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5987986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 怎么写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欢迎阅读这篇关于乡情微调研调研报告的文章,更多精彩内容还在应届毕业生报告网等你哦! 我于去年7月抗旱和年终整党两次去湘河区的文化坪乡,所看到的一些情况是远非过去能想象得到的,有些严重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我认为有必要引起我们各级党政的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文化坪乡位于丹江与滔河之间的新开岭之巅,属老解放区,现在是我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最穷的特困乡;共辖6个自然村41个居民组,750户3598人,耕地4960亩。解放以来,在上级党政的领导下,经过文化坪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文化、经济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群众生活水平也

2、相应有所提高;1986年底亩产达到128公斤,人均收入97元;总之,各级党政对领导建设文化坪的功绩和正在作出的努力,是不可否定的。 但是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在我们党执政将近40年的今天,商品经济发展到现在,文化坪仍然处在极原始的经济状态,现况现貌没得到应有的改观,一些群众还处在饥寒交迫的困难之中,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我走访的6个村31个居民组171户的情况看,给人的印象是: 一是自然环境差。该乡南面沿湘河垴而上的和平、腰岭、岩屋坪3个条件较好的村,也属只长玉米不长小麦的高寒山区;而北面顺冷水河而上的勒马崖、文化坪、高峰3个村,则酷似横断山脉,山高、坡陡、谷深,环境十分恶劣;乡政府所在

3、地的文化坪,被人贬称为“红薯窖”,冬天房顶日照不到4个小时,有些住在死北坡山坳里根本就晒不到太阳。高峰村10个居民组分别分布在高峰的各个山坳山凹里;似乎与世隔绝着在;这里山上遍布悬崖碎石,少有浮土,石缝中生长出一些铁匠树、冬青及遍野的黄柏刺,下雨时连河水都不混。怪不得前任书记临走时留下了“高山黑石头,出门碰着头,走路翻跟头,工作没奔头,发展没前头”的顺口溜;有些干部对我说:“到这里来下趟乡还满有意思的,犹如探险、旅游一样,一旦调到这里工作就真叫人发愁!” 二是交通条件差。由于地形恶劣,艰难险阻,交通十分不便;路经大白布幢、小白布幢、三到幢、金线台、千丈崖、阎王碥、上天梯、转身殿听到地名就令人脚

4、底发软,走到跟前更让人头晕眼花腿打颤;运输全靠背扛肩挑,去年冬为了组织生产自救度荒年,开口子,让群众开发利用再生杂木烧些木炭卖钱换粮吃,可是到窑上盘才0.035元一斤,翻山越岭担到七、八十里的和平供销社,收购价才是0.065元一斤;出门难、回家难,连走个亲戚都难,不说有好多人没进过县城,就是没出过乡境也大有人在。去县上尤其是到区里开会,是乡干部最头痛的一件事,往往开一天会,来回就得走两三天;如果想坐车,就需翻过陡峭的三到岗,徒步10多公里,再上到高庙岭、松树垭,赶由赵川至县城经过这里的唯一的一趟班车,可是能幸运坐上车的概率极小;有时气喘吁吁地将近赶到,却眼睁睁的看到车过去了,就是气的干瞪眼赶不

5、上;有时赶早等半天,可车到跟前不是不停就是满了上不去;急得无奈,还得摸黑赶路。 三是居住条件差。群众住房简陋,相当一部分都是茅草屋,很破烂,还有住茅庵和石洞的。勒马崖村共有79户居民,就有40户住草房89间;住房大都四面透风,冬天烤火烧的是树疙瘩篼子,大家围在火炉边,真叫作“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啊!做饭是没烟囱的老土灶锅台,不但费柴,而且是满屋的烟尘,熏的大多数老人都得“红烂眼”。 人畜用水困难,到处是“干沟”,象勒马崖村共7个组,就有5个组没水吃,近的跑三五里,远的要到10里开外的水沟乡境内担水吃;沿途可常见用扁担打杵担水的青壮年和老人,有用背篓塑料桶、袋背水的妇女儿童,极其艰难费力气。

