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947957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二诊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七中2018-2019年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

2、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

3、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邓实在国学今论中也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其国者有其学。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谈论中国“国学”之“本”,首先必须明确“国学”的本根在“本国”,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第一要义。此外,还要明确“国学”之探讨

4、,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就像日本近代盛行的“国学”以排斥外来文化、主张以研究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古籍为“根本”,以阐发日本的“固有精神”为主旨。探讨我国之“国学”,即以中国固有文化为本根,例如中国“国学”者讲“国学”,大都以中国的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学、哲学等为主要内容。偏离了“本国”之学,就不是“国学”,故而“国学”不仅以服务于本国的国家意识为“本”,而且还要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根据”。(摘编自史少博中国“国学”之本体)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学”是国家之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 中国“国学”是中国之学,即中国之学

5、术,是由我们自己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C. “国学”的“国”既指“国家”也指“祖国”,“国学”的根及其发展也都在本国。D.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部分,从“国学”的定义写起,意在引出中国“国学”之本这一论题。B. 文章中间部分厘清了“国”与“本”两个概念,并明确了中国“国学”之“本”。C. 文章结尾,进行中日对比,说明“国学”之探讨是以本国固有文化为“本”的。D. 文章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一层层将论证推向深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从时间

6、上看,“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因此它的外延大于“国家”。B. “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可见,日本“国学”之“本”就是“日本”。C. “国家”先于“国学”产生,“国家”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决定着“国学”的内容。D. 我国若要弘扬“国学”就必须排斥外来文化,下大力气研究本国的经典文化。【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区别主要在于称呼别的国家时应用复数”说法错误,相关信

7、息在文章第二、第三两段,原文为“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进行中日对比”说法错误,结尾并未运用对比论证,把中日进行对比,是运用举例论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

8、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它的外延大于国家”的说法扩大了范围,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选项缺失了原文的“一般来说”;C项,错在“国家”先于“国学”产生,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

9、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D项,“若要就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

10、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

11、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

12、辑事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光纤之父”高锟一2009年10月6日凌晨3点,美国硅谷一座公寓里响起电话铃。对方说从瑞典打来,有个教授要与高锟先生通话。几分钟后,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即将公布。高锟仍是睡眼惺忪,“什么?我!啊,很高兴的荣誉呢!”说完倒头大睡。发表那篇著名论文为光波传递设置的介电纤维表面波导管亦即光纤通信诞生之日十年后,1976年,高锟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奖项莫理奖。奖杯是一个水晶碗,以前被拿来装火柴盒,现在则盛满了贝壳,放在书柜上。十多年前的一张行星命名纪念证书,还贴在车库墙上,正下方是换鞋凳。最倒霉的是1979年爱立信奖奖牌,料

13、想是被打扫房子的女工顺走了爱立信奖颁奖礼规格与诺贝尔奖相当。1959年激光发明,令人们开始畅想激光通信的未来,但实际研究困难重重。此时高锟就职于国际电话电报公司设于英国的标准通讯实验室,他坚信激光通信的巨大潜力,潜心研究,致力于寻找足够透明的传输介质。妻子黄美芸难以忘怀,那段时间高锟很晚回家,年幼的子女经常要在餐桌前等他吃饭,他哄她:“别生气,我们现在做的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有一天它会震惊全世界的。”专家们起初认为,材料问题无法逾越。33岁的高锟在论文中提出构想,“只要把铁杂质的浓度降至百万分之一,可以预期制造出在波长0.6微米附近损耗为20dB/km的玻璃材料”,这一构想一开始并未引起世界

14、关注。几年间,面对各种质疑,高锟不仅游说玻璃制造商制造“纯净玻璃”,更远行世界各地推广这一构想。1976年,第一代45Mb/s光纤通信系统建成,如今铺设在地下和海底的玻璃光纤已超过10亿公里,足以绕地球2.5万圈,并仍在以每小时数千公里的速度增长。二创造力的火花早在生命萌芽期就不时闪现。高锟在上海度过15岁前的时光,晚上有私塾老师教他四书五经,白天则在霞飞路上的顶级贵族学校接受西式教育。西式学校透出的自由民主科学气息深深影响到了童年时的高锟。高锟幼年时就对科学充满兴趣,最热衷化学实验,曾自制灭火筒、焰火、烟花、晒相纸,经手的氰化物号称“足以毒害全城的人”。危险实验被叫停,他转而又迷上无线电,组

15、装一部有五六个真空管的收音机不在话下。1948年举家迁往香港,先是考上预科留英,工作后辗转英美德诸国,一步步走向世界。他说:“是孔子的哲学令我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童蒙时期不明所以背诵的那句“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启发他独立思考,也让他受惠终生。1987年,他被遴选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自认使命就是“为师生缔造更大发展空间”。他觉得,教职员只要有独立思想,就有创造性。面对学生抗议也是如此。一次,高锟正要致辞,有学生爬上台,扬起上书“两天虚假景象,掩饰中大衰相”的长布横额遮盖校徽,扰攘十多分钟后才被保安推下台。典礼后,一位记者问:“校方会不会处分示威的同学?”他平静地说:“处分?我为

16、什么要处分他们?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三从中大退休后,63岁的高锟不甘寂寞,成立高科桥光纤公司,继续科研之路。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他,接过的名片上只写着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的称谓,全无院士等荣誉称号他曾先后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海外会员、英国工程学会会员、美国国家工程院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问他何故,他笑笑说,“这就是在搞科技产业化。”谦谦蔼蔼,光华内蕴。“教授就是任谁都可以向他发脾气的那种人”许多接触过高锟的人都这么说。黄美芸晚年评价高锟是“一个有着最可爱笑容的人”,她与高锟相识于同一家公司,从此携手60载。1960年代初正忙于那篇重要论文的他,还经常将换尿布等家务活全包。获得诺奖后,黄美芸用部分奖金推动阿兹海默公益事业,次年高锟慈善基金会即告成立。高锟逝世当天,黄美芸在媒体通稿中也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