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949105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 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2、,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 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主张,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现实。它反映了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 休戚与共。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先发国家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3、,获得超额利润,并导 致巨大的国际贫富差距。在这一阶段,我赢你输的博弈使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并导致了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强弱分化。 然而,进入全球化的第二阶段,这种输赢分化的博弈正在衰退,代之而起的是命运与共。“命运”一词,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指人的生死、贫富、祸福、苦乐遭遇。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命运与共表现在经济、 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在经济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危机都会迅速传播和扩散,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再如,在政治和社会等层面,西方国家支持怂恿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而这些国家的社会动荡导致的难民潮, 却使西方国家本身的治安陷入紧急状态。所有这些现象都昭示着,输赢

4、分化的全球化时代行将结束,命运与共的 全球化新时代正在到来。在命运与共的全球化新阶段,只有相互扶助、相互促进、利益共享,才能共同发展、共 同繁荣、共保安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映了在全球化新阶段世界利益关系格局的这种新变化。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理念,是我们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治理结构。如,在经济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利益共享,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方利益;各国 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搞贸易保护主义,画地为牢,损人不利己。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

5、,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人权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维度。全球人权治理的目标,是促使各个国家尊重、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它既是 全球治理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又是对全球治理过程、方式和手段的重要“边际约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 对全球治理提出了要求,也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反思和重构的要求。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超越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 人权的原子论视野,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为所欲为,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视角调整个人人权、各国人民的集体 人权和人类集体人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确保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安全和健康。(选 自常健解决人

6、类现实挑战的中国方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12A. 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这是着眼人类共同利益和中国长远利益提出的方案。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同心同德,开放贸易壁垒,不能搞贸易保护主义。C.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全球人权治理结构提出了深刻反思和重构的要求。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的其中一个要求是依照西方自由主义单纯强调个人人权的原子论视野。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先交代时代背景,引出概念,然后逐层分析概念的内涵和要求。B. 文章分析了在新

7、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日益加深的格局,因此要求各国相互依赖、休戚与共。C. 文章在论证中,认为全球化分为两个阶段,并以大量篇幅阐述了第二阶段的输赢分化的特点以及对策。D. 文章基于时代不断变化的挑战和日益增多的风险,提出了如何防止全球化危机这一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课 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发达国家获得巨大利益,导致世界各国严重的贫富和 强弱分化。B. 在全球化的新阶段,虽然一些国家的难民潮会增加西方国家的治安压力,但也给西方国家提供了高素质劳动力。C. 如果西方国家依旧秉持过去的做法,挥舞人权大棒来干涉别国内政

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永远无法 实现。D. 我们要超越西方狭隘的人权理论,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世界才能变得和谐美好。(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 刘亮程我听人们说着长大以后的事。几乎每个见到的人都问我,你长大了去干什么?问得那么认真,又好像很随 便,像问你下午去干什么,吃过饭到哪儿去一样。一个早晨我突然长大,扛一把铁锨走出村子。我的影子长长的,躺在空旷的田野上,它好像早就长大躺在 那里,等着我来认出它。没有一个人,路上的脚印,全后跟朝向远处,脚尖对着村子。劳动的人都回去了,田 野上的活早结束了,在昨天

9、黄昏就结束了,在前天早晨就结束了。他们把活儿干完的时候,我刚长大成人。粮食收光了,草割光了,连背一捆枯柴回来的小事,都没我的份儿。 我母亲的想法是对的,我就不该出生,出生了也不该长大。 我想着长大了去干什么,好像对长大有天生的恐惧。我为啥非要长大?不长大不行吗?我就不长大,看他们有啥办法。我每顿吃半碗饭,每次吸半口气,故意不让自己长。我在头上顶一块土,压住自己。我有什么好 玩的都往头上放。我从大人的说话中,隐约听见他们让我长大了放羊去,扛铁锨种地,跑买卖,去野地背柴。他们老是忙不 过来,总觉得缺人手:去翻地了,草没人锄,出去跑买卖吧,老婆孩子身边又少个大人。反正,干这件事,那 件事就没人干。猪

10、还没喂饱,羊又开始叫了,尤其春播秋收,忙得腾不开手时,总觉得有人没来。其实人全在 地里了,连没长大的孩子也在地里了,可他们还是觉得少个人,每个人都觉得身边少个人。“要是多一个人手,就好了。”父亲说话时眼睛盯着我。我知道他的意思,嫌我长得慢了,应该一出生就是个壮劳力。 我觉得对不住父亲,没帮上他的忙。 他们经常问我长大了去干什么。我记得我早说过了,他们为啥还问?可能长大了光干一件事不行,他们要让我干好多事,把长大后的事全说出来。 一次我说,长大去放羊,话刚出口,看见一个人赶羊出村。他的背有点儿驼,穿着翻毛羊皮袄,从背后看像一只站着走路的羊,一会儿就消失在羊踩起的尘土里。又过了一阵,传来一声吆喝,

11、声音远远的那一刻 我看见当了放羊人的我就这样走远。多少年后,他吆半群羊回来,我已经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 这个放一群羊放老的我,腰背佝偻,走一步咳嗽两声。他在羊群后面吸了太多尘土,想把它们咳出来。 每当我说出一件要干的事时,就感觉到有一个我从身边走了他真的赶车去跑买卖了。开始我还能想清楚他去了哪里,都干了些什么,后来就糊涂了,再也想不下去。我把他丢在路上,回来想另一件事,那个跑买卖的我就自己走远了。 有一年他也许贩了一车皮子回到虚土庄,有了自己的名字。但我认不出他,他挣了钱也不给我。 我从他们的话语中知道,有好多个我已经在远处。我正像一朵蒲公英慢慢散开。我害怕地抱紧自己。我被“你长大了去干什

12、么”这句话吓住了,以后再没有长大。长大的只是那些大人。(有删节)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第 4 段直接谈论“长大后”的话题,呼应题目,点明这篇散文的核心内容。B. 第 2 段我的影子“等着我来认出它”,反映了我的认知和现实之间的距离。C. 第 2 段用“脚尖对着村子”来生动地描绘劳动的人都回到了村里,农活结束了。D. 文中“我觉得对不住父亲”,说明我内心希望是个壮劳力,成为父亲的帮手。5.如何理解题目,并请结合文本分析“我”不愿长大的原因。(6 分)6.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并请结合文本举例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1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7 年 9 月 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 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西谱和官方录音故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 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 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 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 1000 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 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

14、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 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 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

15、重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 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 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 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 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 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2017 年 10 月 31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制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 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 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則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 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憤概。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