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953937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12单元《瑞雪图》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瑞雪图教材说明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学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教学前测: 瑞雪图预学单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

2、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期盼、喜悦之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2.联系上下文,抓重点段落,理解“瑞雪、极目远眺、粉妆玉砌、万籁俱寂”等词语,品味重点语句,训练学生批注能力,并感悟本文动静结合、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3.读写结合,表现雪的大与美,尝试读出期盼、喜悦之情,写出当时自己的心情。教学重点:通过品词赏句,了解雪大、雪美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期盼、喜悦之情,并用朗读表现。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的期盼、喜悦之情,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教学过

3、程:一、 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瑞雪图2师:这些词你们认识吗?如果认识就请读出来:出示词语;注意砌、似读音;眺:换偏旁组新字;辨别:即使、既然 ;副、幅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课标中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用多种方法复习识字,既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能让学生感到易记易学,同时为解决课文的阅读夯实了基础。】 师:大家掌握的非常好,那能不能根据提示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瑞雪图这篇课文按照 、 和 的时间顺序,描写了这场雪的 和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根据提示让学生尝试回忆了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师:

4、上节课我们还保留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作者要称这场雪为“瑞雪”?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峻青先生的散文瑞雪图,了解“瑞雪”更深层次的含义。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带着疑问,导入本课教学】一、 精读品悟,走进文本师:一说起雪,生活在北方的我们并不陌生,而关于雪的诗句定能马上涌上心头: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中的寂静美景如立眼前杜甫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透过窗子看到那千年白雪,入情入景。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在塞北大雪纷飞中惜别友人的场景历历在目。【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创设情境,结合学生

5、预学补充诗句,从情境中引出本科描绘雪的内容。】(一)体会下雪时的景象。 师:那我们来看看书中又是怎样描绘这场雪的。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哪些描写下雪时的词句让你感受最深,把它画下来。试着用一个字(词)批注你的感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自由默读批画,教师巡视。(1) 体会“簌簌落落”含义,感受雪大且美。生读: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谈谈你的感受。那“簌簌落落”什么样呢?我们来想象一下。你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来说说吗?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像(仿佛 若 如) ” 飘将下来。 回读

6、句子,读出“簌簌落落”的样子.【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通过默读、批注感受,让学生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而照样子补充句子的想象读,更激发阅读兴趣,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师:还有谁想说说你批画的句子。(2)通过声音体会雪大: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生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并且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的?抓词语:万籁俱寂、沙沙声、咯吱声看看老师及学生的批注:实物投影,感悟批注方法【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结合词语理解,感悟句子,用朗读表现。而强调批注的方法,更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

7、方法的学习。】 (二)感悟雪后的景象。师:这样一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那雪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来继续学习第4自然段,谁还记得我们刚才是怎么学的?生:先读,再画,接着批注,最后在朗读。板书:读 画 批 朗读学生自由默读批画,教师巡视。【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回忆、巩固学生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学生汇报交流。1.生读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注意到这里有一个独字句,谁找到了,(变红)应该怎样读呢?谁来试试。师: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板书:喜悦师接读:【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抓住重点句子,用不同

8、形式的朗读感悟作者心情】2.师:还有谁批画了别的句子?(1)比较句子,对比读,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用词贴切。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的雪球儿。【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对比朗读,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同,强调叠词的作用,比较出优缺点,感悟句子,加深体会】(3)体会动态美师: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雪美?生: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

9、光十色的彩虹。出示雪景图片,配乐这种美与刚才的美有什么不同,自自己再读读,生:静态的,动态的,由远及近。板书师:推开门一看,_男生: 看近处,_女生:一阵风吹来,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创设情境,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而写作手法地展现更加使方式方法的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能力。】(3) 感悟人欢,抒发情感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1. 师:就是在五光十色的彩虹里学生读就是在这粉妆玉砌的世界中学生读就是在这样的美景中学生读【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此环节是让学生由雪后美景过渡到雪后人欢的描写,以教师的引读学生接

10、读的方法策略处理,详略得当,过渡自然。】师:看到此情此景,峻青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说这句话?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由学生的读引到作者的体会,总结全文,读出感悟。】三、提升情感,走出文本1谚语:出示: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能谈谈你的理解吗?师板书:丰收 希望师:可是,你们知道吗?出示资料,介绍三年自然灾害,写作背景师:如果你就是当时的人们,你会想些什么?那你在盼着什么呢?你希望什么到来?板书:期盼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出示农谚,让学生谈理解,并结合自然灾害的资料背景介绍,加深学生的认识,感悟这场雪对于当时人们的深刻内涵

11、。】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文章开头,看看在1、2自然段里是不是也藏着峻青先生的这种盼望、这种期待,你们发现了吗?快找找读读.【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回读文章一二自然段,找出作者写作特点,感悟“期盼”】师:难怪峻青会发自内心地赞叹: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那还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雪呢?填空:这是一场( )的雪!【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在前面资料的帮助理解上,再次朗读结尾,加深体会,升华文章。而填词训练更是在学生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积累词语。】四、练笔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对“瑞雪”有了深刻的理解,如果是你当时看到这样一场雪,你的心情又会怎样?你又会想些什么?就请你拿出学习单,写一写吧

12、!学生写,配乐,指名读那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而我们的作者峻青心情又是怎样?就像作者在秋色赋.瑞雪图中说的:我站在田间,纵目四眺无数的人群,在这银光闪闪的雪野上忙碌着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的喜悦,我仿佛从苍茫无际银光闪闪的瑞雪上面,看到了浩瀚无边金光灿烂的收成 峻青秋色赋.瑞雪图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体现,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五、推荐阅读:峻青的秋色赋。体会描写秋天的句子,联系批注。【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拓展阅读,在推荐作者优秀文章拿给的基础上,继续联系感悟批注,提升能力。】六、板书设计: 丰收 大 希望 瑞 雪

13、 图 生命 美 喜悦 期盼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二单元的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通过课堂展示后学生的表现,我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较为理想。因为本课教学设计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特别是参加学区语文发展共同体后,结合学区的设计理念,跟紧步伐,共同进步.并继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促讲,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答为主变为以悟为主。在对课文的学习中,我把学生对文字的感

14、悟理解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也愿意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解决为什么。教师不是单纯的授课者,而是在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共同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们和我一起享受去学习带来的快乐,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答”为主的教学方式和以学“答”为主、学“悟”为主的教学方式,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现出来的观念不同,课堂效率也不同。本节课,我始终以学“读”为主、学 “悟”为主,尽量减少追问。指名读、男女对读、同桌对读、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创设情境激情朗读、对比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始终。然后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学“悟”为主的方法,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在教学中,我很适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唤起了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的共鸣、在思想上和作者的同步。许多孩子被那些美丽的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