6、一位老人说:“我们这里一缺水,二缺土,三缺钱!”多数人都没进过县城,似乎与世隔绝在。 四是生产条件差。资源贫乏,交通不便,极大地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农为本,以粮为纲和数千年形成的旧观念,迫使人们一年又一年的简单重复着,祖祖辈辈的循环着;这里山高土薄地瘦,耕作方法陈旧、粗放、落后,绝大多数还是老籽种、老做法,习惯于广种薄收;农家肥少且难背上山,化肥买不到也多买不起,基本还是以烧火粪为主。象石墙组共3户人家,每户20多亩地,因人力、畜力、肥力不足,再加上老籽种、旧方法,亩产很低,且受到病、虫、鼠、兽害与旱、雨、风、雹灾的威胁,野猪都经常拱到道场边上了,有些整块地颗粒无收。何旺国家6口人,人均3

7、亩多地,种的庄稼不交公购粮还不够吃。 由于信息闭塞,屡受挫折;前年政府号召大种桔梗、白术,群众热情很高,结果卖不出去,致使一些户贷款数百、上千元,“板的连响都不响一声”。 五是生活条件差。由于资源贫乏,交通阻隔,商品经济不发达,这里的群众仍然受着自然的奴役与贫困的折磨。同时也磨练出了他们憨厚的性格和无限的承受力与忍耐心;不少群众仍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到处是让人目不忍睹和令人心酸的场面,不说是几代同室,全家同床亦不乏其见。窑岭村公所傍,69岁的杨章氏和46岁的老实儿子杨毛娃两人过日子,住着一间烂草屋,家里只有一个独落地锅台和一个用树竿支的床,有4只粗碗,两只菜罐,两个瓦盆和两张锄头,再无其它生产和

8、生活用品了;窑岭组村民朱道文夫妇与17岁的闺女一家3口,住着两间相当破烂的茅草房,屋里除一只板柜外别无家具,床上仅有的一床被子,棉絮稀荒成碎块,根本御不了寒。村干部告诉我们说:“县上每年给每个村只发放一条棉被,而我们村象这户的就有10多家。” 在一个大雪天里,我去到离岩屋坪村公所还有25里路的干沟垴组,看到的惨状更是令人想象不到的。没去前就听说“这个组6户人家只有一个妇联会(女人)”,看到的情况不假:第一户是岔沟的李端福,59岁,与19岁的儿子李方军俩过日子,原有3间草屋,倒塌了两间,西边墙圈子里圈牛,剩下的这间危房就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屋里又脏又暗,前面是一个落地锅台,挨着一口水缸,后面是一树

9、干木栅子床,别无家具;因他有牛就成为了这个组的首富。住在最垴上的一户是59岁的余发祥与82岁的母亲娘儿俩,另一户是44岁的戴发成家,丧妻后带着俩老实孩子艰难度光阴,看起来简直成了一个弯腰躬脊的老头了;其余3户集中住在简陋的“新农村”陈旧的房子里,一个叫王维年,是一位孤老五保而未保户;第二户姓杨,原来是一个有8口之家的大户,父亲病死后,母亲带着最小的孩子改嫁到赵川了,大哥杨秀强出外着落不明,二哥杨秀明去年打工死在了略阳,剩下杨秀智和杨秀荣小兄妹原寄养在叔父家,去年回来独立过,17岁的哥哥在外帮工,14岁的妹妹在家,连碗筷都没有,只有东游西逛混饭吃,据说已经破了身;再就是组长唯一有老婆的陈用斌,3

10、3岁,婚后有3个孩子了,全家9口人,他还要负担4位年高体弱多病的老人,即:73岁的母亲陈杨氏,74岁的伯父陈义才,69岁的婶娘和59岁的老实哥哥陈用春;人们嘲讽这个组不仅与世隔离,而且濒临灭绝。 六是文化基础差。“文化坪,没文化,白布村上没棉花,岩屋坪村没有坪,和平村里爱打架”;这是过去流传在全县对文化坪的嘲讽歌谣。而现今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本来就经济困难,靠挖那些有限的老虎麻卖点钱,给孩子教学费和买笔和书本,而推行生产责任制后,一些家长因农活抓不过来,就让孩子退学回家引小娃和干零碎活;前年上级又将乡初中学撤了,导致失学的更多了,一些父母很想让孩子供学读书,但是这些十二、三岁的孩

