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596513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革新集团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为宣泄内心愤懑,柳宗元遍游永州,寄情山水,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宴游:宴饮游乐。宴游记,记的一种。,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思考: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一、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僇人 恒惴栗 施施而行 斫榛莽 焚茅茷 箕踞而遨 衽席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攒蹙累积

2、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 不与培塿为类 颢气 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与万化冥合,l,hng zhu l,y,zhu zhn mng,fn f,j j,rn,xi w,di,cun c,dn,yng lio,pu lu,ho,shng zhu,tu,mng,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僇:僇,通“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常。惴(zhu)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隙 :空闲,空暇,这里指公务之暇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满怀忧惧之情,自从我成

3、为罪人,住在永州,常常感到忧惧不安。闲暇的时候,就慢步随处走走,随意地游览。,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日:每日。徒:随从。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 披:拨开、分开。 更相:互相 极:到 趣:通“趋”,往。,译文: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深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只要有幽深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那里,就拨开草丛随地而坐,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里想到了哪里,梦中也就做到哪里。,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是 :这。 异态:不同景致 未始:未尝,不曾。 怪特:怪异奇特的景色。,译文:我因此认为,凡是这永州有奇异形态的山水(定语后置句),都被我游览过,却不曾知道西山怪异特别的景色。,这段描写了什么内容? 能否用四个字概括?,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傾壶而醉,醉则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恒惴栗,失意苦闷、抑郁不平,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此五句语句长短交错,语气急促,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上下钩连,强调“到”、“醉”、“卧”、“起”等

5、动作,造成一种单调、无味的效果,表现出以往的游览大多心不在焉,未能真正投入其中,也没有形成真正的精神上的共鸣。 照应了前文的“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虽然畅游酒醉,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这里的柳宗元是快乐其表,忧伤其里。,诵读并翻译第二段,说说作者笔下的西山是怎么样的?找出相关词句。,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于)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之)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因:由于 始指异之:才指点西山并且感到它的奇异。 遂:于是 缘:沿着 斫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茅茷:茅草,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我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里望见西山,才指

6、点它并且感到它的奇异。于是就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丛,烧掉茂密的茅草,走到山顶为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箕)。(其一犬坐与前) 遨,观赏。 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译文: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 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岈然洼然: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洼然,山谷低陷的样子。 若垤若穴:垤,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聚集。蹙,收缩。

7、累积,重叠积压。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 的意思。 际,交会。,译文: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尺寸之界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叠,没有什么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培塿:小土堆似的山丘。 悠悠,渺远的样子。 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 涯,边际,极限。 洋洋乎,广大的样子。 造物者,即天地、自然。,译文: 这以后才知道这西山的独特出众,不予小土堆为伍。自己仿佛遨游

8、于无边无际的天地宇宙之间,与浩渺广大的自然之气合而为一。,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 而犹不欲归。,觞:酒杯 颓然:醉倒的样子。,译文:拿起酒杯斟满而饮,一直到跌跌撞撞接近醉倒,连太阳落山都不知道。深青的夜色,从远处渐渐地笼罩过来,等到黑的什么也看不见时还不想回去。,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释:解除束缚。 冥合:浑然一体。 向,从前。 未始,未尝。 于是,从此,从现在。(古今异义) 故为之文以志:之,代所见景色。以,来。志,记,译文:此时心神凝定,形体得到解脱,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

9、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年。,西山有何特点?,险 高 空阔 独立,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外与天际,四望如一,不与培塿为类,过,缘, 斫,焚,穷,攀,遨,西山高、险,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随意任情),(幽深、拘束),(积极主动),(境界开阔、荡涤心胸),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第一段为什么先写他山之游?),1、以前永州山水游览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10、。 2、用游其它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思考,22,为何西山能给柳宗元带来如此独特的感受?除了西山的美景之外,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原因让他“不欲归”?,西 山: 柳宗元:,虽美而被弃蛮荒之地 怪特 ,特立 孤独不被世人知晓,虽满腹才华却被贬 身受打击却不甘沉沦(人视为怪民) 内心抑郁苦闷 抱负不能施展,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问题探讨,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

11、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 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道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的开始。,现在你能理解题目的含义了吗? 题中的“始得” ,作者通过西山之游到底“得”了些什么?,题中的“始得” ,作者通过西山之游到底“得”了些什么,1、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 2、西山之游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 “始得,有惊喜意,得而宴游,且有快足意,此扼题眼法也

12、。”,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作者由西山的特立之貌,喻自己卓而不群的人格,表现自己志高不俗的志向。,文章主旨:,小结:,27,资料链接,自遭责逐,继以大故 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 永州多火灾,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 凡人之黜弃,皆望望思得效用,而宗元独以无有是念 独恨不幸获托姻好,而早凋落 至今无以托嗣续,恨痛常在心目 与杨京兆凭书,28,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 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分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余秋雨柳侯祠 ,资料链接,29,“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已。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谐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幽微的细致刻画而表现出来的”。 (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资料链接,30,与 囚 徒 为 朋 , 行 则 若 带 索 , 处 则 若 关 桎 梏 。 答 周 君 巢 饵 药 久 寿 书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