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5943560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9课《古文两篇》教案 西师大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9 古文两篇教材简析: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悉的故事。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

2、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学习目标: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4. 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学习重点: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 学习难点: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1、激趣导入: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

3、,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2、板书:古文两篇。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一篇。板书:司马光救友。3、齐读课题,引导设疑。你认为学习文言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预设: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文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自主探究。(1)同学们,你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2)出示自探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注释解决问题,在文中做出批注。(3)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 (25)(一)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读课文。评价后再指名读。注意字音、字形:瓮 皆 迸2、齐读。(二)了解故事内容。 1、你

4、读懂这个故事了吗?指名说一说。评价、补充后再说。注意下面词语: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文中指陶制大水缸。皆:全部、都。 戏:游戏。 迸:向外溅出或喷射。 于:在没:淹没,沉下去。 弃:放弃,扔掉。持:拿。 击:打,敲打。2、出示故事内容,生齐读。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里淹着了,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三)交流体会。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1)文中,司马光在紧急关头怎么做?(光持石击瓮破之)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2)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5、。 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4)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启发?(遇事要沉着冷静,肯动脑筋。)(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 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

6、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三、质疑再探(2)1、课文读到这里,这些问题你都解决了吗?2、浏览课文,自己还有什么疑问?预设:被救孩子的家长是怎样感谢司马光的?司马光还有哪些故事?(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课堂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查到后,与大家分享。)四、运用拓展(3) 课文学到这里,你学得怎么样?给自己出一两道题考考自己吧。比一比看谁出的题有价值。 1、学生自己编题自己测试,教师查看学情。2、评价编题情况,把有价值的题

7、整理好推荐给全班同学。3、背诵课文。 补充: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

8、,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板书设计 : 一儿:跌入瓮中 得救司马光救友 众儿:都吓跑了 沉着冷静 光:持石击瓮 瓮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10)1、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救友,从中知道了

9、遇事时要沉着冷静,肯动脑筋。这一节,我们再来学习一篇。2、板书:矛盾 3、齐读课题,引导设疑。 预设:(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这篇文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自主探究。(1)同学们,你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相信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2)出示自探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注释解决问题,在文中做出批注。(3)学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二、解疑合探 (25)(一)检查读书情况。1、指名读课文。评价后再指名读。注意字音、字形:盾 鬻 弗 2、齐读。(二)了解故事内容。 1、你读懂这个故事了吗?指名说一说。评价、补充后再说。注意下面词语

10、: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盾: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鬻:卖。 誉:称赞。陷:攻破。 俄尔:一会儿。子:你。 其人:这个人。应:回答。 莫:没有。2、出示故事内容,生齐读。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攻破它。一会儿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一个人反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人回答不上来了。(三)交流体会。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1)文中,卖东西的人是怎么说的?想一想,他说这些话时神情怎样? (2)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学这个人夸耀时的样子,其他学生评价。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

11、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3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启发?(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 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读出卖家开始似得得意,后来的尴尬。 2.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 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三、质疑再探(2)1、课文读到这里,这些问题你都解决了吗?2、浏览课文,自己还有什么疑问?预设: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课堂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查到后,与大家分享。)四、运用拓展(3) 课文学到这里,你学得怎么样?给自己出一两道题考考自己吧。比一

12、比看谁出的题有价值。 1、学生自己编题自己测试,教师查看学情。2、评价编题情况,把有价值的题整理好推荐给全班同学。 3、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矛利矛盾 相互抵触 盾坚课题(章节名称)第29课 古文两篇司马光救友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小学六年级学期上学期预计课时数1本案为其中第1课时课型研究课选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参考资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六年级(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宋史,元脱脱 等撰,中华书局,1985年6月资治通鉴,宋司马光,中华书局,2005年9月教学内容分析1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

13、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所以,古诗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上,立足小学生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感悟诗文意境,品味诗文韵味,并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及古文。2古文两篇是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29课。这是第一次古文正式以课文的形式出现在西师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古文并不陌生。在以往各册的积累与运用中,早就涉及到一些从古文中摘选出来的名句,还有一些课文是根据古文改写的寓言故事,如西师版教材五上的鹬蚌相争等。3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古文语言简练的特点,在准备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将故事讲得具体而生动。学

14、生情况分析六年级上期的学生通过五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古文名句积累(包括课内和课外),已经初步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自学的能力,已经基本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方法,例如结合课下注解,通过反复诵读、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等理解诗词大意,通过想象进入诗词意境、丰富诗词内涵等,这与古文的学习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通的。教学方法选择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等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此处请填写对教学场地、实验器材的要求,以及教具、动画、视频、音频、课件等教学媒体的选择及使用)1教学场地:教室2音频:无3课件: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29古文两篇 简练司马光救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