 9000系列标准作为“国家鼓励推行的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和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的国际通用质量管理标准依据。 质量管理规范化的

6、推进阶段。,1.3质量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质量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1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如质量、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质量体系等,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概念。,1.2 质量管理的组织体制和法规 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建立适合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质量管理组织体制和质量管理法规。 如质量管理组织体系、质量监督组织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等,以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1.3 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是P(计划)D(实施)C(检查)A(总结);基本数学方法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 QC七种工具。 1.4 质量抽样检验方法和控制方

7、法 质量指标是具体、定量的。如何抽样检查或检验,怎样实行有效的控制,都要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正确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和制定各种有效控制系统。,1.5 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经济效益的评价、计算 质量成本是从经济性角度评定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如何核算质量成本,怎样定量考核质量管理水平和效果。 1.6 质量管理人才的培训、教育 质量管理,以人为本。,2 质量管理的研究方法 质量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又融合了数学(如统计质量控制是应用统计数学中的学科)、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如标准化学、计量学等),并与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学科紧密

8、结合在一起。,2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术语,2.1质量术语,1 产品与实体 1.1 产品:在产品质量法中,“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ISO中的产品定义为: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把产品分成四类:硬件、流程性材料、软件、服务。 1.2 实体:ISO的定义是:可以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 “实体可以是: 活动或过程;产品;组织、体系或人;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2 质量和等级 2.1 质量,又称品质。ISO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规定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 “规定需要”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性要求,合同中规定的特性要求,或者有关标准。 “隐含需要”是指上述规定之外的要求,这些要求和需要

9、往往随时间而变化。 2.2等级:ISO的定义是: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实体所作的分类或排序。,3 合格与不合格 满足规定的要求是合格,满足全部规定要求的产品为合格品。 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就为不合格,而不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就是不合格品。,2.2 质量管理术语,1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 1.1 质量方针:是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质量宗旨和方向。 1.2 质量目标:是据质量方针的要求,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在质量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3 质量计划:针对某项产品、过程、服务、合同或任务,制订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的文件,称为质量计划。,2 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10、证 2.1 质量管理(QM):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活动。 2.2 质量控制(QC): 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2.3 质量保证(QA): 为使人民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3 质量策划和质量改进 3.1 质量策划(质量设计):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以及质量体系要素运作的活动。 3.2 质量改进:为了向本组织及其顾客双方提供更多的效益,在整个组织内采取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效率和效果的各种措施。 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

11、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而采取的措施。,4 全面质量管理(TQM) 全面质量管理的英文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缩写应为“TQM”。 美国人菲根堡姆:“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获得长远的成功。,4.1 “全员”

12、是指该组织结构所有部门和所有层次的人员。 4.2 最高层管理者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以及该组织内所有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这种管理方法取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 4.3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涉及到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 4.4 “社会受益”是指满足“社会要求”。 4.5 有时把“全面质量管理”(TQM)或它的一部分称为“全面质量”、“公司范围内的质量控制(CWQC)”、“全面质量控制(TQC)”等等。,5 质量审核、质量评价和质量监督 5.1 质量审核:是确定质量活动和就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有效地实施,并适合于达到预定目标的有系统地、独立地检查。 5.2 质量评价:是对实体

13、具备的满足规定要求能力的程度所作的有系统的检查。 5.3 质量监督: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6 合同评审、设计评审和管理评审 6.1 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前,为了确保质量要求规定得合理、明确,文件齐全并且能实现,由供方所进行的一种有系统性的评审活动。 6.2 设计评审:为了评价设计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识别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而对设计所作的综合的、有系统的并形成文件的检查。 6.3 管理评审:是对质量体系的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以及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宜性进行的正式评价。,2.3 质量技术与方法技术,1 质量成本 : 为了确保和保证

14、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2 PDCA循环 按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i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的管理工作循环,称为PDCA循环,它是质量管理活动中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2.1 P阶段,即计划阶段。 2.2 D阶段,即执行阶段。 2.3 C阶段,即检查阶段。 2.4 A阶段,即总结阶段。,3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又称QC小组和自主管理小组。凡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质量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并开展活动的小

15、组可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4 数理统计方法 4.1 个体、总体与样本 1) 个体:指可以单独观测和研究的一个物体、 一定量材料或一次服务,也可表示上述物 体、材料或服务中的一个定量或定性特性值。 2) 总体:是指一个统计问题中所涉及到的个体 的全体。 3) 样本:是按一定程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组 (一个或若干个)个体或抽样单元。,4.2 直方图、散点图和控制图 1)直方图:是连续随机变量观测量分布状况的一种图形表示。 2)散点图:是两个随机变量的每一对观测值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表示所成的图形。 3) 控制图:是一种标绘着根据相继抽取的样本的某一统计量的值,并画有控制根的图,它用于评估和监察一

16、个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之下。,4.3 抽样检验方法 1)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2)随机抽取:从由N个个体组成的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若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的可能性都相等。 3) 简单随机抽样:从包含N个抽样单元的总体中按不放回抽样抽取n个单元,若任何n个单元被抽出的概率都相等同,则称为简单随机抽样。,3 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3.1 人本原理,质量管理,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人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活动或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组织质量、体系质量及其组合的实体质量。这就是人本原理。,1 人才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 质量人才,指具有质量管理专门知识、技能并在质量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在质量事业上的创造性劳动,对国家、行业、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振兴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日本的战略方针。 请戴明博士讲学,造就了水野滋、石川馨,又把质量培训与教育贯穿于质量管理始终。 创造性地发展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