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

上传人:【**** 文档编号:9595909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专版)2018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分类突破专题八实验探究题训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实验探究题类型一 有关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1(2017江西)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第1题图【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1)小月的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2)小

2、妮的实验方案不能确定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继续探究】小威称取m 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_(填序号)。A浓硫酸 B氢氧化钠C碳酸氢铵 D氯化钠2(2016江西)央视频道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

3、进行了探究:(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填“与氧气接触”或“温度达到着火点”)。(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查阅资料】“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提出猜想】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锡纸”中的金属是铝。【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填序号)。A氯化铜 B硝酸银C硫酸钠 D硫酸亚

4、铁【拓展应用】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3(2014江西)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干电池中物质的成分,将电池剖开时闻到异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异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网络搜索】干电池的成分有二氧化锰、铁粉及铵盐等物质。【实验设计】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小婧取适量黑色物质与_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小清用一种物理方法发现黑色物质中不含铁粉。他采用的方法是_。实验.小明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静置后过滤,取滤渣进行实验。上述实验中产生氧气的化学

5、方程式为_,据此小明认为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大家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1)小莹认为若要证明黑色物质中一定含有二氧化锰,必须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2)小仪认为除了小莹考虑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氧化铜等黑色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结论与反思】(1)干电池中一定含有铵盐,可能含有二氧化锰,一定不含有铁粉。(2)面对网络信息,我们要去伪存真,不应盲从。4(2018岳阳)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找资

6、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 Na2SiO3H2O;(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 2NaClH2SiO3(白色);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 2NaClCaSiO3(白色)。【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钠和碳酸钠;.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

7、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反思交流】(1)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_;(2)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5有一种标签破损的片状胃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该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其主要成分是MgCO3、Al(OH)3中的一种或二种。【查阅资料】MgCO3受热能分解,且Mg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和H2O;药品中的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该胃药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胃药中含有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

8、)乙和丙两位同学运用如图提供的装置,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认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虚线方框中的装置从如图B、C中选择组装。(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交流反思】实验小组经过交流与反思,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该错误并说明理由:_。6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镁粉”的成分是什么呢?某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提出猜想】既然叫“镁粉”,成分可能与镁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有关。猜想一:金属镁猜想二:含镁元素的化合物猜想三:既有金属镁又有含镁元素的化合物【查阅资料】(1)“镁粉”加入稀盐酸中时,会全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

9、。(2)“镁粉”的成分中含有碳酸镁。【设计方案】小林同学依据上述猜想和资料,排除了_(填“猜想一”“猜想二”或“猜想三”)的可能性。他的理由是_。第6题图【实验探究】取少量样品,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c处_,得出猜想二是正确的。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实验反思】只要把b试管中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换成_,就可以证实“镁粉”中一定含有碳酸镁。【思维拓展】“镁粉”成分中肯定有碳酸镁,是否可能还含有其他化合物呢?在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其他化合物时,可以取等质量的“镁粉”样品及纯碳酸镁,分别滴加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完全消失,比较所加稀盐酸

10、的体积就可以得出结论。当所加稀盐酸的体积_(填“相等”或“不相等”)时,表明“镁粉”成分中除碳酸镁外,还含有其他化合物。7(2018重庆B)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第7题图(1)仪器M的名称是_,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猜想1:只有CO猜想2:只有CH4猜想3:既有CO又有CH4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变化1:A

11、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未逐渐变红变化2:B瓶增重变化3:C中出现浑浊根据变化_(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_(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bB瓶增重的质量cC瓶增重的质量(3)讨论和反思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_。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_。8(2018宿迁)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

12、丙组:_。【设计实验】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方案2:取8 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第8题图1第8题图2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数据处理】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 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_。【实验反思】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