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77743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博雅教育是一种 的教育理念,它 于古希腊,实质是一种以人的精神道德修养为内核,同时又将人格修养与知识积累相结合的教育。它试图通过 人的性格培养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这一理念与我们目前以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 育观念的变革 。A. 源远流长 来源 契合B. 博大精深 起源 契合C. 源远流长 起源 吻合D. 博大精深 来源 吻合【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

2、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源远流长”:意思是为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博大精深”:意思是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其形容对象多为某某内容。语境说的是博雅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历史悠久,结合成语的意思,第一空选“源远流长”项。排除BD项。“来源”:根源;起源;产生。“起源”:事物产生的根源。语境说“博雅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源于于古希腊。所以第二空选“起源”。排除AD项。“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侧重指人与人的感情等方面。“吻合”:

3、完全符合。语境说的是“博雅的教育理念与目前的教育观念变革完全符合。所以第三空选“吻合”。综上分析,本题选C项。【点睛】成语的正确运用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语境义成语义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2018 年 10 月 23 日,历时 9 年,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全线贯通。这个

4、超级工程,堪称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B. 为期一个月的“菊映通城 活力市北”为主题的第 29 届菊花展在唐闸公园开幕,本次菊展花卉面积达到 9500 平方米,展出品种菊、模纹菊和普通小菊 30 万盆、 各种艺菊 520 盆,规模为历届之最。C.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 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D. 韩愈本人毕竟是一个儒家孔孟学派的卫道者,又是一个复古主义的大力提倡 者,他的文章不可能不会没有局限性。【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

5、熟悉病句类型,然后根据语感法、缩句法或是造句法等进行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是病句题中常出现的六种类型,学生在平时应注意归纳。辨析病句时,单句先找主干,后理枝叶;复句要划分层次,辨明关系。B项,成分残缺。“菊映通城 活力市北”的前面缺少“以”,应该用“以为主题”的结构,正确的是“为期一个月的以菊映通城 活力市北为主题的第29届南通菊花展”。C项,滥用介词“由于”导致主语残缺。删除句中的“由于”。D项,否定失当。删除句中的“不会”。综上分析,本题选A项。【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

6、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B.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C.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7、题干是“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A项,“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句中把中秋皎洁的圆月比喻成“金波”、“飞镜”。B项,“人间岁月如流水”,句中把“岁月”比喻成“流水”。D项,“久在樊笼里”,诗人用“樊笼”比喻“过去的仕途生活”。综上分析,本题选C项。【点睛】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比喻最常见的三种为:明喻、暗喻、借喻。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

8、,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来,执法者和市民产生冲突的事屡有发生, , , ,两种极端走到一起,焉有不发生冲突之理? ,说的也是整个道理, , ,谁也不是窝囊废,结果也就成了窝里斗。市民强调情理而忽视法理究其原因,往往与双方的情法失衡

9、有关你持情理,我持法理执法者强调法理而忽视情理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用情理攻击我,我用法理回击你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阅读语段,了解这段文字讲的是执法者和市民产生冲突的原因。该语段有三处空缺,根据语段的内在语意关系,把备选选项分为三组,为一组,单独一组,为一组。第一处根据首句“执法者和市民产生冲突的事屡有发生”,接下来应是对这种现象找原因,所以其后应紧接,由首句确定法排除AD项。“两种极端走到一起”这句,可推知该处说的是“两种极端”的表

10、现,应该是先从“执法者”的角度分析原因,再从“市民”的角度分析原因,所以应该是。排除C项。根据“说的也是整个道理”可以推知第二空处照应前文,总说各有各的理,所以第二空选,领起下面内容,所以接下来排。故本题选B项。【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

11、角度找到一至两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 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查、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重要,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C.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 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 字,也叫表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女 皆

12、为二十岁取字。【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错在“古代男女皆为二十岁取字”。古代男子到20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要另取一个字。女子到了15岁许嫁时也要取字。故本题选D项。【点睛】复习时识记、积累大量的文化常识是解题的关键,而且掌握一些识记技巧对应考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三种常用的记忆方法:1穿针引线法。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

13、为线索,用时间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具体如下: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明中叶唐宋派明末公安派清代桐城派。2联想记忆法。识记文化常识要进行相关的联想,或相似联想,或相反联想。比如记忆屈原:屈原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李白、李贺。这样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3积累法。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要加强梳理和记忆。如古代的“官职常识”“人物称谓常识”“文集命名常识”“科举常识”“地理常识”“古籍常识”等,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文学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予以记忆。文化常识推断“两法”:1联系课内。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由

14、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语境推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高考其实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 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推断。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 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 丁内艰。服除,为临安府教授。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

15、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八年,兼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时太子詹事已除,上又特令增员为二,命兼之。赐对,言:“比年人物骫骳,士气耗,当广储人材以待用。”上曰:“观 卿所奏,公辅器也。”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致命金廷,立班既定,相仪者以亲王将至, 命师点退位,师点屹立。相仪者请数四,师点正色曰:“班立已定,尚欲何为?” 不肯少动。在廷相顾骇愕,知其有守,不敢复以为请。及后金使贺正旦至阙,问 馆伴:“师点今居何官?”馆伴宇文价于班列中指师点以示之,金使恍然曰:“一 见正人,令人眼明。先是,州郡上供或不以时进,立岁终稽考法,及是,主计臣有喜为督促者, 乞不待岁终先期行之。画命已下,师点矍然曰:“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 生。”或谓:“令已出矣。”师点曰:“事有为天下病,惟恨更之不速。”即追 寝其议。十四年,除知枢密院事。师点倦倦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俾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师点尝谓诸子曰:“吾平生仕宦,皆任其升沉。夫人穷达有命,不在巧图,惟忠孝乃吾事也。”得疾薨,年六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选自宋史施师点传,有删改)6. 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