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78671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政治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夹河中学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12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节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每年春节,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舞狮子、耍龙灯、逛庙会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材料体现了民族节日( )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节日 C对于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

2、于保护文化多样性A B C. D3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电视 B.大众传媒 C.网络 D.报刊4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 ) A认同本民族文化,反对外来文化 B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C认同外来文化,反对民族文化 D根据国家实力来看待5.以下分别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A.文化既是创新的又是守旧的 B.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善变的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6.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国外定居生活,在这里反映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A

3、.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徒 C.亲朋聚会 D.旅游观光7.中国的春节已逐渐成为世界性节日。2018年春节期间,浓浓的中国年味又一次香飘海外,英国的商会大年初三举办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春节庆典,吸引数十万英国民众、华侨华人和外国游客。这表明( )A.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已经消失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8.2017年12月16日,众多知名作家来到江苏淮安开展“走进恩来故里追忆伟人风范”采风活动。作家们通过实地采风,感受淮安厚重历史文化,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作家们通过采风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这反映了 ( )A. 创新能够促进民

4、族文化繁荣 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采风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9. 三字经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们现代人仍然适用。但其中也有一些诸如“君则敬,臣则忠”等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句子。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需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 BC D10多年来,中国民族声乐把吸收西洋美声的科学发声方法与中国传统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等要求相结合,使西洋美声唱法融汇成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促进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成果时,我们要坚持

5、( )A互相尊重,各取所需 B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注重融合,共同发展 D剔除内容,借鉴形式1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下列名言中能够正确体现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有:( )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孙家正)A. B. C. D. 12. 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经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形成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的文化。该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

6、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长补短,从而丰富、发展本民族文化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A. B. C. D. 13. “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前提下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文化创新的根基是( )A. 体现时代精神 B. 礼会实践C.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D.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14. 文化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扫除民族文化交流的障碍 促使一种民族文化代替另一种民族文化A.

7、B. C. D. 15.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 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C. 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 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16.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汉字的具体部首和结构,频写错别字。“汉字危机”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成果A. B. C. D.

8、17. 如果你要问哪一种文化的包容性最强?有着五千年的丰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绝对是首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 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包容牲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能够完全吸收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A. B. C. D. 18. 我国民居各具特色,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军民、山西民居,多为窑洞;福建客家土楼呈圆形围合,土筑而成,形似堡垒;北京四合院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材料说明( )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地域文化之间缺乏共性 文化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A.

9、B. C. D. 19. 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这表明( )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 B. C. D. 20.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 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文化创新要面

10、向世界、博采众长 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不同文化交流会磨灭文化多样性 A. B. C. D. 21习近平说,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这告诉我们要( ) 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 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发展 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A B C D22.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

11、要求 B.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23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但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要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 B C D24.我国传世的浩瀚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等体例,这些史书是(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A. B. C. D.25.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群理科学霸在吃饭时跳“快闪”,深情合唱我爱你中国,刷屏络,惹友飙泪。这表明大众传媒( )A.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 已经完全代替旧的文化传媒 D. 具有渠道多、反馈及时、方法灵活的特点2.26.我国古代科技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B.我国科技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