11、子要上初中,就得分别去北边40余里的水沟乡中学、东面50多里的魏家台乡中学,南面60多里的赵川中学;山高路远,孩子太小,还得大人送粮、菜和柴,十分困难;鉴此,我们支持乡政府和学校的意见,自己调整教师和校舍,于去年秋季恢复了一个初中班,招生53人,深受群众的欢迎,也符合文件精神,然而,却不被上面承认,教育经费一直得不到解决。 七是人口素质差。令山里人最头痛的事,是莫过于儿女婚事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困难的家庭条件,就决定了“女儿易飞去,媳妇难接回”局面;这就导致过去近亲通婚、换亲、娃娃亲、买卖、包办婚姻的产生与泛滥。一些女孩长大懂事后,明知做不得夫妻,也因退不起财礼无奈而勉强结婚,过不久就逃跑

12、到山外、河南;这种情况很普遍:在这里一是打光棍的多,二是近亲通婚、换亲、娃娃亲和包办婚姻多,三是非法同居的多,四是逃婚的多,这是形成人口素质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聋、哑、痴、呆、傻多,到处可见“话说不清,走路颠咚”的天资低劣、体智不全的畸形人。当然,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过重得体力劳动,不良的营养,无医疗保障等因素,也是造成后天残疾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是干部配备差。文化坪乡现总共有7名干部,党委系统就只书记林全美一人,没有副书记,没有组织、宣传,还缺青年、妇联及纪检干部;政府系列的干部6人中,尚无正乡长,不象县城跟前的乡镇,不但干部配备的齐全,而且好多还是双职或多职数的;这里的一些干部发牢骚说;

13、“调到文化坪来的干部,一是老鳖裔,二是犯了错误被发配来的;三是得罪了领导被贬罚到这里来的。”因此在这的大都不安心,调来的看到调令,人未到岗就先“活动”着如何调出去,无心在此工作,更无致力于改变山区面貌的雄心壮志,“干部有情绪,群众有意见,上下不一致,面貌难改变!” 今后的设想与建议。 我认为:象文化坪这样的特困山区乡,用一般的常规指导方法是不大凑效的,必须采取超长规的特殊措施才行。凡是特别贫穷落后的地方,就相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方向对头,措施得力,选定目标,下定决心,就会在不长时间内取得明显变化;对文化坪乡近几年应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和具体办好八件实事。 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采取协同作

14、战方法,用特殊的重点斜政策来扶持山区发展。 山区本来就消息闭塞,信息不灵,有些政策到这里老是贯彻的不透彻或走了样;再加上有些部门总是死扣死的文件规定或过时的条文,客观上极大的限制和妨碍了山区的发展,使得他们放不开,搞不活;例如,林木是贫困山区唯一的宝贵资源,在文化坪最多的是铁匠树、冬青树、华栎树和黄连木等杂木,属再生植物,砍伐后就又爆发出新的枝苗来,能烧木炭、解木筷、制作木器工艺品和制药,应当有计划的实行轮采,合理地开发利用,变死宝为活宝,为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服务;但是林业部门的政策老是变不通;他们将“禁止乱砍滥伐”理解为“禁止砍伐”了,这就使得有效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活宝变成了死宝

15、,就形成了自生自灭状况。 再例,文化村利用当年生当年就能采伐的山杂竹资源,办起了一个小型火纸厂,不但安置了多个剩余劳动力,而且为群众提供了砍卖山杂竹、烧石灰、加工、担运的挣钱门路,同时解决了村里的上调款,应该说是件好事;但是,林业部门也把它当作收费的对象了,收山杂竹时按竹子收一次“育林金”,卖火纸时又按销售价重新征收一次“育林金”;环保部门也要征收400-800元的污染费,还有工商税、所得税、企业管理费、教育基金等等,这一来一去的从瘦羊身上拔毛,就迫使这个原始作坊式的微利企业倒闭了;逼得人们重走“卖原料”的老路子。 鉴此,建议各部门今后不应当不顾大局与现实,死搬硬套部门的条文来限制、妨害当地的

16、经济建设;而应以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要求为准则,针对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变通政策,协调扶持,大力促进山区改变贫穷面貌的步伐。 充实干部,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文化坪乡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生活条件很差,因此干部难派,即使本乡干部也不愿在当地工作,年轻干部更期望永远脱离山沟,在外面建立新家庭;据此,可采取三种办法:第一,将特困乡作为培养、锻炼、考验、提拔、造就干部的学校。选拔年轻有为、有理想、有干劲的干部,首先去特困乡经受锻炼,只要政绩明显,就予以提薪提职,大胆使用,让在这里工作的同志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感。第二,实行轮训制和任期目标制,对在特困乡工作期间,给以浮动上调一至两级工资,使之去掉铁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