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5939261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上册 12.1《认识内能》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内能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沪科版九年级的第十二章第一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材上通过各种图片提示、引导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和温度的关系。通过想想做做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利用一些事例让学生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法,进而明确了热量的概念。通过形象的实验使学生体验到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1了解内能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知道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3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4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

2、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能量的转化。【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通过温度高低来判断一个物体内能的多少,在后面学习中会经常用到;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

3、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理解内能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铁丝、火柴、适量冷、热水及烧杯(400ml)两只、红墨水、胶头滴管、压缩空气引火仪、电子点火仪、胶卷盒、酒精、酒精灯、锤子、铁砧、砂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各种热机图片:老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是现代人的追求,也是你将来的愿望,你是否想过使汽车做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原来这些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那么什么是内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2.1认识内能。(由此引入课题并引入下面的学习

4、目标。)二、新授教学(一)内能概念1、温故而知新 复习提问:什么是动能、势能、机械能?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2、观察类比引入内能概念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比较寻找运动的分子与运动篮球的共同点,从而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再观察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分子势能。归纳得出结论:构成物质的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内能: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 出示图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1、一切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

5、红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总结。结论: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反之,同一物体的温度越低, 内能越小。提问: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吗?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会降低吗?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因为物体内能除了分子动能还有分子势能,而温度只能改变分子动能不能改变分子势能。实例分析:比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内能变化了,但温度没变。由此引入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状态有关。(三)改变内能的方式1、由实验引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实验探究: 每个小组准备铁丝、酒精灯、热水、锤子、铁砧、砂纸等,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并实际操作,改变铁丝的内能。 学

6、生汇报展示时,通过小组实验,让学生体验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对各种不同方法,梳理归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得出结论。结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定义及特点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叫做传导;演示实验:热传导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演示实验:热对流辐射热由物体向外发射出去叫做辐射。演示实验:热辐射相同点:热量都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不同点: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传递,物体并不运动;对流是靠物体(液体或气体)流动传热;

7、辐射不需要媒介,热直接射出去。(红外线或电磁波)列举生活中有关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得出热传递的相关知识点:(1)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2)热传递的条件:两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3)热传递的方向: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4)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5)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称为热量(Q);热量单位:J注意:热传递方向:内能不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传递;热传递实质: 不是传递温度3、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1:压缩空气引火仪实验实验时厚玻璃筒内放沾有乙醚的棉花,然后迅速向下压活塞,压缩筒内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

8、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棉絮燃烧起来了,此现象说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内能增大。(学生讨论回答)提问:筒内空气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能量是如何转化?学生答:活塞对空气做了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结论:做功可以使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从而使物体内能增大。演示2:电子点火仪点燃酒精蒸气实验 再胶卷盒的底部开一个小孔,将电子点火仪的金属杆插入孔内,在胶卷盒内点入适量酒精,盖上盖子,电子点火仪打火,点燃盒内酒精蒸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现象,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听到“喷”的一声响,塑料盒盖飞出去了!引导分析:在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 燃气的 能减少,盒盖获得 能,

9、 燃气的 能转化盒盖的 为 能。结论: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物体内能减小。列举生活中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结论: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列举生活中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小的事例,并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结论: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总结:1、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3、这两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三、学以致用出示习题(大屏幕展示习题)1、下列现象是利用什么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用锯子锯木头,锯条发热了;阳光下的冰块很快就熔化了;用热水袋暖手;反复弯折

10、的铁丝变热了。2、如图所示,古人用力钻木,使物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将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它们各自的温度会发生变化,这是通过 来改变物体的内能。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 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能转化为内能。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四、知识拓展1、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的内能大?2、若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是否一定升高?若物体内能增加,是否一定是吸收了热量?3、内能和机械能有什么区别?五、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思考、互相交流,谈收获、体会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将整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强化记忆所学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的建构)六:布置作业 见课后练习七、板书设计:一、内能概念: 温度: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 体积状态 热传递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