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593766 上传时间:2017-10-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庄小学王秋红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越百年的美丽第 1 课时导学案科目: 语文 年级:六 主备人:王秋红 学 案 设 计学习目标1、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侵蚀、沉淀、冶炼、荣誉、头衔、捐赠、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2、会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认识居里夫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重点1、能抓住“美丽”一词感知文章的内容。2、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 ”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学习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知识链接居里夫人:原名 玛丽斯可洛多夫斯卡 ,波兰物理学家。 1867 年 11 月 7 日生出在 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 ,10 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

2、, 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并获得物理学和数学硕士学位,1895 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巴黎大学博士皮埃尔居里结婚,两人一起研究放射性现象,1898 年发现了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 1906 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培养了两个出众的女儿,继任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 10 项项奖金,16 种奖章, 107 个名誉头衔,2 次获诺贝尔奖,被誉为 20 世纪最杰出的女科学家, 1934 年 7 月 4 日因白血病逝世终年 67 岁。镭:放射性金属元素,银白色结晶,有光泽,具有很强放射

3、性并能不断放出大量的热,镭的放射线穿透力强,能破坏动物体的组织,并杀死细菌,可用来治疗癌症和皮肤病。学习过程【独学/对学/群学】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1.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是 。这是一篇赞美 的文章。2.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 )手法。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扫清字词障碍。(学法提示:认真朗读全文,将生字词找出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生字要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生词联系上下文理解)(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组词埃( ) 伦( )藤( ) 析( )碱( ) 效( ) 捐( ) 蚀( )乏( ) 誉( )顽( ) 卓( )衔( )粪(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淡

4、泊: 刚 毅:人声鼎沸: 侵 蚀:一如既往: 执 著:卓有成效: 盛 名:任务二、课文的题目非常新颖,能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什么是美丽?课文中的“美丽”表现在那些方面。当堂检测达标检测:一、查字典“鼎”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 ,再查( )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 ,再查( )画。 “人声鼎沸”的意思是() 。其中的“鼎”的意思是() 。我们还可以根据“鼎”的其他词语辨析它的其他含义:鼎力相助()鼎盛时期() 。二、形近字组词。 藤( )减( )效( )衔( )腾( )碱( )郊( )街( )三、我会填:( )的长裙 ( )的脸庞 ( )的形象 ( )的颜色 ( )的变化 ( )的享受4.

5、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跨越百年的美丽第 2 课时导学案科目: 语文 年级:六 主备人:王秋红 学 案 设 计学习目标1、品析重点句子、研读课文,进一步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3、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重难点1、抓住“美丽”品析句子,体会居里夫人的献身精神。2、理解“跨越百年美丽”的内涵。学习过程独学 / 对学 / 群学 / 展示交流课前检测一、 我会填:人声( )沸 ( )有成( ) 烟( )火( ) 眼( )

6、耳( ) 一如( )往二、 我会写:瓜藤 分析 酸碱 顽强 侵蚀 乏力 荣誉 头衔 粪土 捐赠 里程碑任务一: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重点读读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1、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3、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4、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变成一条

7、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任务二:积累交流1、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背诵下来。2、阅读课文 P104 面的“ 阅读链接” ,结合课文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课堂检测: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 。 “这项伟大的自然发现”是指 。 “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 。千年梦圆在今朝导学案科目: 语文 年级:六 主备人:王秋红 学习目标1、 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

8、茂”等词语。2、 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3、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知识链接:1、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1970 年 4 月 24 日21 时 35 分,“东方红 1 号”卫星由“长征 1 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东方红 1 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9、。2、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工程。实施航天载人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和人才培养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对科技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学习流程 独学 / 对学 / 群学 / 展示交流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读 3-5 遍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顺句子,边读边想课文的主要内容。2、熟练地认读: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3、理

10、解词语九月揽天 积劳成疾风华正茂 锲(qi)而不舍任务二:解读课题,了解课文大意解读课题课题中的“圆”是指。千年的“梦”是指。 任务三:品读重点段落,感悟航天人的可贵品质。1、49 自然段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今朝圆了“飞天梦”,你把文中的几个事实,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2、文中重点写了“神州五号”的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与谁?把你特别有感触的地方找出来和同学们交流。3、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 21 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4、不光是杨利伟,还许多的航天人在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你从

11、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会到的?任务四:展望祖国更高更远的梦想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打算。达标检测:套餐一: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 ( ) ( ) ( )苍穹 猝然长逝 锲而不舍 不懈2.词语搭配。受到 代价穿越 工程付出 现实实施 苍穹变成 震撼套餐二: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体会: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导学案科目: 语文 年级:六 主备人:王秋红 学习目标1、会写 5 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诞生、洗澡、机械、玫瑰、逆时针、领域、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

12、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3、研读并读懂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着重从“问号” 、“真理”及“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重点)重难点1、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尝试写作。2、体会科学精神,并引导学生认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学习流程独学 / 对学 / 群学 / 展示交流任务一:试读课文1、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 2、找出的生词,同桌利用工具书合作解决。 3、小组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任务二:学读课文1、大声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顺,读熟。 2、你发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地方?任务三:朗读课文1、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朗读。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呢?任务四: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1、课文第二自然段(1)这里的“?”号和“!”号,它们代表的是什么?_(2)你更喜欢哪种写法?你感觉采用这样的符号有什么好处?_2、那从?到!的“拉直”的过程,需要什么呢?用文章中的原话说说。_ 3、作者写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呢?_ 4、完成表格:人物 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5、说说你对这种写作方法的认识?任务五:联系生活练笔,结合习题检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